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7 05:43
旅游目的地的成长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二战以来,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社会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旅游产业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关注旅游目的地的成长变化,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旅游需求成为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沿海旅游目的地是构成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自然禀赋优势,沿海地区在人口、历史、生产力等方面具有内陆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当今世界,无论是从旅游目的地角度还是从旅游客源地角度来衡量,沿海地区均是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从接待旅游者数量、旅游收入等目的地指标还是从发出旅游者、消费能力等客源地指标方面进行衡量,沿海国家均排在世界前列。我国海岸线漫长,沿海地区旅游发展历史久远,历程波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十年来的全面发展,我国的沿海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沿海旅游发展十分迅猛,沿海地区积极开发以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背景和底蕴的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旅游市场,提升沿海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形成了一批有特色、高品质的沿海旅游目的地,无论是在旅游产品、旅游服务设...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增长极理论”空间结构组织模式
1971年弗里德曼在《极化增长的一般理论》一文中又将核心一边缘理论研究的对象从空间经济扩展至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在这以后,核心一边缘理论作为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和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被广泛应用(图3一2)。!!!一:一 ::....一::一丫 :---:::一;:·:‘:·:ta:·.·::!:.:::厂厂::::石补一认价:::厅厂 厂..._.:矛·:..::、二:椒 ::{{{’’.,.‘.,.a’.份、‘.’.卜‘ t..‘.‘...:::.‘.:、二三,六叮寸片片冲 冲‘‘.‘..‘.“...’..’.‘.‘.‘.‘...‘ ......‘.‘...C..‘..‘.‘.‘..‘ ......图3一2“核心一边缘理论”空间结构组织模式与弗里德曼几乎是同时提出核心一边缘理论的还有施坚雅(wiliian.skinner),其理论的侧重点在于核心一边缘结构的自然背景研究以及流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同时,日本学者提出的“都市圈”理论,“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本质就是核心一边缘理论的空间结构模型。“世界体系”理论者受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的影响,把“阶级”关系拓展到国家层面,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就是一个由中心、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组成的阶级体系。由此核心一边缘理论的空间尺度扩展到全球。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1930一)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总体布局是核心一边缘格局。普洛夫(H.Prov)在分析世界经济空间组织格局时
由于轴线及其附近地区己经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并且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又可以称作“开发轴线”或“发展轴线”。也就是说,轴线不是单纯几个中心城镇之间的联络线,而是一个社会经济密集带(图3一3)。了矛·二·︸A::。。{专份时:-::::一:::::一、卜分叮不卜洛:1:1:‘:---::::::::讨i考 考 图3一3D“点一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过程模式3.1.3.3“点一轴”理论的中心内容“点一轴”理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重点开发轴及其对应的点(发展极)的选择,尤其是开发轴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各级重点开发轴。对于发展极的选择有两种情况:一是轴上原有城镇,其等级规模,各项指标均有利于轴线实力的加强,这样的城镇可选为轴线上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强;另一种是轴上没有可以作为发展极的中心城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局域优势的主导产业,由主3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博弈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环北部湾旅游圈为例[J]. 高明. 桂海论丛. 2008(03)
[2]基于需求理论的旅游交通发展趋势分析[J]. 吕璞,王磊. 交通标准化. 2008(04)
[3]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动力机制探讨[J]. 高明,刘俊杰.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4]主题公园:构建区域旅游新的增长极——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J]. 周维琼,楼嘉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5]泛北部湾旅游合作的整体战略构想[J]. 梁继超,阳国亮,罗霁.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6]基于旅游产业集群视角的城市旅游增长极形成机制分析[J]. 卞显红. 商业研究. 2008(01)
[7]论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唐召英,阳宁光.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06)
[8]泛北部湾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J]. 阳国亮,李莉,梁继超. 改革与战略. 2007(12)
[9]增长极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J]. 宋仪艳.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J]. 黄振庆,汪宇明. 热带地理. 2007(06)
博士论文
