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阿拉善蒙古与甘州、凉州二府的划界纷争及边界调整
[Abstract]:During the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fter the succession of the Qing Dynasty, Alashan Mongolia and Hexi Prefecture (county) began several years of demarcation dispute. Based on the relevant documents such as archives and local record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ss and causes of the border dispute between the Han and Mongolian provinces in the northern Hexi Corridor of the Qing Dynasty in Liangzhou, Ganzhou, and Mongoli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lex and multivariate interaction between state and local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is event. The change of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Hexi Corridor since the Qing Dynasty not only reflects the change of the tradi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reflects the interactive growth and decline of the regional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分类号】:K249;K928.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黑龙;;阿喇尼出使准噶尔汗国与喀尔喀问题的交涉[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3 黑龙;;噶尔丹兵进喀尔喀对东北疆域的影响[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周方银;;中国的世界秩序理念与国际责任[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5 杨顺清;;从“因俗而治”到“五族共和”——中国民族治理模式的近代嬗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柳岳武;江小兰;;论乾隆朝的蒙古政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李强;纪宗安;;18世纪中期清政府对西喜马拉雅地区贸易的影响[J];暨南史学;2007年00期
8 王禹;柳岳斌;;入关前后满洲与蒙古各部关系初探[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柳岳武,徐永婷;康熙朝清准贸易与清准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10 蒙古勒呼;;蒙古文文献中“古英(güyeng)”称号考释[J];蒙古史研究;2007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蒙古勒呼;;蒙古文文献中“古英(güyeng)”称号考释[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文美;翁牛特右翼郡王旗的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徐实;清朝对外蒙古管理体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苏日嘎拉图;满蒙文化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6 李秀梅;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姑茹玛;入清前(1691)的喀尔喀车臣汗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图雅;桦树皮律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白剑光;晚清阿尔泰边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治国;清代绥远城驻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满达胡;从1913-1918年《现行法律》管窥博格多汗时期外蒙古法律制度[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费小莲;清朝对蒙古立法中“顺俗而治”问题析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窦忠平;1697-1760年布鲁特与清朝政治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卫宾;哈萨克与准噶尔政治关系史研究:1680—1745年[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江;土尔扈特人东归行程相关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那顺达来;卫拉特杜尔伯特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宝泉;喀尔喀右翼旗社会历史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婧;清代归化关的设立及其税收的相关情况[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赵阳;清代蒙古封禁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10 李卡丽;晚清新疆维吾尔族商业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赫男;;清代中期论词绝句词学批评特征平议[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2 弦声;从《歧路灯》看李绿园的小说观及其实践[J];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Z1期
3 冯立升;中国地学史与测绘学史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3年S1期
4 胡晓彤;;略谈清代中期的“汉宋之争”[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李留文;;清代中原乡村社会联宗现象探析[J];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6 禾乃;;最后的村庄[J];杉乡文学;2009年08期
7 冷东;;十三行商与清代中期广州教育的发展[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年03期
8 杨年丰;;论冯敏昌及其岭南书院教育[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李帆;;科举考试与清代中期的理学[J];长白学刊;2006年05期
10 丘志力;吴沫;孟增璐;王学琳;;清代翡翠玉文化形成探释[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帆;;清代中期文化学术的总体走向与理学的命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2 白彬菊;鞠向红;李建宏;;《君主与大臣》的前言、尾声[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3 卞利;;清代中期棚民对徽州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的影响[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春风;万屹;;“琉”异彩——紫禁城宫殿的琉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5 杨焕成;;山西古建筑与中原明清建筑文化圈简论[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曾德;赖德劭;;深圳传统建筑概说(摘要)[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7 陈支平;;清末民初台北芦洲民间医书试析[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下册(1995~2007)[C];2007年
8 曹瑛;;从《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看清代学者的治学态度[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崔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特色文化之乡[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恭王府溥杰[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有财;康乐县发现清代中期拱北建筑[N];民族日报;2009年
2 郑云波 醴兰;从隐患到危机[N];吉林日报;2004年
3 首席记者 钟蕾;腾鳌镇内再现“七眼透龙碑”[N];鞍山日报;2010年
4 吴清泉;莆田发现清朝驻台总兵墓[N];福建日报;2006年
5 卢国能;清代中期长泰烟楼烟行与对台贸易(上)[N];闽南日报;2009年
6 卢国能;清代中期长泰烟楼烟行与对台贸易(下)[N];闽南日报;2009年
7 本报通讯员 侯刚 任凯 许威力;让“遗产”变“财产”[N];德州日报;2009年
8 王文浩;价值连城的和田粉色玉“连中三甲”[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9 尹钧科 富丽;清代北京的人口规模是怎样调控的[N];北京日报;2006年
10 程奕;露香园内的雅致生活[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达远;隔离下的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2 刘奕;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渝;清代中期重庆的商业规则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陆希刚;明清江南城镇[D];同济大学;2006年
5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杨晓辉;清朝中期妇女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于海波;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仪;清代法律职业者的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李然;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芳;姚文田古音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玉花;阿拉善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林海燕;清代长篇讽刺小说讽刺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强;陈宏谋荒政思想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黄立一;翁方纲诗论与清中期诗学思潮转向[D];华侨大学;2007年
5 白昌红;清代长江下游(江苏、安徽段)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维;清代甘肃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聪聪;清代中期宗族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王伟伟;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D];苏州大学;2007年
9 陈吉良;清代湖南书院课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赵芬;试论《四声猿》与《后四声猿》的同而有辩[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62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6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