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周礼》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发布时间:2018-09-03 17:36
【摘要】: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最初本属于王官之学,滥觞于《周礼》当中的职方和土训、诵训氏等地域职官,而历代研治《周礼》者训解职方、土训、诵训诸官,既嫌牵强,又疑义颇多。本文研究认为,所谓“职方”,这一词语的本义应是记识各地诸种部类族属的居民与物产特征,并“周知其利害”;而土训“道地慝”,是要令君王“辨地物而原其生”,所谓“地慝”,是指特定地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诵训“道方慝”,是为了使君王得以知其“地俗”,则意味着所谓“方慝”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文地理特征。“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应当是统一掌管天下各地的所有地理知识,即各地的地理知识都要汇总到这里;至于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则应当是分析处理这些资料,总结归纳各地的地理特征,以备需索稽求。王官之学最主要的特征,是其直接服务于君王。职方氏掌管的地理知识,被分别划分成“地慝”和“方慝”两大部分,分别由在君王出巡时夹右王车而平时亦必定侍从于王廷以备顾问的土训和诵训,提供给君王。由于是王官之学,不同的职掌,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科分支。“地慝”与“方慝”的划分,在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即前者大致相当于现代地理学术语中的自然地理,后者则大致相当于人文地理。职方与土训、诵训诸官相互协同运作,构成上古王官之学中地理学知识的总体框架体系。地理学这种王官之学的属性,从东汉时期起,开始发生变化;但直至西晋时期,始得以根本改观。
[Abstract]:The geography of ancient China originally belonged to the Wang Guan's school, originated in the official party and the earth training in Zhou Li, recited the local official and so on, but the successive dynasties research and governs the "Zhou Li" the person to train and dismiss the official, the earth training, the recitation to teach the official, is not only too farfetched, but also has a lot of doubt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term "staff side" should be to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habitants and property of all kinds of subordinate families in various places and to "know their interests", while the earthy saying "earth and place is buried" is meant to enable the king to "distinguish the ground from the origin of his birth". The so-called "earth hidden" refers to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ticular region, and the recitation of "Tao and Fang Fang hidden" is to enable the king to know its "local customs", which means that the so-called "square hidden" means the humanistic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 particular region. "the plan of taking charge of the world by the family of duty and the land under the earth" should be a unified control of all geographical knowledge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that is, the geographical knowledge of all localities should be aggregated here; as for the family of posts, "all countries are contemptible, four Yi, eight people, seven Fujian," Nine raccoons, five Rong, six Di's people, rather than their money, nine grain, six livestock, known their interests, "should be analyzed and processed these data, summed up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in case it needs to be checked."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udy of Wang Guan is that it serves the king directly. His knowledge of geograph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earth hidden" and "square hidden", which were provided to the king by the right king's chariot while the king was on the tour, and by the king's adjunct and admonition at ordinary times when he was ready to be counsellors. Since it is the school of Wang Guan, different branches of discipline mean different branches of discipline. In the history of geography development, the division of "earth hidden" and "square hidde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at is, the former is roughly equivalent to the natural geography in modern geographical terms, and the latter is roughly equivalent to human geography. The mutu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officials of duty side and earth training and recitation and training constitutes the general framework system of geography knowledge in ancient times. Geography, the nature of the study of Wang Guan, began to change from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that it was fundamentally changed.
【作者单位】
【分类号】:K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向奎;周礼内容的分析及其制作时代[J];山东大学学报;1954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羽;;今佚唐《开元礼义鉴》的学术渊源与影响[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0年00期

2 张洪浩;姬丽;廉永杰;;《周礼》的内容及行文特点探析[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年03期

3 王庆卫;;试论天水赵氏墓志石与志盖间的垫压物及其内涵[J];四川文物;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林;;《周礼》冢宰及周代辅相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王晖;从齐礼、夷礼与周礼之别看周原甲骨属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宁全红;;周礼是怎样形成的[J];河北法学;2007年01期

4 张乐;;论西周国民音乐教育[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5 杨志飞;;试论秦墓出土遣册量少的原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许彦龙;;对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关系的再认识[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许彦龙;;论《道德经》“德经”篇中“礼”的批判指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涂敏华;;古代都邑赋的城市文化观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黄珊;;论《五经异义》中的“周礼”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于省吾;;易说卦巽为寡氷解[J];考古;193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周易军;;绝地求生——《中国国家地理》的成功之道[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3 张胜萍;;浅谈乡土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王帮;;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龙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一次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6 李栓科;;科技期刊的市场化运行——从《地理知识》到《中国国家地理》的探索[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朱大奎;;中学地理教育需要大的改革[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董力三;;中国地理学:社会影响与学科发展的二元现象[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陈金文;;上学生喜欢上的地理课[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10 巫肖美;;山区学校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明;“百密”毁于“一疏”[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焦明成;用问题引导探究[N];中国教师报;2007年

3 庞瑛;中学地理“图画”教学优点浅析[N];钦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严圣禾;日本学生地理知识严重匮乏[N];光明日报;2005年

5 阳信第二高级中学 肖云;拨开云雾见天日[N];学知报;2011年

6 周口二高 邵军鸿;地理教学之我见[N];周口日报;2008年

7 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 万后桂;激活教材,让课堂焕发活力[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李涛;我市中小学新式童谣播德育种子[N];焦作日报;2006年

9 宜春实验中学 周义;初二地理教学浅析[N];宜春日报;2009年

10 湖南省洞口县第九中学 付颖莉;享受生活 感受地理[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进;周礼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2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大路;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闫龙;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向东;中学区域地理的主题选择、目标构建和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洪欣;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韩金荣;基于中学生地理空间素养培育的GE运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白絮飞;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左国毅;庄子对儒家的回应[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澎;GeoSmarter通用地理教育平台的支撑理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婧超;中学生户外环境教育与地理知识获取途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明;论地理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秋荣;运用地理知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效果[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妍;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呈现方式变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鄢吉军;中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建构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辉;略论先秦礼学的三次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熊国权;地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祖林;高中地理开放教学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洪曦;档案学视角下的《周礼》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刘健婷;从《礼记》阐述的音乐形式论周代社会的政治内涵[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20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220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