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思考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should be innovative in the aspects of concep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ontent and so on,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GH-01126)“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山西省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知识结构体系的研究”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K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鹏,谢光辉,李满春;21世纪高师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刍议[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汤国安,周卫;“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地球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2 钟广锐;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述彭;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J];地理学报;1991年01期
2 何建邦,钟耳顺;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J];地理学报;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社教;冯勰;;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进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霄军;;“长安”的同名地名自动识别与指代消解[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2 刘克铭;;“徐学”在台湾的倡导与研讨[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3 杜国明;;再论地理学学科体系[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钟晓军;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创造“大”场面[N];光明日报;2006年
2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向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N];文汇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哈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开通[N];哈尔滨日报;2006年
4 白晋生;全国经济普查地理信息系统山西试点在长治结束[N];长治日报;2008年
5 赫澄;我国地理信息数据库进入“1∶5万”时代[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6 靳哲明 张培宏;我国首例管道数据转换项目完成[N];中国测绘报;2006年
7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陈海强 本报记者 柴永忠;1∶5万地形数据库打造“数字中国”里程碑[N];解放军报;2006年
9 潘宝玉;济宁:调查城镇地籍 建设数字城市[N];中国测绘报;2006年
10 张智清;呼包二市影像图集出版[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荣付;北京城市增长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沈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魏艳;我国高师院校地理教育实习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朋;崇明外沙的聚落与海岸线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冠雄;基于GIS的广西壮语地名空间分布和历史变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飞;基于地理空间主体建模的城市自然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栋材;高等林业职业院校地理类课程改革研究——以甘肃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峻峰;高等师范地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43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4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