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明清汉江中上游地区鹿茸麝香地理初探

发布时间:2018-08-09 12:15
【摘要】:正汉江中上游流域是指从汉中府至襄阳府之间的汉江主干道及其支流所流经的区域。之所以选择这一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本区域地处我国气候分界线之一的秦岭以南,药用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适应性强,既有如益母草、防己、半夏、细辛、何首乌、千年艾、菊花、麦门冬、杜仲等分布广泛的中草药,亦有一些久享盛誉的
[Abstract]: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Hanjiang River refer to the main road and its tributaries flowing from Hanzhong to Xiangyang. The reason for choosing this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at the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Qinling Mountains, one of the climatic boundaries of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species of medicinal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with strong adaptability, such as Leonurus, Fangji, Pinellia ternata, Asarum, Polygonum multiflorum,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ousands of Chinese herbs, such as Ai, chrysanthemum, winter wheat, Eucommia ulmoides and so on, have long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K248;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邱仲麟;;明代的药材流通与药品价格[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8年00期

2 李健超;秦岭地区古代兽类与环境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4期

3 谭作刚;清代陕南土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J];中国农史;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佳宏伟;清代陕西南部的生态环境变迁[J];古今农业;2005年03期

2 汪志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5年03期

3 蔡云辉;近代陕南城镇发展变迁的社会条件及动力因素分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侯旭东;;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J];历史研究;2010年05期

5 张连伟;;中国古代森林变迁史研究综述[J];农业考古;2012年03期

6 蔡云辉;近代陕南城镇基本特点分析[J];唐都学刊;2003年04期

7 张建民;清代秦巴山区的经济林特产开发与经济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马建民;李建华;;明代宁夏地区医事制度考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王宇;延军平;;秦岭生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杉牧;;2008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亚;;秦汉上林苑的功能及其与都城发展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珊珊;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D];复旦大学;2007年

3 胡安徽;历史时期武陵山区药材产地分布变迁研究(618-1840)[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强;晚清陕西与湖北双边贸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宾;陕南农业开发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王瑞;明清时期汉江流域中药材地理初探(1368-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4 曹怀锋;《管子》生态观[D];安徽大学;2011年

5 王立波;大丰麋鹿种群恢复与疾病调查[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范雅君;滋补与健康:《申报》补药广告的社会文化史研究(1873~1945)[D];南京大学;2012年

7 张明;明清时期山东药材分布与流通的历史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童光东,,刘惠玲;明清时期新安药店及其医药学作用[J];中华医史杂志;1995年01期

2 王宏钧;刘如仲;;明代后期南京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明人绘《南都繁会图卷》的初步研究[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0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同仁堂细料库里的“大管家”[J];工会博览(社会版);2009年04期

2 尹伟先;青藏高原的麝香与麝香贸易[J];西藏研究;1995年01期

3 沈泽宜;;菖蒲和麝香的少女……(外二首)[J];诗刊;2006年01期

4 蒋子龙;麝香[J];经营与管理;2000年09期

5 ;麝香野钓饵[J];中国钓鱼;2001年06期

6 张燕玲;;《麝香之爱》:女性的精神牧场[J];文艺争鸣;2008年02期

7 ;“麝香米”打窝有学问[J];中国钓鱼;2001年05期

8 顾文显;贾雄虎;;千年老麝[J];今古传奇(故事版下半月版);2009年05期

9 王乃迪;师生之间──来自山村的报告[J];吉林畜牧兽医;1998年02期

10 文榕生;;历史时期中国麝与獐的区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丽容;霍立军;张蹼;熊家军;;褪黑激素对鹿科动物产茸及其繁殖的影响[A];2010中国鹿业进展[C];2010年

2 郑策;刘彦;凌立莹;张旭;孙晓东;;新西兰鹿茸产业当今形势及其2009—2014发展战略[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3 鲍加荣;邢秀梅;王桂武;杨福合;;生物技术与鹿茸产品研发[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4 吴菲菲;金礼吉;李晓宇;李化强;徐永平;;鹿茸中天然活性成分的药理学功能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5 张璞;王春雷;赵振美;熊家军;;IGF1基因在鹿科动物中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6 周秋丽;翁梁;王本祥;;鹿茸多肽结构与生物活性[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杨丽娟;隆美容;师旭明;谭鹏飞;陈宏伟;张剑云;;花马杂交鹿茸化学成分的测定[A];2010中国鹿业进展[C];2010年

8 王军喜;曹继华;袁和平;;鹿茸的真伪鉴别刍探[A];'99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张倩;胡剑江;周秋丽;王新月;王毅;;荧光标记鹿茸蛋白混合物胃肠道离体实验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10 吴琼;邢秀梅;杨福合;荣敏;;分子遗传标记在鹿科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2010中国鹿业进展[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颜方杰;香药之王——麝香[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2 曹元成;奇香和奇臭的中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 丁洪美;加拿大鹿茸业将进军中国市场[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4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 刘翠昌;鹿茸的真伪鉴别[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5 技术顾问:王鹤滨;鹿茸的药理作用[N];黑龙江日报;2004年

6 江西 主治医师 刘国应;鹿茸的真伪鉴别[N];家庭医生报;2003年

7 李延斌;鹿茸的药理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郑延平;麝香龟[N];中国渔业报;2007年

9 赵蒙;鹿茸价格下滑养鹿业应谨慎应对[N];农民日报;2003年

10 丁乡;鹿茸价格跃出谷底[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鹿茸尖端组织的EST分析及其生长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艳梅;东北梅花鹿茸主要成分系统性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孙红梅;RNA干扰沉默cbfa1基因对鹿茸干细胞成骨抑制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幺宝金;梅花鹿鹿茸顶端组织转录组分析及不同生长期差异基因筛选[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光玉;梅花鹿、马鹿营养、血清IGF-1浓度及鹿茸生长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6 夏鑫华;麝冰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李继海;梅花鹿茸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功能评价及功能食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严铭铭;人参鹿茸中蛋白多肽的纯化及活性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赵光峰;麝香配伍冰片对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高志光;梅花鹿生茸区骨膜及角柄骨膜在鹿茸生长发育中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浩然;鹿茸细胞端粒酶及其生长相关蛋白的检测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硕;麝香的生药学质量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侯晓峰;鹿茸对实验型骨折中BMP-2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4 蒋宇;鹿茸对实验型骨折中bFGF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5 王慧;麝香(Moschus)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红梅;人参与鹿茸配伍对肾阳虚大鼠生殖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7 汤成泳;麝香滴眼液治疗变应性结膜炎及药动学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8 徐代勋;梅花鹿鹿茸角柄骨膜不同部位差异蛋白的筛选[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9 林冬云;鹿茸中活性多肽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10 曹译;鹿茸对去卵巢大鼠所致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的研究及鹿茸中硫酸软骨素的提取[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74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74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