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北京中心城区不同社会阶层混合居住利弊评价——对北太平庄和北新桥两个街道辖区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8-07-05 03:52

  本文选题:街道辖区 + 混合居住 ; 参考:《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摘要】:北京中心城区各个街道内不同阶层居民混合居住程度不同。本文选择了两个存在差异的街道辖区,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了居民之间的工具性联系和情感性联系,并依照这些调查资料,评估了在街道一级空间范围内不同社会阶层混合居住的利弊。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中下阶层更受益于混合居住,但相对匀质的街道在社会互动方面更具有优势。本文提出两项建议:第一,在街道范围内宜大混居,小聚居。第二,应加强混合居住街道不同阶层居民的社会互动。
[Abstract]:In the central city of Beijing, different classes of residents in different streets live in different degrees. In this paper, two different district districts a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strumental and affec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residen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nd according to these survey data,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ixed residence of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in the street level space a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ddle and lower classes benefit from mixed living, but relatively homogeneous streets have more advantag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wo suggestions: first, in the street area should be mixed, small settlement. Second,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ocial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residents living in mixed stree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74)
【分类号】:K9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志刚;薛德升;魏立华;;欧美城市居住混居的理论、实践与启示[J];城市规划;2007年02期

2 李洁瑾;黄荣贵;冯艾;;城市社区异质性与邻里社会资本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孟斌;;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4 ;你赞成贫富混居吗 京沪兰三地调查[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32期

5 张文宏;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资本的阶层差异[J];社会学研究;200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2 李强;李晓林;;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3 张文忠;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4 李志刚;吴缚龙;;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5 宋金平;王恩儒;张文新;彭萍;;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6 刘剑锋;;从开发区向综合新城转型的职住平衡瓶颈——广州开发区案例的反思与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1期

7 丁成日,Kellie Bethka;就业中心与城市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8 叶初升,孙永平;信任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实践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郑国;;开发区职住分离问题及解决措施——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3期

10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忠民;;近代北京供会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2 香江客;;北京茶叶一条街和马连道茶城[J];茶博览;2010年05期

3 黄艾禾;;崇文宣武:平民之城[J];看历史;2010年09期

4 刘彤;高焕璋;;北京庙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朱文一;马瑞;;北京城的高度[J];中外文化交流;2009年02期

6 文习;;皇家园林的精华——颐和园[J];信息网络;2007年01期

7 肖复兴;;年的味道和声音[J];语文世界(高中版);2007年Z1期

8 刘秀晨;;确立北京市区文物体系 开启文物旅游新思维[J];北京观察;2007年03期

9 张宝贵;;北京的古槐[J];北京观察;2007年04期

10 松子;;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将举行[J];中国戏剧;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阳;;北京城区的四大教堂[A];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C];2010年

2 王迪生;;北京城区园林植物生物量的计测研究[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3 许联瑛;;梅花引种和应用示范研究[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4 徐婉筠;;华北地区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赵普生;张小玲;孟伟;杨斌云;樊文雁;刘怀玉;;京津冀区域气溶胶中无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胡剑双;刘婕;;混合设计:一种可持续城市设计方法研究[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郝瑞霞;张庆康;赵继成;杨英杰;刘峰;周冬文;;不同再生水处理工艺对邻苯二甲酸酯去除效果的对比分析[A];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2010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魏信;胡嘉骢;;基于决策树分类技术的北京城区土地利用分类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ICRS 2010) Volume 4[C];2010年

9 鲍沁星;;当代中国私人绿地研究[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冯淬灵;武维屏;徐丽英;郝凤贞;李鲲鹏;于会勇;宋冰;;北京城区社区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及管理状况调查[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评论员、欧亚科学院院士 吴建民;来一场生活方式革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夕;京城初雪有多小[N];北京科技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齐小乎;北京城区合并的第一感觉[N];中国财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智;北京城区“四合二” 崇文宣武成最大赢家[N];华夏时报;2010年

5 记者 周暹;市政协举办北京城区历史文化传承论坛[N];北京日报;2010年

6 文辑;混合居住:向欧洲学什么[N];中国建设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鹏;安全岛保障安全过街[N];北京科技报;2010年

8 文辑;混合居住:向欧洲学什么[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金建 黄立华;北京城区配网改造工程启动[N];国家电网报;2010年

10 记者金建;北京城区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动工[N];华北电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迪生;基于生物量计测的北京城区园林绿地净碳储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赵仲杰;北京城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唐博;清末民国北京城市住宅房地产研究(1900-1949)[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北京城区老年妇女体成分和骨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文方;北京城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袁芳;基于微气候改善的北京城区公共建筑室内外水景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学良;欧美混合居住政策的效应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翠侠;补充维生素D和钙对北京城区老年妇女跌倒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雪峰;北京城区道路降尘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曹书乐;和谐居住社区规划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葛宝珠;上甸子本底站挥发性有机物与臭氧生成效率关系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9 李珊珊;北京市热环境变化与空气质量分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兵杰;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北京地区地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本文编号:2098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98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6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