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相互作用的中国乡村复兴研究
[Abstract]:Firstly, the concept of urban-rural interac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key elements are revealed, urban and rural connection and space are the core of the concept. At the same time, these three factors are also the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s of the rural regional evolution, and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he important grasp of the rural rejuvenation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kind of logical rel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new conno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ural rejuvenation in the aspects of elements, motive force, path, development idea and guiding theory, and probes into the mechanism of rural renaissance. On this basis, four modes of rural revival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resource replacement type, economic dependence type, middle channel typ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type,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ural rejuvenation strategies are summariz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exploration of rural rejuvenation mode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64;41501187)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16_1273)
【分类号】:K90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费伟;刘祖云;;中国乡村复兴研究:学术进展与未来走向[J];领导科学;2016年23期
2 刘彦随;严镔;王艳飞;;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J];经济地理;2016年07期
3 屠爽爽;龙花楼;李婷婷;戈大专;;中国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5年12期
4 申明锐;沈建法;张京祥;赵晨;;比较视野下中国乡村认知的再辨析:当代价值与乡村复兴[J];人文地理;2015年06期
5 李红波;张小林;吴启焰;王亚华;;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4期
6 张京祥;申明锐;赵晨;;超越线性转型的乡村复兴——基于南京市高淳区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J];经济地理;2015年03期
7 汤迪莎;魏春雨;周亮;;基于乡村复兴视角的城郊新农村建设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张京祥;申明锐;赵晨;;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J];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5期
9 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年08期
10 何慧丽;;当代中国乡村复兴之路[J];人民论坛;2012年3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彦随;;新型城镇化应治“乡村病”[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涛;浙北乡村集聚化及其聚落空间演进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继来;刘彦随;李裕瑞;;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2 董光龙;许尔琪;张红旗;;黄淮海平原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J];资源科学;2017年07期
3 张英男;屠爽爽;龙花楼;戈大专;李裕瑞;;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构建及应用——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年04期
4 朱倩琼;郑行洋;刘樱;周春山;;广州市农村聚落分类及其空间特征[J];经济地理;2017年06期
5 李智;张小林;陈媛;李红波;;基于城乡相互作用的中国乡村复兴研究[J];经济地理;2017年06期
6 陶慧;刘家明;虞虎;朱鹤;;旅游城镇化地区的空间重构模式——以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7年06期
7 冉逸箫;张凤荣;张佰林;周建;李超;谢臻;;贫困山区农村衰落的特征及诊断——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7年06期
8 王林申;运迎霞;倪剑波;;淘宝村的空间透视——一个基于流空间视角的理论框架[J];城市规划;2017年06期
9 聂振邦;詹琳;王福强;;加大精准扶贫力度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J];全球化;2017年05期
10 韩已文;刘忠;于学谦;王佳莹;;沙化土地整治背景下的沙漠化监测预警[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磊;中原地区传统村落历史演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成亮;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汪民;江汉平原水网地区农村聚落空间演变机理及其调控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黄丽坤;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的乡村营建策略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钱振澜;“韶山试验”——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方法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5年
6 朱怀;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的浙北乡村景观营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王韬;村民主体认知视角下乡村聚落营建的策略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婷婷;龙花楼;;基于“人口—土地—产业”视角的乡村转型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5年10期
2 刘彦随;陈聪;李裕瑞;;中国地级市尺度城乡等值化发展的分异规律(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5年09期
3 佘之祥;;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及其发展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2015年03期
4 刘彦随;周扬;;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年02期
5 陆大道;陈明星;;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编制大背景的几点认识[J];地理学报;2015年02期
6 刘彦随;杨忍;;中国环渤海地区城乡发展转型格局测度[J];地理学报;2015年02期
7 刘彦随;;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J];资源科学;2015年01期
8 申明锐;张京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J];城市规划;2015年01期
9 刘彦随;陈聪;李玉恒;;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6期
10 余斌;吴振宇;;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魏秦;黄土高原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陈晓华;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贺勇;适宜性人居环境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方法[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毕巍强;空间理论与空间复杂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本文编号:2399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39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