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世界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建所70周年世界地理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9-04-28 18:14
【摘要】: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70年来,世界地理研究由于坚持了紧密为国家政治斗争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针,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国家与区域地理的综合研究、部门地理与专题研究、中外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知识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超前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研究手段落后、资料来源单一、成果的深度有待提高。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今后世界地理研究应以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及全球性重大专题研究,拓展海洋地理与海洋权益的研究,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和研究手段的革新。
[Abstract]:In the past 70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Resourc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tudy of world geography has adhered to the correct policy of closely serving the political struggle and socio-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in the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fields. A series of important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geography, the study of sectoral geography and special topics, th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in the worl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work are: the advance is not enough, the systematicness is not strong, the research means is backward, the data source is single, and the depth of the achievement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uture study of world geography should take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y as the main line and further strengthen major thematic studies on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as well as on global issues, Expand the research of marine geography and marine rights and interes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team and innovation of research mean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分类号】:K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德祥;国际河流研究的意义与发展[J];地理研究;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宗敏;姚萍;;小城镇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思路探讨——以陕西岐山凤鸣镇民俗游开发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2 王又丰,张义丰,刘录祥;淮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3 袁欣;中国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4 李翠霞;黑龙江省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发展大企业集团中利益协调机制及龙头企业选择[J];商业研究;2002年07期

5 杨兴宪;刘毅;牛树海;刘燕鹏;;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6 蔡述明,,李世超;三峡工程与长江中游沿江产业带建设[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03期

7 苗建军,赵霞;基于“城市质量”决定的城市空间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3期

8 廖太裕,任宏;西南地区乡村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建筑;2004年02期

9 尹虹潘;关于重庆市未来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2期

10 胡艳;产业发展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以中部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彭立明;;江苏区域发展中的科技转移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3 方强;;GIS支持下的发展空间分区评价研究——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春洋;;区域空间增长结构:从双核主导到双圈联动——论双改革试验区背景下的大武汉经济区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天新;杨保军;;国家级空间规划在发达国家的演变趋势[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洪涛;白先华;;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永清;中国小城镇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新烽;南非土地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4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周本顺;区域城镇结构整合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林文;中国小城镇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D];东南大学;2003年

9 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清华大学;2001年

10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华军;小城镇规划及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韩明清;地权限制与规划控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叶忱;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机制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袁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平衡分析[D];重庆大学;2001年

5 陈东梅;英语词汇与文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德生;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高鸿鹰;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理论模型与路径选择[D];湖南大学;2002年

8 张仁桥;都市圈外围城市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俊;四川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发展[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丰志勇;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喜马拉雅的高度——戴志康访谈[J];画刊;2010年01期

2 乐伟国;;世界地理之最[J];小学教学设计;2010年06期

3 ;地理教学[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10年02期

4 李远平;傅先兰;;论《世界地理》课程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张玲;;高师《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周雅娟;;时代辞书精华,地理权威力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世界地理学科[J];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7 ;神奇诡异的世界地理之谜[J];报刊荟萃;2008年01期

8 乐伟国;;世界地理之最[J];小学教学设计;2008年06期

9 娄昭;李宪荣;;高校《世界地理》课程整体结构优化探索[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开心巧克力[J];科学启蒙;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印朝华;;地理教学难点的图示优化处理[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中国地理学会刊物介绍[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郝晓光;徐汉卿;刘根友;汪冰;薛怀平;廖小韵;方剑;柳林涛;胡小刚;;《系列世界地图》及其应用与推广[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4 黄京鸿;;当代地理学与地理课程教学视野中的《世界自然地理》课程改革[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毛曦;;司马迁的地理学成就——读《司马迁与中国地理》[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6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7 田广林;;考古所见契丹时代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化交流[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徐汉卿;汪冰;张寒梅;郝晓光;;《系列世界地图》——湖北测绘的创新品牌[A];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讨交流会专辑[C];2003年

9 胡远鹏;;纵观海内外《山海经》研究五十年[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贺成全;;关于21世纪世界地理科学与教学的探讨[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岳麓士;确保苏丹和平仍是第一要务[N];人民日报;2011年

2 岳麓士;确保苏丹和平仍是第一要务[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赵嘉政;克罗地亚强化本国历史文化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立早;去上海世博的N种特殊玩法[N];华东旅游报;2010年

5 张玲玲 刘春海 李国峰;穿越东非大裂谷[N];石油管道报;2010年

6 张玲玲 刘春海 李国峰;穿越东非大裂谷[N];石油管道报;2010年

7 张玲玲 刘春海 李国峰;穿越东非大裂谷[N];石油管道报;2010年

8 张玲玲 刘春海 李国峰;穿越东非大裂谷[N];石油管道报;2010年

9 张玲玲 刘春海 李国峰;穿越东非大裂谷[N];石油管道报;2010年

10 张玲玲 刘春海 李国峰;穿越东非大裂谷[N];石油管道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琼;熊人霖《地纬》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董迎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贾婕;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华;七年级地理课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周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世界地理”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旭东;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认识区域部分)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童晓虹;美国中学世界地理教科书的构架与展开[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真;面向GIS的解释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8 黄宁廷;中国元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9 李琦;义务教育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次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67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67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