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遗址时空演变与人地关系
[Abstract]: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and human-land relationship of 432 cultural sites in Xinjiang are studied by using Arc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coupling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cultural sites in Xinjiang are distributed in 4 sites' agglomeration zones and 12 clusters, show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patial group, line (belt) distribu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2)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enter of gravity of Xinjiang has been shifted due to the chang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strategy in the western region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site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volution of "north, south, south and north". (3) from the Paleolithic Age to the modern times, the changes of cultural sites in Xinjiang experienced 6 stages: germination, development, rise, prosperity, decline and peak. The evolution of ruins has a good coupl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ange of natur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human elements. In the period of good combina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within the system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regime became strong, the reclamation developed, the silk road flourished, the climate was suitable, and the cultural sites grew rapidly (for exampl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Sui and Ta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丽水学院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98) 丽水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6GYX21)
【分类号】:K92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修顺;;青海古代文化遗址时空分布特征[J];人文地理;1992年04期
2 张焰铎;;海东开发刍议[J];大理文化;2008年05期
3 陈婷;;爱尔兰:历史的回声[J];资本市场;2013年06期
4 聂一萍;;古迹 可见古地层古人类古地理遗迹 古址 可寻黄帝城中华始祖文化遗址 古风 可听古涿鹿之战的遗音 张家口 塞外之城的古今奇观[J];中国地名;2013年03期
5 金阳;景观处处的泰州大地[J];小城镇建设;2001年08期
6 ;中国文化名胜[J];风景名胜;2006年01期
7 刘宝莅;;马克·吐温的故乡及文化遗址保护[J];祝你幸福(知心);2009年05期
8 史泠歌;王波清;;试论汤阴地名的文化价值[J];中国地名;2014年01期
9 尚恒元;《河东文化研究丛书》前言[J];运城高专学报;1991年03期
10 王吴;;文化圣地历山[J];科学之友;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祥杰;;福建船政文化是福州宝贵的旅游资源[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2 丁文荣;武友德;潘玉君;;基于控制论的人地关系系统调控与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吴映梅;武友德;;民族交接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张捷;;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孟华;秦耀辰;;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透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赵明华;韩荣青;;地理学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研究现状评述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李小建;许家伟;任星;;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朱峰 白林;邯郸:千古故事谱新篇[N];经济参考报;2012年
2 云子赋;羲皇故里丝路明珠[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伍雪平 通讯员 谢凤娣;石排入选“中国最美小镇”[N];东莞日报;2014年
4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 谢丽;以水为中心的人地关系: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文明探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广静;基于人地关系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79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17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