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03:05
本文关键词: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是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指导下完成的。本文运用历史学、历 史人口地理学、人口学的理论与方法,全面探讨了历史时期陕西人口规模及其盛衰变迁、人口迁移、人 口分布等。全文共分六章,约30万字,使用各种人口统计数据表格36张,人口分布地图12张。现将 本文内容摘要介绍如下。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共分三节,主要论述了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意义、目的、研究现状、理论与方法,陕西自 然地理概况及特点。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人口问题的日趋严 重,人口问题不仅受到政治家的重视,而且也成为许多学科争相研究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我国是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人口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口 问题的同时,学术领域的各个学科也顺应时代潮流,从不同角度探索人口问题,希望能为我国人口问 题的缓解作出贡献。作为人口地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人口地理学也日趋活跃,并已取得不少重大 成果。在此形势下,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人口地理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历史人口地理学更是如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人口学等学科 成为学术上的“禁区”。八十年代以后,历史人口地理学日趋活跃,力作迭出。史念海师《中国历史人口 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葛剑雄先生《西汉人口地理》,费省先生的《唐代人口地理》,韩光辉先生的《北 京历史人口地理》,葛剑雄等先生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移民史》等,皆堪称历史人口地理学的代表性力 作。这些论著为进一步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学术界对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研究还相当薄弱。首先,不少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至今仍没有一 部全面系统探讨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专著。尽管有不少全国性或综合性论著对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 某些方面有所涉及,但往往是分散的和零星的。因而很难全面系统地探讨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特点及 其演变过程和规律性。其次,专门探讨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论文甚少,有关论文仅有寥寥数篇。其三, 由于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关于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许多方面(如人口规模、分布等),不少论著存在 严重错误。这些情况表明,全面系统地研究陕西人口地理,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 为了更好地与现代人口地理学研究相衔接,增强各个时期人口数据的可比性,本文研究的地域范 围一律以当今陕西省辖境为限。时间范围则限定为:自西汉建立(BC206年)迄于清亡(1911年),历时 2100年。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本章还设专节论述了陕西自然地理条件及其特征。 第二章 历代人口规模(上) 研究历史时期的人口地理,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数量,亦即人口规模 的大小。因为只有搞清楚各个时期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规模,才能进一步研究人口地理的其他相关 问题。确定各个时期的人口规模,是研究历史人口地理的基础。为此,本文用两章的篇幅,约13万字· 专门探讨了从西汉至清朝灭亡两千多年间十几个时间点上的陕西人口规模。本文探讨历史时期的陕 西人口地理,在地域范围上一律以当前陕西省辖境为界,对历史时期在今陕西省辖境以外的人口则不 子讨论。因此,本文所谓人口规模,皆指历史时期生活在今陕西境内的人口数量。 本章共分五节,分别探讨了西汉至唐朝五个时期的陕西人口规模。 第一节 西汉陕西人口规模 关于西汉陕西人口规模,不少论著及介绍陕西情况的权威性文献都有所涉及。《陕西地理沿革》认 为,西汉末年,今陕西境内共有82万户,人口将近315万。此书影响甚大,不少论著在谈到陕西人口时 皆以此书为据。《当代中国的陕西》则认为,汉末陕西人口为319万/中国人口·陕西分册》则认为有 826 722户,3 398 106人。《陕西省志·人口志》则认为有834 637户,3 191 624 D。学者关于西汉末 陕西人口规模可归纳为三种意见:(1)314万左右;(2)320万左右;(3)339.8万左右,,最大值和最小值 相差26万人。 本文根据《汉书·地理志》所载各郡国户口数,主要利用“户口密度平均法”,对弘农郡、武都郡、汉 中郡、上郡、西河郡等兼跨今陕西与邻省之地的各郡户口数进行了仔细的分割。分别计算出各郡所辖 今陕西之地的户口数。例如,京兆尹绝大部分辖境在今关中平原东部,但其最东则伸至今河南省灵宝 县境约558km’,对于这种情况,本文一律根据谭其嚷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有关分幅度,用 方格求积法计算出各个地区的面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户口数字进行具体的分割。在具体运用“户口 平均密度法”分割各郡户口数时,则充分考虑到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对人口分布的 影响,对有关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这里仍以京兆尹为例,对具体分割方法略作说明。 京兆尹辖地中,属于今河南省的面积约为55
