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万城历史的几个问题
本文选题:统万城 + 起讫时间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1期
【摘要】:本文对十六国时期匈奴夏国都统万城建造的起讫时间、统万城与汉奢延城、大城的关系、统万城的城制形态等相关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在重新解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认为:一、统万城建设的起讫时间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公元413年和419年,而是公元413年和424年;二、统万城既不是在十六国时期大城基础上兴建的,也不是在西汉上郡奢延县城的基础上兴建的,而是在汉朔方县所在地基础上兴建的;三、将统万城划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外郭城三大块的做法显然是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史相违背,统万城筑造外郭城也不适宜于从事游牧的匈奴民族,至于现在东、西城外存在的不规则分布的夯土遗迹,东城之外的部分可能是在修筑统万城时未被加以利用的汉朔方城的残留遗迹,西城之外的部分疑为一处类似皇家园林的游猎场,或是战备马匹的圈养场。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questions the time of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n capital of Xiongn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of Tongwan and the city of the Han Dynas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ity system, and the form of the city system of the city,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literature, combined with a field study, it is concluded that: first, the starting tim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was not 413 and 419, as generally thought, but 413 and 424; second, Tongwan City was neither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big cities in the 16th State period nor on the basis of the Heyan County in the Upper County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but on the basis of the seat of Hanshuofang County. Third, the city of Tungwan was divided into Miyagi. The three big parts of the imperial city (the inner city and the outer Guo city) were obviously contrary t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apital system,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outer city of Tongwan City was also not suitable for the nomadic Huns. As for the east now, The irregular distribution of rammed earth outside the west city, the part outside the east city may be the remains of the Han Shuo square city which was not us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ungwan city, and the part outside the west city is suspected to be a game ground similar to the royal garden Or a garrison for horses.
【作者单位】: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K928.6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甬坚,周杰,王燕新;北魏(AD386——534)鄂尔多斯高原的自然一人文景观[J];中国沙漠;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青松;;试论商鞅变法对秦礼制演变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李旭;王营池;;文化的遗韵,精神的空间——以中国古代广场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3 胡珂;莫多闻;王辉;张翼飞;;萨拉乌苏河两岸宋(西夏)元前后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张祖群;;大遗址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分异探讨——汉长安城案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祖群;;保护与利用:大遗址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整体[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阳建强;南京古城格局的独特魅力与保护延续[J];城市规划;2004年12期
7 曹文明;;中国古代的城市广场源流[J];城市规划;2008年10期
8 季爱民;;唐高宗经营东都始末考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02期
9 刘晓清;赵景波;于学峰;;清代泾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10 黄银洲;王乃昂;何彤慧;程弘毅;赵力强;;毛乌素沙地历史沙漠化过程与人地关系[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宋伟轩;;中国封闭式居住模式的源流、现状与趋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郝本性;;谈郑州商都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淳航;;六十年来六朝城市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洪琳;;统万城、大城及相关问题[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怀仁;;明初三都规划制度比较——兼析明中都规划布局对北京城的影响[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上)[C];2007年
6 夏玉润;;中国古代都城“钟鼓楼”沿革制度考述[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七辑 )[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宁兴;唐长安城市审美气象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王柳芳;城市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1年
3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璇;1937-1949年重庆城市建设与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学;2004年
8 郭善兵;汉唐皇帝宗庙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曹文明;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瑰;周灭商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利军;南宋临安城景观布局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哲;夜禁制度下的两京灵异故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赵嗣胤;南宋临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庆佳;唐宋都城规制转型探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吉星;曲江与唐诗创作[D];宁波大学;2009年
8 付胜刚;隋唐长安城外郭城北段城墙遗址保护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冯延s,
本文编号:2037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3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