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
本文选题:地理学 + 综合性 ; 参考:《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摘要】:综合性是地理学最高层次的科学难点问题。重大自然地理过程一如全球气候变化等注重人类活动因素的驱动机理研究,重要人文与经济地理活动越来越关注同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这是地理学凸显综合性的重要标志。“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综合性研究的重要领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综合区划研制等经典领域也迅速向综合研究方向拓展。作者依托“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形成的地学基础”的研究命题,尝试着建立一个基于集成方法的研究框架,旨在揭示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因素的综合作用机理与时空规律。
[Abstract]:Comprehensivenes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geography. Major physical geographic processes, like the study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mportant human and economic geographic activities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This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geography that highlights comprehensiveness.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field i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geography. The study of land use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regionalization and other classical fields are also rapidly expan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Based on the proposition of "Geoscience Found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in China", the author tries to establish a research framework based on integration method, which aims to reveal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sm and space-time law of the forming factor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31010)~~
【分类号】:K9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樊杰,许豫东,邵阳;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2 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3 樊杰,曹忠祥,张文忠,许豫东;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J];地理学报;2001年06期
4 葛全胜,郑景云,张丕远;陆地系统科学:地理学的升华[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5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6 樊杰,千庆兰;我国东部沿海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比较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刘慧平,潘耀忠;中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04期
2 张红娟;延军平;周立花;刘晓琼;徐小玲;;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主要类型及实施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6期
3 陈媛媛;翟亮;;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多维动态可视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年03期
4 李雪铭,姜斌,杨波;人居环境:地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5 何建邦,李新通;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认识与思考[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6 刘劲松,陈辉,高吉喜,王卫;区域生态系统的数据整合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7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冯娴慧;当代美国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8 郝成元,吴绍洪,杨勤业;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9 樊杰,曹忠祥,吕昕;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空间结构解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10 李仁东,庄大方,王宏志,吴胜军;洞庭湖区近2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平;刘慧平;潘耀忠;;中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3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樊杰;许豫东;陈澄;林培英;袁孝亭;高俊昌;;中国的地理基础教育问题研究——兼论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内容结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赵烨;刘霄;刘海鹏;李天杰;;河北坝上农牧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性状变化特征[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向清成;;高师地理专业人文地理课程设置的探讨[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建军;张树文;;黑龙江省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空间格局分析[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杜红亮;刘盛和;宋金平;;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绍兴市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震远;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鲁成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5 宋乃平;农牧交错带农牧户土地利用选择机制及其环境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陈俊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加林;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车越;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俞文政;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石广义;中国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柳;基于ETM+影像的扎龙湿地遥感分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业翠;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山东省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晓峰;陕北风沙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崔树国;宁夏南部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姚晓艳;高新区建设和关中经济带产业转型与空间重组[D];西北大学;2004年
7 陈东;湖南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相伟;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成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鸿燕;基于Web的流域水土资源地理过程模型数据库建设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振君;大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蔼乃;论地理科学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张明;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3 李秀彬;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4 佟连军,张明祥;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5 陆大道,刘毅,樊杰;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6 樊杰,杨晓光;扶持我国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以西部开发战略为重点[J];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7 樊杰;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J];地理研究;1997年01期
8 杨勤业;地理综合研究与陆地系统科学——祝黄秉维院士八十五寿辰[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9 郭旭东,陈利顶,傅伯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年06期
10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占超;;郑州地理区域的划分与发展展望[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缉慈;;经济地理学全球视野中的区域发展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曹健;;苏州地理区域的划分与发展展望[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3 王世俊;;地理界面理论研究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全;刘艳芳;梁勤欧;;综合性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课程建设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陈烈;王世豪;;县(市)域发展研究、规划与地理学科的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盎 孝雅楠;西藏 雪域高原焕生机[N];西部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维慰;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银江;首都地理偏差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晨璐;长春商业区域的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井波;科学发展观实施绩效综合评价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边艳;城市群边缘区城市商丘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金玉婷;区域经济增长时空分异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52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5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