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印度的魅力
[Abstract]:India,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ivilization, is an oriental melting pot full of myths and legends, known as "ethnic Museum", "religious Museum" and "Museum of language". Social humanities and other aspects have a unique, attractive charm. While I was studying in India, I had a deep feeling about it.
【分类号】:K9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英琦;;古国悲歌[J];花城;1997年02期
2 魏露苓;;亲临印度Kumbha Mela节[J];农业考古;2006年01期
3 周铁东;;特写“宝莱坞”[J];大众电影;2007年01期
4 杨里;;印度交通见闻[J];四川统一战线;2007年05期
5 佚名;;9岁印度女孩成微软专家[J];中国校园文学;2010年10期
6 张晨;;这一刻,印度人神灵附体[J];中国黄金珠宝;2010年06期
7 ;印度特色美食[J];百姓生活(下半月);2011年02期
8 张茂森;;看不懂的印度风俗[J];奇闻怪事;2011年04期
9 郭华悦;;在印度低碳避暑[J];老友;2011年07期
10 ;印度人民大起义(1857-1859年的)性质及其在近代史上的意义[J];史学月刊;195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济明;;近代中国与印度对非洲关系之比较[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A.J.巴赫姆;花永年;;中、西、印三大文明的系统比较[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3 任鸣皋;;印度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活动[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4 刘义满;柯卫东;孙治平;邱正明;;印度水生蔬菜生产及利用概况[A];第二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达三;;甘地是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6 周桓;;义净前往南海诸国和印度的事迹及其贡献——兼述古代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友好关系[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7 向蓓莉;;甘地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周美茵;;中医养生美容在新加坡[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孙志成;;试论因明和佛家逻辑的关系[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10 孙晶;;印度古代宗教哲学[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满;胡锦涛会见印度人民院议长查特吉[N];经济日报;2006年
2 本报专稿 莫林;印度要求当美国的平等伙伴[N];世界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林俐;世界首富出印度[N];经济观察报;2007年
4 葛传红;大国崛起的印度悖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印度人出境旅游方兴未艾[N];国际商报;2001年
6 白然;崇尚漂亮脸蛋的印度人[N];中国社会报;2007年
7 ;一个印度人眼中的西藏[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唐逸;中国和印度:敌人? 朋友?[N];北京科技报;2008年
9 赵新宇;印度卫生变革悄然进行[N];法制日报;2004年
10 人民日报代表团;追寻文明的足迹[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子平;专业化人力资本国际迁移的理论建构与印度个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刚;漂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章节根;印度的核战略[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李云霞;中印现代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佳;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D];云南大学;2011年
6 李茅;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CYP1B1基因突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廖初民;法律的宗教化与法律的世俗化—印度法律的世俗化变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高照成;奈保尔笔下的后殖民世界[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李龙;印度蚕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刘毅;奈保尔的文化身份与叙事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红娜;移民美国的印度人研究(1965年以后)[D];郑州大学;2011年
2 毕素红;1965年以来美国印度移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茗戈;教派主义与印度政治格局演变[D];云南大学;2010年
4 蒋兰;美国在印度独立过程中的政策1941.12-1947.8[D];郑州大学;2010年
5 塔努佳;印度宝莱坞电影中传统印度服装设计与审美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6 刘建军;冷战后印度大国战略的目标及制约性因素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致远;印度近现代贱民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刘嘉楠;冷战后俄印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9 叶燕;印度穆斯林教育的历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李海燕;后冷战时期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13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31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