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气候信息及其运用
[Abstract]:Poe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chronic integrity in time, comprehensive accessibility in space, extensive contents of climate events and independence of sources, which determines the possibility of poetry i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climate.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i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climate is the extraction of climate data, and the use of poetry is no exception. Any climate information must have three basic elements at the same time, namely time, space and climate events. How to correctly extract and apply these three elements from poetry is the key to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climate. In addition, the overall background of poetry writing, the literary elements in poetry and the fallacy of poetry itself will affect the use of poetry i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Poetry plays a different role in different climatic studies, and poe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covery of special climatic events during historical periods. But the study of the average state of historical climate is more often used as evidenc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分类号】:K928.6;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龚高法,张丕远,张瑾tb;十八世纪我国长江下游等地区的气候[J];地理研究;1983年02期
2 葛全胜,张丕远;历史文献中气候信息的评价[J];地理学报;1990年01期
3 王绍武,赵宗慈;近五百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J];地理学报;1979年04期
4 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特征的新认识——纪念竺可桢《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初步研究》发表30周年[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5 满志敏;历史时期柑橘种植北界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6 满志敏;关于唐代气候冷暖问题的讨论[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7 张瑾tb;清代档案中的气象资料[J];历史档案;1982年02期
8 蓝勇;中国西南历史气候初步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宣国富,陆林,章锦河;皖南李白游踪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杨怀仁;第四纪气候变化[J];冰川冻土;1979年01期
4 郭东信,李作福;我国东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多年冻土历史演变及其形成时代[J];冰川冻土;1981年04期
5 施雅风,任炳辉;中国冰川研究发展简史[J];冰川冻土;1983年01期
6 谢又予;试论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形成的气候条件及其演化[J];冰川冻土;1985年04期
7 罗格平,袁玉江;巴里坤盆地现代气候波动及近250年来的冷暖变化[J];冰川冻土;1991年01期
8 崔之久,宋长青;内蒙大青山全新世冰缘现象及环境演变[J];冰川冻土;1992年04期
9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10 何元庆,姚檀栋,沈永平,张忠林,陈拓,章典;冰芯与其它记录所揭示的中国全新世大暖期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日辉;;论渭水流域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影响[A];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小燕;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惠振江;陕北毛乌素沙地与黄土区过渡地带荒漠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蓝虹;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制度经济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群英;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峰;北朝灾害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靖;近一千年世界火山活动与我国旱涝分布的关系[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李晓峰;夏季索马里急流的建立及其与大气环流和降水异常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戴亚南;贵州小七孔景区钙华成因的水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重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秦永艳;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D];郑州大学;2003年
6 赵天改;关中地区湖沼的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邵凤芝;试论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的诞生[D];河北大学;2001年
9 王丽华;18世纪历史文献气象记录的赋值研究——格点式降水量距平资料的反演和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10 苏小华;文献所见唐东都制度考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特征的新认识——纪念竺可桢《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初步研究》发表30周年[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2 王会昌;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3 唐锡仁,薄树人;河北省明清时期干旱情况的分析[J];地理学报;1962年01期
4 许世远;中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研究[J];地理学报;1963年04期
5 萧廷奎,彭芳草,李长付,周拔夫,盛福W,
本文编号:2343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34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