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古城营建形态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17:21
【摘要】:山东曲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迄今已有数千年文明史,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诞生于此,更使曲阜蜚声中外。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曲阜历经数千年发展而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华文化圈乃至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圣地,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圣地之一。曲阜所承载的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它三千余年的城市营建历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使曲阜古城自西周至明清一直沿着文化之城的道路建设和发展。 本论文以曲阜古城的营建形态及其演变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复原曲阜古城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形态布局。基于考古资料、历史文献资料与现存遗迹遗物,遵循历史规律与客观事实相结合的原则,对三千余年曲阜古城营建形态进程进行“地层式”剖析,在此基础上复原不同历史阶段曲阜古城的形态布局,通过图示清晰呈现出城市布局及城址变迁历程。 其次,分析归纳曲阜古城营建形态演变的总体特征。在复原研究的基础上阐明曲阜古城各形态要素空间组织模式以及各功能分区构成原则和发展规律;探讨曲阜古城营建形态的动态变化,归纳总结各历史阶段城市形态构成要素的总体特征。通过对曲阜古城营建形态的纵向分析,揭示出西周初期鲁都营建所奠定的礼制营建格局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其后各历史阶段曲阜古城的营建均以两周鲁都为基础,不断强化文化内涵,体现出城市营建历程的延续性和更替性特征。 再次,从主导文化因素角度对曲阜古城的营建形态演变进行深层次研究。分析影响曲阜古城形态演化的社会动因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层面的社会因素与古城营建形态的互动关系。重点强调政治文化因素对其营建形态的影响,指出统治阶层的政治理想是曲阜古城形态形成及演化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动因。作为城市形态塑造的主导力量,统治阶级对礼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尊崇与维护是曲阜古城营建格局奠定与延续的政治基础;同时,城市营建形态作为社会文化思想的物质载体,也成为人们感知礼乐文化的物质环境,是传播与展示礼乐文化的物质场所。具有礼制营建特征的城市物质环境与富于礼乐气氛的城市文化环境是曲阜古城逐渐发展为文化之城的重要影响因素。 最后,通过对曲阜古城营建形态演变历程的全面分析,归纳总结出曲阜古城形态演变的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西周时期始建的两周鲁都是周代礼制营建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周礼·考工记》礼制营国思想的现实参照,两周鲁都成为历史上遵循礼制营建思想的范例;其二是自春秋时期孔子诞生于曲阜,作为儒家思想的孕育之地,随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统治思想,曲阜古城也成为举国范围内的祭孔尊孔中心。伴随着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力的强化,曲阜古城呈现出鲜明的以儒家文化物质形态载体为核心要素的形态特征。自两周鲁都到明清曲阜城,在统治者尚礼崇儒思想推动下,曲阜古城逐渐完成了儒学文化圣城的形态塑造。 本论文主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言。阐明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界定本论文中的关键概念,提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第一章至第五章。对曲阜古城的营建形态演变依历史阶段进行纵向梳理,按照历史演进历程逐个历史阶段剖析三千余年曲阜古城营建形态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内在社会文化动因,探寻曲阜古城城市形态演变与主导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其中: 第一章:简述史前至西周时期曲阜一带文明发展整体状况,初步探讨曲阜-带商代城市的可能形态。以考古和文献资料为依据,复原两周时期鲁都平面布局,分析总结两周鲁都城市营建形态特点,重点探讨两周鲁都营建与礼制营国思想的关系。 第二章:以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为依据,复原秦汉时期鲁城平面布局,分析总结秦汉时期鲁城的营建形态特点,指出秦汉时期鲁城中儒学文化建筑的发展是帝王祭孔推动下城市向儒学文化中心转变的标志,西汉末期新城池的兴建反映了城市形态变迁与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以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为依据,复原魏晋鲁城及隋唐曲阜城平面布局,总结魏晋鲁城及隋唐曲阜城的营建形态特点,揭示出该时期城市布局演变与祭祀孔子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尊孔崇儒的社会背景影响下,孔庙成为城市空间中的重要场所,鲁城的儒学文化中心地位在此时得以确立。 第四章:以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现存建筑遗迹、遗物为依据,复原宋金元时期曲阜城平面布局,分析总结宋金元时期曲阜城营建形态特点,明确宋金元时期新建仙源城与原有城市之间的功能关系,指出新建仙源城拓展了曲阜城的文化空间,丰富了曲阜城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以文献资料、现存古代城池及建筑群为依据,分析总结明清时期曲阜城营建形态特点,指出明中期新建曲阜城是以“三孔”作为城市形态的主导要素,“三孔”的主体地位在城市空间中得到极大突出,儒学文化圣城营建形态得到确立和强化。 第三部分:结语。对曲阜古城营建形态演化进程进行总结,全面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对曲阜古城形态演变的两个关键阶段即两周鲁都和明清曲阜城的影响,指出以至上王权为代表的政治力量是塑造曲阜古城营建形态的主要因素。三千余年间曲阜古城一直沿着文化之城的道路演进与发展,直至明清时期其城市形态完成了从礼制营建典范到儒学文化圣城的演变历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28.5
本文编号:2356875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超;;世界遗产入选标准的对比分析及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吴良镛;;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3 胡晓玲;;以文化的视野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4 阳建强,冷嘉伟,王承慧;文化遗产 推陈出新——江南水乡古镇同里保护与发展的探索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5期
5 张悦;周代宫城制度中庙社朝寝的布局辨析——基于周代鲁国宫城的营建模式复原方案[J];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6 武廷海,戴吾三;“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J];城市规划;2005年02期
7 王树声;;隋唐长安城规划手法探析[J];城市规划;2009年06期
8 武廷海;;从形势论看宇文恺对隋大兴城的“规画”[J];城市规划;2009年12期
9 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10 田银生;原始聚落与初始城市——结构、形态及其内制因素[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356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35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