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从整个科学体系的视角看地理科学的发展
[Abstract]:The primary task of all science is to build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if geography wants to develop into a standard science-rather than following the path of "exceptionalism"-it can be judged by simple logical rules. The main task of geography is also to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s. The methods of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 include mathematical theory,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in which mathematical method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 must be the main methods of geography research, and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can be supplemented by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future, mathematical standardiz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eography research mainly rely on post-modern mathematical tools (fractal geometry and chaotic mathematics, etc.), whil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need to rely on bionic mathematical theory and model.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1039)。
【分类号】:K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白光润;地理学的哲学贫困[J];地理学报;1995年03期
2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系统的异速生长关系与位序-规模法则——对Steindl模型的修正与发展[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3 陈彦光,刘继生,房艳刚;效用最大化、logit变换和城市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模型[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4 唐晓峰,李平;文化转向与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新版第八章述要[J];人文地理;2000年01期
5 张祖林;论地理学的独特性——关于现代地理学的历史和方法论的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鸿利,郑秀婷,吴大鸣,牟勇强;利用分形评定高聚物/无机粒子体系的分散效果[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2期
2 刘安中,刘一华;计算断口分形维数的改进二维变差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4 邓群钊;贾仁安;梁英培;;多层次多轮实地群决策法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5 马飞,程遐年;害虫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赵以贵;霍夫分岔理论的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宋波,叶文虎;从增长和稳定的角度重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戴汝为;“人机结合”的大成智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9 孙伟平,王德保;论简单性原则的方法论意义[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张顺;;公共政策设计的综合集成方法[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刘晓平;唐益明;郑利平;;复杂系统仿真对复杂系统研究与创新的意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李满春;戴崴巍;赵勇;;GIS专业人才的素质特征、知识结构与培养方案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于冬梅;黄仁涛;;基于地理计算的地球信息科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唐焕文;郭崇慧;张艳;;我国宏观经济预测研究的简要综述[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10 冉翠玲;周永务;;用动态熵度量敏捷供应链的复杂性[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稻谷干燥应力裂纹生成扩展及抑制的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马飞;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特性及其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许峰;动载荷识别若干前沿理论及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4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5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刘春学;个旧锡矿区高松矿田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7 任佩瑜;企业再造论与西部地区工业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8 杨永福;“规则”的分析与建构:制度的社会网络基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全书海;基于表面灰度图像的加工表面形貌分形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郭崇慧;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若干定量模型、算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建旭;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郑海霞;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3 吴广明;混沌振动的系统参数研究及其仿真计算[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4 李炳炎;南方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与实践[D];中南林学院;2001年
5 雷显龙;滴头分形流通道设计及其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6 程远贵;耐火纤维材料的高温热物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7 武震;基于分形理论的图像分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8 范晓玲;新型环保用耐高温复合滤料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9 黄春萍;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林志垒;基于RS-GIS-ES的生态景观征兆信息图谱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系统的异速生长关系与位序-规模法则——对Steindl模型的修正与发展[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2 蔡运龙;地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评《地理学中的解释》[J];地理研究;1990年03期
3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规模分布的三参数Zipf模型──Davis二倍数规律的理论推广及其分形性质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陈彦光;城镇等级体系的Beckmann模型与三参数Zipf定律的数理关系——Beckmann城镇等级-规模模型的分形与分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刘继生,陈彦光;Davis规律与Beckmann模型的数理等价性——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宏观—微观对称性分析[J];经济地理;2001年02期
6 陈彦光,单纬东;城市规模分布的δ~n规律——Davis二倍数规律的理论推广、分形性质和实证分析[J];科技通报;2000年01期
7 周一星;城市化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规律性探讨[J];人口与经济;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山山;周国华;;农村聚居的相关概念辨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国阶;;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铮;;21世纪地理学:计算化、管理化与新经济的地理学[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春晓;张京祥;;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对城市建设的性别反思[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王五一;杨林生;谭见安;;环境-健康-发展的平衡与调控——关于地理学创新的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陆大道;蔡运龙;;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韩增林;王成金;;我国物流地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玉轩;;情景社区的功能价值与情境地理学的建构理念[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千怀遂;马蔼乃;钱乐祥;;高等学校地理学一级学科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林振山;;21世纪地理学思想与研究方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太原师范学院 王尚义 张慧芝;关于创建历史流域学的构想[N];光明日报;2009年
2 ;地理学的价值怎样体现[N];光明日报;2003年
3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美锷;走出地理学困境靠自信自强[N];光明日报;2003年
4 马力;描述细部,对于一座城市的解读方式[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赵珊;“我们怎样关注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余昆;托勒密的世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牛学智;在微观地理中求索北京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8年
8 记者 梁玉雨 宋李莉;北纬30°线 雅安的魅力线?[N];雅安日报;2006年
9 童强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从“虔诚的时间后代”到“坚定的空间居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张燕燕;地图琐谈[N];中国测绘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陶卫宁;历史时期陕南汉江走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春春;从文化后现代主义到地理学后现代主义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熊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吉日木图;苏尼特左旗地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8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3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