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以黄河流域为例
[Abstract]:At presen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are actually form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y. Among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water resource depletion is the most serious. This is most typical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ancient people of our country originall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treasured the water resources. However, due to the long invasion of the nomadic people in the north,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opened up and guarded the frontier and developed farming, which became the long-term national policy of the Han Dynasty. As a result of the accumulation of thousands of years, northwest water resources are exhaus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Guanzhong region was built as a capital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e ruling class fished. With the massive deforestation, water resources were on the verge of crisis.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gle farming econom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huge empire of food demand, extreme development, coupled with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impact of soil erosion, shallow river siltation, lake siltation, water environment gradually deteriorated. The prosperity of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was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ut it was also helpless. This is the dilemma of our countr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ow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future is worthy of careful stud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 :4 9771 0 2 6
【分类号】:K92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邹逸麟;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周魁一;中国古代水资源税初探[J];中国农史;2003年03期
3 李并成;残存在民勤县西沙窝中的古代遗址[J];中国沙漠;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安徽;;唐代稻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稻米;2006年01期
2 李并成;沙漠历史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以我国河西走廊历史上的沙漠化研究为例[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3 李并成;猪野泽及其历史变迁考[J];地理学报;1993年01期
4 何凡能;李柯;刘浩龙;;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5 崔德卿;中国古代的物候和农业(下)[J];古今农业;2003年02期
6 闫廷亮;古代河西走廊环境问题初探[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3期
7 华林甫;;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8 李并成;;石羊河下游绿洲早在唐代中期就已演变成了“第二个楼兰”[J];开发研究;2007年02期
9 王利华;;中古华北水资源状况的初步考察[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邹逸麟;;有关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升荣;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凯;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4 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黄富成;汉代农业生产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赵鹏;区域水资源配置系统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李文涛;气候视野下的北朝农业经济与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钱国权;清代以来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德军;唐代中原藩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瑞俊;内蒙古草原地带游牧生计方式起源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亮;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杜灵芝;我国开征水资源税问题的探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刘箐;探析我国水资源税制设计及俄罗斯相关经验借鉴[D];长安大学;2011年
4 郝世亮;生杰环境脆弱地区农民生存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航;唐代河南地区农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庆钟;民勤绿洲边缘沙漠化治理与水环境驱动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7 杨蕊;两汉山东农业地理[D];西北大学;2007年
8 宋明伟;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9 雷波;历史时期西北地区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结构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晓洁;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修燕山;白侠;;安徽寿县牛尾岗的古墓和五河濠城镇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59年07期
2 黄其煦;;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中的作物——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探索[J];农业考古;1982年02期
3 何双全;;甘肃先秦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7年01期
4 吴梓林;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古稻[J];人文杂志;1980年04期
5 王炳华;王明哲;;乌孙历史上几个重大问题的探讨[J];新疆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逸麟;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以黄河流域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郭菊娥 ,邢公奇 ,何建武;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与总产值变动的波及效应分析[J];水利经济;2003年05期
3 赵杰;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浅论[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4 邢公奇,郭菊娥,何建武;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价格变动效应分析[J];水利经济;2003年06期
5 郭菊娥 ,邢公奇 ,何建武;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与总产值变动的波及效应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01期
6 董邑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西北四省(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7 王建华;;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健康状况的初步考察[J];考古;2009年05期
8 张会敏,王建中;黄河流域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年04期
9 韩侠,丁大发,李福生;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分析[J];人民黄河;2001年08期
10 李荣生;黄河断流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下)[J];中国软科学;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万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李玉洁;;黄河流域农耕文化述论[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3 喻权刚;郑新民;马安利;穆胜国;董亚维;;“3S”集成技术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探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4 王清连;张金宝;鲁玉贞;胡根海;李成奇;张志勇;付远志;;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百棉1号[A];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会肖;蔡燕;;黄河流域干湿状况变化特征[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童国庆;孙丽娟;;澳洲水权状况对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启迪[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7 杨爱民;王浩;周祖昊;严登华;;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吉峰;刘萍;范昊;;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杨特群;饶素秋;陈冬伶;;1951年以来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闫虹宇;;制定《黄河法》的必要性及立法构想[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晓波;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 保护措施研究成果通过审查[N];黄河报;2008年
2 赵正国 胡毅;黄河流域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0年
3 王玲 刘吉峰 (王玲 黄委水文局副总工程师兼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河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演变特点[N];黄河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清华 通讯员 刘湍康;大事难事看担当[N];中国水利报;2009年
5 记者 李春明;黄河水价研究全面展开[N];中国水利报;2002年
6 林嵬 丁铭;黄河这么缺水,他们还在玩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 王守信;树立黄河渔业资源保护整体性理念[N];中国渔业报;2007年
8 苏万明;海关架设黄河流域物流“高速路”[N];现代物流报;2006年
9 汪时锋;黄河流域最大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 电力集团加紧青海能源投资[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杨国伟;黄河流域(片)将联袂打造区域水文现代化[N];黄河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雪;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薛小杰;水资源可再生临界控制研究——在黄河流域水资源最优分配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3 杨永坤;黄河流域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张慧芝;明清时期汾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茂山;海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历史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6 雷玉桃;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赵建世;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8 王顺久;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李敏纳;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磊;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解析[D];长安大学;2004年
2 米松华;建立黑龙江省新型水资源补偿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3 吴洪寿;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梁慧稳;流域集成化水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5 李清平;山东省沿黄地带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柳建平;河西地区水资源配置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伟东;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付忠志;昆明市污水资源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冯业栋;重庆市水资源现状及节水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牛r,
本文编号:2382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38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