GIS进入历史地理学研究10年回顾
本文选题:历史地理 + 地理信息科学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01期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进入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已经有10年历史,本文回顾了这10年间以CHGIS为主要代表的历史地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显示出这一手段已经成为历史地理某些方向的常规方法,特别在历史河流地貌研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历史时期河流的相对精细形态得以呈现。以黄河"京东故道"重建为代表的空间矢量数据获得方法为学界相关研究树立了典范,在矢量数据重建的基础上,"度-簇"结构和"分形"在分析所获得的历史空间矢量数据方面具有很大前景。
[Abstract]:It has been 10 years since GIS entered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is mainly represented by CHGIS in the past 10 years. It is shown that this method has become a conventional method in some directions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especially i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river landforms, which makes the relative fine form of river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appear.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space vector data represented b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s "JingDong Road" has set an example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 in academic circles.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vector data, the structure of "degree-cluster" and "fractal" have great prospects in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space vector data.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珊珊;郑景云;何凡能;;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J];地理学报;2008年01期
2 王姣娥;莫辉辉;金凤君;;中国航空网络空间结构的复杂性[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3 冯平,冯焱;河流形态特征的分维计算方法[J];地理学报;1997年04期
4 金凤君;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5 满志敏;光绪三年北方大旱的气候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潘威;;基于分形理论的1915—2000年渭河泾河口—潼关段河道演变研究[J];沉积学报;2011年05期
7 王卫红;徐鹏;田世民;;分形理论在河型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泥沙研究;2010年02期
8 冯金良,张稳;海滦河流域水系分形[J];泥沙研究;1999年01期
9 陈嵘;艾南山;李后强;;地貌发育与汇流的自组织临界性[J];水土保持学报;1993年04期
10 鲁西奇;再论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璐;沈守云;;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2 杜国云;胶东半岛新构造东西分异的水系特征统计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吕擰,杨向平,束庆年,刘京;分形理论研究雨水管网分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王秀春,吴姗,毕晓丽,葛剑平;泾河流域水系分维特征及其生态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袁雯,杨凯,徐启新;城市化对上海河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6 潘坤友;曹有挥;曹卫东;魏鸿雁;;安徽沿江中心城镇“轴—辐”物流网络构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7 马宗伟;许有鹏;钟善锦;;水系分形特征对流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赣江中上游流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8 李卓仑;董春雨;杨煜达;满志敏;;186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时空分布及天气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9 李月臣,郭跃;人地关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10 栾峰;王忆云;;城市空间形态成因机制解释的概念框架建构[J];城市规划;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峰;陈兴伟;;基于DEM的九龙江流域水系分维估算[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霄军;;“长安”的同名地名自动识别与指代消解[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3 黄奕龙;王仰麟;刘珍环;曾祥坤;陈朗;;快速城市化地区水系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以深圳市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李占斌;;第三章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5 魏梓兴;汪结春;姚磊;许晓东;杨凯;袁雯;赵军;徐启新;唐敏;;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内河水系结构以及水面率恢复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6 ;Dijkstra algorithm of multiple game theory in express profession aviation network application research[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其他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亮;河道形态阻力分形特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郝金磊;基于区域差异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志旺;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滑坡分形特征分析与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沈中原;黄土高原流域土壤侵蚀下垫面特征及其对水土流失的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铁明;我国转型期县域政治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民;基于GIS的流域地貌多重分形特征与侵蚀产沙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晓明;不确定环境下基于智能计算的航空客流分布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明辉;腹地型港口物流系统节点设施规划布局与运作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方;分头介入与各自为政[D];宁波大学;2009年
2 丁玲玲;长春市街旁绿地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3 张璞;基于轴辐式网络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及其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陆叶;“孤岛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古村寨景观特色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超;客运专线的运营对铁路可达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郭永飞;长江口水边线和潮沟遥感信息提取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7 龚宇波;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南通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丽;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产业集聚和空间结构调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双燕;基于可达性角度的基础教育资源空间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娜;地域特色中的植物景观要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辉辉;王姣娥;金凤君;;交通运输网络的复杂性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2 何隆华,赵宏;水系的分形维数及其含义[J];地理科学;1996年02期
3 王法辉,金凤君,曾光;中国航空客运网络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4 夏开儒,李昭淑;渭河下游冲积形态的研究[J];地理学报;1963年03期
5 钱宁;关于河流分类及成因问题的讨论[J];地理学报;1985年01期
6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7 何凡能,葛全胜,郑景云;中国清代城镇用地面积估算及其比较[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8 王姣娥;金凤君;孙炜;戴特奇;王成金;;中国机场体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服务水平[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9 何凡能;葛全胜;戴君虎;林珊珊;;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J];地理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文尝,,金凤君,唐秀芳;空间运输联系的生成与增长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超;;试论地理学的性质[J];地理科学;1981年02期
2 李令福;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03期
3 苏海洋;;GIS在历史地理学中的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06年05期
4 李久昌;试谈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更新[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朱圣钟;论民族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6 吴文涛;“北京历史地理暨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7 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8 朱立巍,马耀峰;地学新技术在历史地理学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孟桂芳;历史地理学追述和研究前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菊地利夫,辛德勇;历史地理学的叙述理论——《历史地理学导论》选载之八[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焕成;;我国农业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发展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施雅轩;;地理学研究中的「区域」概念——以台湾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冯仁国;;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宝田;高松凡;苏天钧;;《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阙维民;;历史地理学科有理论吗?——A·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译感[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 第十五分会 环境变迁与人文社会(历史地理)[A];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 第一分会 地理学思想与研究方法[A];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劲夫;;在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暨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及其延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刘晓嘉;中国历史地理的另种解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具有世界性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侯林莉;一部精光内蕴的厚重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钟晓军;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创造“大”场面[N];光明日报;2006年
8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向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N];文汇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哈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开通[N];哈尔滨日报;2006年
10 殷贝;关注历史也是关注未来[N];珠海特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于风军;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双林;晚清地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3年
4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吴朋飞;山西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4 苗峰;明清黄河流域元宵灯俗的历史地理学考察[D];暨南大学;2010年
5 姜小军;清代陕南会馆的历史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杰;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D];郑州大学;2009年
7 宫雯;西方近代人地关系理论的传入和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伟国;山东潍坊地区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小亮;都城时代安阳水环境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程莉莉;杨慎与西南地区地理学[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4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95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