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相关问题
[Abstract]:The north-south geographical boundary of our countr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line of the Huaihe River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This boundary contains many meanings, such as nature, politics, culture and so on.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s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North-South boundary do not go togeth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ang Dynasty, the North-South boundary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was located in the Huaihe River of Qinling, and the north-south boundary in the geographical perception of Tang Dynasty was still in Qinling, but the eastern part was on the Yangtze River. This can lead to a number of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1090)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宏岐,党安荣;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2 龚胜生;《禹贡》中的秦岭淮河地理界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3 蓝勇;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宜玲;樊庆臣;;圆仁游历山东路线及中晚唐山东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中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张美良;程海;林玉石;覃嘉铭;朱晓燕;冉景丞;杨琰;陈会明;Edwards R L;;贵州荔波地区2000年来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记录[J];沉积学报;2006年03期
3 胡安徽;;唐代稻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稻米;2006年01期
4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地区水稻种植略考[J];敦煌学辑刊;2011年01期
5 叶瑜,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从动乱与水旱灾害的关系看清代山东气候变化的区域社会响应与适应[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6 何凡能;李柯;刘浩龙;;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7 陆天桥;;“杨各庄”等地名的地理分布及其音变的历史意义[J];东南文化;2006年05期
8 张玉芬;李长安;陈亮;王辉;;基于磁组构特征的江汉平原全新世古洪水事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苏建平,仵彦卿,李麒麟,张应华,温小虎;第四纪以来酒泉盆地环境演变与祁连山隆升[J];地球学报;2005年05期
10 汤卓炜;冯恩学;张淑芹;;俄罗斯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区特罗伊茨基墓地古环境初探[J];第四纪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磊;张法瑞;;《齐民要术》与北魏的畜牧业生产[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柴国生;唐宋时期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尚斌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古环境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9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谢远云;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 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龙;唐前期西北边疆地区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忠厚;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的计算和模拟[D];兰州大学;2011年
3 惠媛;唐代北方羊肉饮食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宗昱;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丽丽;唐代河北道土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鹏举;唐代西州农田水利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葛震;中国唐代文化海外传播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海军;隋唐时期荒政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况润元;湖北神农架近2000年来的石笋气候记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袁野;唐代的自然灾害[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其,姜彤,许朋柱;江苏省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3期
2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3 朱士光,王元林,呼林贵;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4 吴宏岐,党安荣;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5 蓝勇;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的推移与气温波动[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6 邹逸麟;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7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年02期
8 王惃,王松梅;近五千余年来我国中原地区气候在年降水量方面的变迁[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01期
9 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J];历史研究;1995年02期
10 吴慧;;清代粮食亩产的计量问题[J];农业考古;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俊;赵丽君;韦立立;陆景冈;;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论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的环境变迁[J];东方博物;2008年03期
2 高玉山,桑琰云,徐刚,李月灵;楼兰的兴衰与环境变迁、灾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张立;刘树人;;浙江余杭市瓶窑、良渚地区遗址的遥感地学分析[J];考古;2002年02期
4 高玉山,桑琰云,徐刚,李月灵;楼兰的兴衰与环境变迁和环境灾害[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孙冬虎;;元清两代北京万柳堂园林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2期
6 武仙竹;三峡地区环境变迁与三峡航运[J];南方文物;1997年04期
7 方宁;;环境变迁赐给人类的瑰宝——琥珀[J];环境;2004年11期
8 刘明;;新疆塔吉克人水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吴建民;长江三角洲史前遗址的分布与环境变迁[J];东南文化;1988年06期
10 朱士光;关于当前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开发;杨振京;王洪根;;东海陆缘沉积硅藻与环境变迁研究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朱照宇;;青藏高原东北缘第四纪事件与环境变迁[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贾红娟;秦小光;刘嘉麒;;楼兰佛塔剖面10.84kaB.P.以来的环境变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李裕元;石辉;;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影响[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5 张林源;李丙鑫;钟震宇;;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环境变迁与恢复建设[A];21世纪新北京生态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马亚平;马宁;;家庭环境变迁与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照研究[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Allan M.Springer;钟香驹;;环境变迁示例[A];1995中国造纸学会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5年
8 张会领;袁道先;覃嘉铭;张美良;王华;;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方小敏;李吉均;朱俊杰;钟魏;卢万庆;王健力;;临夏盆地环境变迁与青藏高原隆起的世界影响[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吴建新;;清代广东的农业垦殖与环境变迁(摘要)[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本报记者 严斐;环境变迁引发资源争夺[N];中国纺织报;2011年
2 书评人 媛媛;第一手资料呈现中国历史环境变迁[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董超标;污染 环境变迁 噪音 长江鱼类好难受[N];中国渔业报;2006年
4 通讯员 晏利扬 记者 边晓丹;杭州环保大事,记录身边环境变迁[N];杭州日报;2010年
5 赵永新;沙尘暴的诘问[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朱振国;专家呼吁:关注环境变迁引发的德育问题[N];光明日报;2006年
7 罗新;横笛莫吹行路难[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周昆叔;环境变迁与文化未来[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徐冉;探讨我国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的真实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周光召;自主创新 重点超越[N];大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芝;明清时期汾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前进;临汾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邓宏兵;江汉湖群演化与湖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跃;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茂山;海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历史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7 黄建东;中国中生代晚期蜉蝣目化石研究及水生昆虫群落演替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超;13至19世纪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明;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生;明清时期陕北的农业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D];西北大学;2002年
2 刘龙雨;清代到民国时期鄂尔多斯的垦殖与环境变迁[D];西北大学;2003年
3 刘建华;梁子湖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记录对环境变迁的反映[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4 袁涛;清代嘉陵江流域农业开发与环境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5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艳;明清金沙江下游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D];西南大学;2006年
7 刘建华;环境变迁对职业生涯管理的冲击及其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孙黎丽;环境变迁与徽商兴衰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史本恒;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环境考古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夏先中;清代湖南人口与环境[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22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2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