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为研究
本文选题:反向物流 + 再生资源 ; 参考:《生态经济》2012年08期
【摘要】: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计量革命与行为革命浪潮中的行为地理学,在几次大起大落中对它的批判和质疑声音也从未间断。论文在对国内外行为地理学研究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从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进行必要转向是其顺利发展的必然选择。故而,在充分认识空间结构既是人类创造、又是个人行为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融合物质(社区和城市)与非物质(行为)空间,从融汇行为地理与反向物流的回收行为角度,深入阐释城市居民参与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过程机理和互动机制,进而探索现代城市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既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为洞悉行为地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Abstract]:The Behavioral Geography,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wave of metrological revolution and behavioral revolution in the late 1960s, has never stopped criticizing and questioning it in several ups and downs.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review of behavioral geography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geography to change its research objectives, methods and contents to a necessary direction.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at space structure is not only the creation of human beings but also the main constraint factor of individual behavior, it combines material (community and city) space with immaterial (behavior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of fusion behavior and reverse logistics recovery behavior, this paper deeply explains the process mechanism and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urban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recycling activitie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then explores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ced by modern cities. It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insight into behavioral geograph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11YJA790164/10YJA7900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分类号】:K901;F71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闯;于伯华;刘向群;;我国再生资源企业布局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2 柴彦威;颜亚宁;冈本耕平;;西方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历程及最新进展[J];人文地理;2008年06期
3 张继承;;基于环境经济效益分析的再生资源产业政策选择[J];生态经济;2011年09期
4 王文铭;彭丽娟;李征;;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生态经济;2011年10期
5 张大海;李世平;;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经营模式技术经济效率评价——基于珠三角地区调研分析[J];生态经济;2012年02期
6 陈兰芳;吴刚;张燕;张仪彬;;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J];生态经济;2012年02期
7 吴刚;;城市电子废弃物规范回收行为模型[J];学术动态;2008年01期
8 吴刚;晏启鹏;陈兰芳;王煜洲;;基于反向物流的废旧电子产品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与优控[J];系统管理学报;2007年05期
9 吴刚;陈兰芳;李云;晏启鹏;;循环经济下再生资源规范回收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10 陆莹莹;赵旭;;基于TPB理论的居民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行为研究:以上海为例[J];管理评论;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文;赵雪雁;张文婷;;兰州市居民购物行为的决策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2 张子民;周英;李琦;林俞先;;城市局域动态人口估算方法与模拟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3 柴彦威;塔娜;;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近期进展[J];干旱区地理;2011年01期
4 蒋志杰;张捷;李丽;聂守宏;;小尺度环境地形认知与空间行为的关系分析——以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1年06期
5 冯珍;李高芳;;产品级再使用的绩效测度[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6期
6 周奎;;一种新颖的智能型废品回收机的开发与设计[J];机电设备;2009年03期
7 冯慧娟;张继承;;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市场化运行中的政府调控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0期
8 王来健;张敬;;国外物资再生利用经验借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5期
9 吴刚;陈兰芳;张燕;王涵;黄志;;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研究现状及若干关键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1期
10 冯慧娟;张继承;;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基于产业链运行机制的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章献;东北地区中心地结构与扩散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昕茹;上海市残疾人社会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丹;矿工违章行为形成、演化与治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付小勇;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的博弈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接亮;废弃电子电器产品逆向物流网络规划[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娜;上海城隍庙与南京夫子庙游憩空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新潮;基于行为地理学的城市交通规划初探[D];长安大学;2010年
4 孔丽娟;我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张宾;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营销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6 张红丹;中国消费者再制造产品购买意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范松;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休闲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伟;物流信息化影响因素及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马晓兰;激励消费者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梁慧娟;居民废旧家电回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玉梅;李振山;曲晓燕;杨蕾;;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垃圾桶配置的模拟计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王建明;;城市居民循环回收行为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含义[J];财贸研究;2007年01期
3 陈冰花,井宝莉,左玉辉;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问卷调查[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4 冯健;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2005年08期
5 朱玮;王德;齐藤参郎;;南京东路消费者的回游消费行为研究[J];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6 贺俏毅;陈松;;安大略省城市垃圾分类介绍[J];城市问题;2009年12期
7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课题组;;加强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12期
8 冯健;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9 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10 柴彦威,王茂军;日本消费者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班健;[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丽平;[N];法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莉;基于多层次建模和GIS的垃圾回收行为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彦威;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2 赫维人;;行为地理学评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3 比尔·马斯顿;地理教育的基础研究领域[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05期
4 郇起杰,李晓莉;论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5 贺智波;;奉献给地理学界的一部力著[J];人文地理;1988年01期
6 柴彦威;颜亚宁;冈本耕平;;西方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历程及最新进展[J];人文地理;2008年06期
7 柴彦威;塔娜;;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近期进展[J];干旱区地理;2011年01期
8 张文奎;;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J];地理科学;1990年02期
9 叶岱夫;;潜意识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惠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叶岱夫;;初论人性时空场[J];人文地理;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112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1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