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的居民出行行为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基于活动 + 出行行为 ; 参考:《人文地理》2008年03期
【摘要】:基于活动的出行行为理论主要研究人们的出行行为规律和选择特征,即个人或者家庭关于活动和出行的决策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活动的研究的起源,然后详尽介绍了国外基于活动的出行行为研究的历程和主要成果,包括基础理论成果、研究方法、需求预测模型系统。最后对我国出行行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基于活动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应该在深入分析我国居民出行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活动的出行行为研究,更好地为制定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Abstract]:Activity-based travel behavior theory mainly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s travel behavior and choice, that is, the decis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or families about activities and trip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activity-based research,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activity-based travel behavior research abroad, includ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sults, research methods, demand forecasting model system.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trip behavior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arch on activity-based travel behavior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so we should carry out activity-based travel behavior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rave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in China. Better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traffic planning and traffic management policies.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010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QN0608)
【分类号】:K90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隽志才,李志瑶,宗芳;基于活动链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民;基于活动链的居民出行行为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姚新春;钟太洋;严长清;马其芳;;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6 钟春艳;王敬华;周连第;;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7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8 杨志平;;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9 陈桂枝;;湖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10 刘静怡;;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住区理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Changes with Commuting,Employment and Residence in Beijing[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北京论坛(2006)论文选集[C];2006年
6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郭岚;;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体江;城镇体系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欣燃;我国城市化与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朱顺应,王毅;对我国城市推行交通需求管理(TDM)战略的几点认识[J];城市问题;1998年06期
2 赵童,孔令斌;关于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3期
3 陈彦光,刘继生,房艳刚;效用最大化、logit变换和城市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模型[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4 曲大义,于仲臣,庄劲松,刘同友,杨明,武勇;苏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陆化普,,殷亚峰;规划理论的非集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1996年01期
6 林爱华;医院资料如何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3年01期
7 朱靳良,傅华,叶葶葶,史元,骆知俭;驾驶员车祸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劳动医学;1997年01期
8 邓毛颖,谢理,林小华;广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的对策[J];热带地理;2000年01期
9 路有成;芜湖市居民出行心理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1996年01期
10 陈文清;极大似然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J];韶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冰;路紫;;户外运动网站论坛功能评估及其互动作用对个人出行行为的导引[J];人文地理;2007年01期
2 柴彦威;沈洁;;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J];人文地理;2006年05期
3 路有成;芜湖市居民出行心理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1996年0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生;郭云峰;;静态交通需求预测模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少丁;贺仁杰;陈英武;;军队人力资源专业结构需求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妲;邵春福;孙壮志;姚广铮;;节假日出行行为离散选择模型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邢冀;钱新明;刘牧;刘振翼;;基于Visual Basic.NET的油气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预测支持决策系统[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自友;;城市网络交通出行行为与复杂性[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6 王森;吴春明;;烟草系统卷烟需求预测模型的探讨[A];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卢冬生;;基于出行行为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邵昀泓;王炜;程琳;;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预测非集计模型应用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汪传旭;;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探讨[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10 朱广宇;严洪森;李强;;基于Holt-Winters模型与客户信誉评价的需求预测模型[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制;杭州倡导市民拼车出行[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郑佳欣 陈洁娜 穗仁宣;乱闯红灯乱穿马路或将受重罚[N];南方日报;2007年
3 记者 赵秋女;500志愿者带领市民文明出行[N];本溪日报;2009年
4 ;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及其系统开发[N];科技日报;2006年
5 记者 曹凤娇 刘思雅 韩慧 唐海波 徐懿;不文明出行面面观[N];抚顺日报;2010年
6 孔繁红;北京成立私车服务管理中心[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8年
7 记者 付宁 通讯员 赖格登;今年集中解决日常交通行为突出问题[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0年
8 记者 顾钢;一美元纸币揭示流行病蔓延规律[N];科技日报;2006年
9 编译 岩森;美提倡混合开发模式 减少出行里程摆脱汽车依赖[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10 ;智能交通系统:效益与成本(七)[N];中国交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团生;通勤者出行行为特征与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郭寒英;基于出行者生理心理的城市客运交通出行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邵昀泓;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分析及信息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何保红;城市停车换乘设施规划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刘新全;城市群卫星城市区驾驶者出行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廖勇;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系统结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弘_";基于活动方法的个体出行行为分析与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华;低碳交通方式创新的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徐亚;基于旅客出行行为分析的道路客运班线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赵冬兵;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退化数值模拟和维修需求预测[D];同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基于出行链的通勤出行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海涛;烟草行业卷烟需求预测模型构建及应用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黄钢;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血液保障特性和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李妲;基于活动的节假日出行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政;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金宝辉;交通出行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高峰;私人小汽车出行属性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欧舟;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及特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唐夕庭;基于学习潜能的个体出行行为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10 何明卫;城市居民出行目的地选择的非集计行为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8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1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