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地缘安全视角下国家边界的“三重功能”及其优化组合

发布时间:2019-03-07 09:30
【摘要】:国家边界长期以来都是政治地理学研究中的突出主题。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涌现大量毗邻国家之间的次区域合作,同时非传统边境安全异常突起。为此,国家边界由单一的维护传统边境安全的功能转变为同时维护传统边境安全、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及保障非传统边境安全的三重功能。这三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且相互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转化。在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形成梯级决策模式、合理定量化评估及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协调机构来优化组合国家边界的"三重功能"的优化思路。
[Abstract]:The national boundary has been a prominent theme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geography for a long time.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 large number of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neighboring countries emerged in East Asia, and non-traditional border security emerged abnormally. Therefore, the national border has changed from a single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traditional border security to a triple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traditional border security at the same time, promoting sub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safeguarding non-traditional border security. There is a strong intern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three, and they can be transform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we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idea of forming cascade decision-making mode, reasonably quantifying evaluation and establishing multi-agent and multi-leve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optimize the "triple fun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boundari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云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云南师范大学边疆研究所;
【基金】: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861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分类号】:K90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铁立,姜怀宇;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2 王士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关系学意义解读[J];当代亚太;2006年12期

3 王亮;刘卫东;;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4 李郇;徐现祥;;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5 祁苑玲;依托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消除“金三角”的贫困和毒品[J];东南亚纵横;2005年06期

6 黎尔平;;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政治信任度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7 刘秀玲,苗芳 ,肖杨;次区域经济合作与边境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4期

8 贾作林;;新形势下的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5期

9 张学勇;金雪军;;经济自由与非传统安全——基于拉丁美洲经济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01期

10 汤建中,张兵,陈瑛;边界效应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地域模式——以东亚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林;丁德光;;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豪;;我国在吉尔吉斯建立经贸合作区的可行性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2期

3 周英虎;;“M”型战略选择与广西在湄公河次经济区发展中的对策[J];创新;2007年01期

4 安树伟;母爱英;;省级“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6期

5 常俊喜;卢正惠;;政策效力、经济吸引和边界效应——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6 王艳欣;;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丹东边境区位优势创新[J];东北亚论坛;2008年04期

7 马秀颖;赵儒煜;;中国地方市场分割成因刍议[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8 马秀颖;;市场分割对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9 王爱民;马学广;陈树荣;;行政边界地带跨政区协调体系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5期

10 黄爱莲;魏小安;;省际区域入境旅游的边界效应——以北部湾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歌;;加快广西沿边经济发展的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歌;;防城港市与东兴市对广西商贸物流基地建设作用的研究[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毕世鸿;;日本对湄公河地区合作开发的政策绩效分析[A];第六届亚太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8年

4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吴浩军;;区域合作的制度选择:试论港深自由贸易区的建构[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周志红;周永章;;政区交界带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视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7 周铭;陆佳;;深圳河及沿岸地区开放和改造的机遇与策略[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黎鹏;CAFTA背景下中国西南边境跨国区域的合作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4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丽娟;商务外交的政治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7 蒋万胜;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的非正式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8 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年

9 陈立兴;国际经济协作背景下的中国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马秀颖;东北地区地方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宁;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效应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一体化理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徐妍;阿尔泰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樊芳卉;省际边界城市旅游空间拓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素梅;商品市场内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9年

5 吴晓青;图们江增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及其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田苗;珠江流域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区跨边界经济合作及协同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蔡定昆;地缘政治视角下云南与印度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于萍;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黄秋艳;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徐君;跨国界次区域中的民族经济[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为山;吴坚隽;;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引致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2 张荐华,陈铁军;欧美国家边境地区的一体化效应及其启示[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3 董藩,郭波;沿边次区域合作与中国对外经济规划的调整[J];财贸研究;2004年04期

4 张庭伟;新自由主义·城市经营·城市管治·城市竞争力[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5 邹军,徐海贤;以统筹规划促进统筹发展——刍议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规划[J];城市规划;2004年11期

6 陈桦楠;姜德波;;长三角区域市场的地区分割——基于边界效应模型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7 于文生;;韩国学者谈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三种模式[J];东北亚论坛;1993年01期

8 李铁立,姜怀宇;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9 席艳乐;王雪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收益:文献综述[J];当代经理人;2006年09期

10 施本植;湄公河流域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及模式选择[J];亚太研究;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西方政治地理学的历史和现状[J];人文地理;1989年01期

2 ;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王恩涌;政治地理学近来在我国的发展与成就[J];人文地理;1996年S1期

4 黄成林;;西方政治地理学的历史和现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5 杨联合,阮丽;对几个特殊政治地理学名词的解释[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年Z2期

6 黄春燕;大卫.彼.奈特;;牛津大学政治地理研讨会简介[J];人文地理;1986年02期

7 李云雷;;艺术的政治地理学——读《德雷耶迷案》[J];译林;2007年01期

8 吕康寿;宋保平;;政治地理学的一些理论问题[J];人文地理;1986年02期

9 苗乃川;;渐趋消失的北欧国家边界[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年07期

10 鲍觉民;;再论政治地理学的几个问理论问题[J];人文地理;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武华;;昆明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战略思考[A];2009-2010昆明市社会科学院成果选集[C];2011年

2 黎雪梅;;浅谈广西图书馆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信息资源的支持[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威烈;;把握机遇 选准路径 实现宁夏新腾飞[A];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0第一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宣宇才;在推动次区域合作中释放潜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晓郁;区域合作构想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N];广西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赵齐 王屏 李恂;培养增长极 构筑大通道[N];国际商报;2001年

4 石国胜;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反拐高官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7年

5 记者 丁光清;旅游区域合作方兴未艾[N];安徽日报;2005年

6 徐灿;六国部长签署《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反对拐卖人口进程联合宣言》[N];人民公安报;2007年

7 于呐洋邋赵阳;六国部长签署合作反拐进程联合宣言[N];法制日报;2007年

8 杜海;我省谋建“泛黄海”先导区[N];联合日报;2009年

9 于呐洋邋赵阳;打击拐卖人口犯罪是国际社会共同任务[N];法制日报;2007年

10 方慧玲邋潘显红;东盟“增长三角”的发展对“泛北”合作的启示[N];广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博;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黎鹏;CAFTA背景下中国西南边境跨国区域的合作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廷根;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王吉美;9.11后美国边界安全政策变化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6 王微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石茂明;跨国界苗族(Hmong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伊卡万(Ekaouel Hakilou);非洲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余元玲;中国-东盟国际河流保护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蕊萍;中国参与次区域合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郭小鹏;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地缘战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陶越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越中经贸发展前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潘知追;面向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科技合作的云南政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彦伟;“麦克马洪线”的国际法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龙春燕;泛北部湾次区域国际经济区海洋合作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长秀;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物流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晓宇;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史进;跨边界次区域物流运输一体化与中国连境贸易[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效瑜;泛北部湾物流产业合作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5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35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