【关键词】:陕西 历史人口地理 人口规模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K928.6
【目录】:
- <关键词>3
- <中文摘要>3-12
- <英文关键词>12
- <英文摘要>12-18
- 第一章 绪 论18-26
- 第一节 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意义18-20
- 第二节 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现状20-22
- 第三节 陕西自然地理概况及特点22-26
- 第二章 历代人口规模(上)26-33
- 第一节 西汉陕西人口规模26-33
- 附表:33-71
- 表2-1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陕西人口33-36
- 第二节 东汉陕西人口规模36-39
- 表2-2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陕西人口39-42
- 第三节 西晋时期陕西人口规模42-46
- 表2-3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陕西人口46-47
- 第四节 隋代陕西人口规模47-51
- 表2-4 隋大业五年(609年)陕西人口51-54
- 第五节 唐代陕西人口规模54-61
- 表2-5 唐天宝元年(742年)陕西人口规模61-71
- 第三章 历代人口规模(下)71-116
- 第一节 宋代陕西人口规模71-76
- 表3-1 北宋丹州相邻各府州户口变化趋势表76-77
- 表3-2 北宋崇宁元年(1102)陕西人口规模77-83
- 第二节 明代陕西人口规模83
- 表3-3 关于明代今陕西境人口规模的诸种意见83-86
- 表3-4 明代陕西布政司人口数86-88
- 表3-5 嘉靖二十年(1541年)陕西在籍人口(民户)88-90
- 表3-6 嘉靖二十年(1541年)陕西在籍人口(军卫户口)90-95
- 表3-7 明代陕西部分州县人口95-97
- 第三节 清代陕西人口规模97-101
- 表3-8 乾隆14-22年陕西人口101-102
- 表3-9 乾隆14-22年各直省人口数102-103
- 表3-10 乾隆14-22年全国人口数103-107
- 表3-11 明末至清前期陕西“人丁”变化107-109
- 表3-12 乾隆朝陕西人口109-111
- 表3-13 嘉庆、道光、咸丰三朝陕西人口111-112
- 表3-14 嘉庆25年(1820年)陕西各府州人口112-113
- 表3-15 光绪宣统年间陕西人口113-116
- 第四章 人口变动过程及其地域差异116-155
- 第一节 人口增长过程及原因116-124
- 麦4-1 宋初至元丰初年陕西人口的增长124-134
- 第二节 人口下降过程及原因134-153
- 第三节 人口变动的特点及地域差异153-155
- 第五章 人口迁移155-196
- 第一节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人口迁移155-159
- 表5-1 徙关中实例表159-174
-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人口迁移174-177
-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人口迁移177-192
- 第四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晌192-196
- 第六章 人口地理分布196-210
- 第一节 历代人口分布概况及其变化196-197
- 表6-1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陕西人口分布197-198
- 表6-2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陕西人口分布198-199
- 表6-3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陕西人口分布199-200
- 表6-4 隋大业五年(609年)陕西人口分布200-202
- 表6-5 唐天宝元年(742年)陕西人口分布202-203
- 表6-6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陕西人口分布203-204
- 表6-7 嘉靖20年(1541年)陕西人口分布204-206
- 表6-8 嘉庆25年(1820年)陕西人口分布206-207
- 第二节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07-210
- 附图:210-222
- 图 6-1西汉元始二年(2年)陕西人口分布图210-211
- 图 6-2西汉元始二年(2年)陕西人口密度图211-212
- 图 6-3东汉永和五年(140年)陕西人口分布图212-213
- 图 6-4东汉永和五年(140年)陕西人口密度图213-214
- 图 6-5隋大业五年(690年)陕西人口分布图214-215
- 图 6-6隋大业五年(690年)陕西人口密度图215-216
- 图 6-7唐天宝元年(742年)陕西人口分布图216-217
- 图 6-8唐天宝元年(742年)陕西人口密度图217-218
- 图 6-9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陕西人口分布图218-219
- 图 6-10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陕西人口密度图219-220
- 图 6-11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陕西人口分布图220-221
- 图 6-12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陕西人口密度图221-222
- 致 谢222-223
- <引文>223-22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艺容;“一村一品”在陕西林业国际合作项目中的推广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旭东;从“有机更新”思想,谈陕西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廖礼莹;德占时期青岛的“华洋分治”与人口变迁(1897-1914)[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8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