[1]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李丰生.中南林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我国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田纪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8
[2]滨海旅游系统的动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 于晓丽.青岛大学 2007
[3]青岛入境旅游流空间动态研究[D]. 张新妮.青岛大学 2006
[4]健康旅游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 冯仕国.华中师范大学 2006
[5]博物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研究[D]. 李尘.陕西师范大学 2005
[6]福建省滨海旅游开发模式与实证研究[D]. 韩卢敏.福建师范大学 2005
[7]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开发[D]. 胡荔香.福建师范大学 2005
[8]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D]. 谢明礼.福建师范大学 2004
[9]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对策研究[D]. 曲丽梅.辽宁师范大学 2001
[10]西安海外旅游流时空动态分析[D]. 李永军.陕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102996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增长极理论”空间结构组织模式
1971年弗里德曼在《极化增长的一般理论》一文中又将核心一边缘理论研究的对象从空间经济扩展至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在这以后,核心一边缘理论作为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和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被广泛应用(图3一2)。!!!一:一 ::....一::一丫 :---:::一;:·:‘:·:ta:·.·::!:.:::厂厂::::石补一认价:::厅厂 厂..._.:矛·:..::、二:椒 ::{{{’’.,.‘.,.a’.份、‘.’.卜‘ t..‘.‘...:::.‘.:、二三,六叮寸片片冲 冲‘‘.‘..‘.“...’..’.‘.‘.‘.‘...‘ ......‘.‘...C..‘..‘.‘.‘..‘ ......图3一2“核心一边缘理论”空间结构组织模式与弗里德曼几乎是同时提出核心一边缘理论的还有施坚雅(wiliian.skinner),其理论的侧重点在于核心一边缘结构的自然背景研究以及流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同时,日本学者提出的“都市圈”理论,“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本质就是核心一边缘理论的空间结构模型。“世界体系”理论者受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的影响,把“阶级”关系拓展到国家层面,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就是一个由中心、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组成的阶级体系。由此核心一边缘理论的空间尺度扩展到全球。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1930一)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总体布局是核心一边缘格局。普洛夫(H.Prov)在分析世界经济空间组织格局时
由于轴线及其附近地区己经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并且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又可以称作“开发轴线”或“发展轴线”。也就是说,轴线不是单纯几个中心城镇之间的联络线,而是一个社会经济密集带(图3一3)。了矛·二·︸A::。。{专份时:-::::一:::::一、卜分叮不卜洛:1:1:‘:---::::::::讨i考 考 图3一3D“点一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过程模式3.1.3.3“点一轴”理论的中心内容“点一轴”理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重点开发轴及其对应的点(发展极)的选择,尤其是开发轴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各级重点开发轴。对于发展极的选择有两种情况:一是轴上原有城镇,其等级规模,各项指标均有利于轴线实力的加强,这样的城镇可选为轴线上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强;另一种是轴上没有可以作为发展极的中心城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局域优势的主导产业,由主3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博弈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环北部湾旅游圈为例[J]. 高明. 桂海论丛. 2008(03)
[2]基于需求理论的旅游交通发展趋势分析[J]. 吕璞,王磊. 交通标准化. 2008(04)
[3]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动力机制探讨[J]. 高明,刘俊杰.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4]主题公园:构建区域旅游新的增长极——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J]. 周维琼,楼嘉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5]泛北部湾旅游合作的整体战略构想[J]. 梁继超,阳国亮,罗霁.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6]基于旅游产业集群视角的城市旅游增长极形成机制分析[J]. 卞显红. 商业研究. 2008(01)
[7]论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唐召英,阳宁光.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06)
[8]泛北部湾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J]. 阳国亮,李莉,梁继超. 改革与战略. 2007(12)
[9]增长极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J]. 宋仪艳.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J]. 黄振庆,汪宇明. 热带地理. 2007(06)
博士论文
[1]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李丰生.中南林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我国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田纪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8
[2]滨海旅游系统的动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 于晓丽.青岛大学 2007
[3]青岛入境旅游流空间动态研究[D]. 张新妮.青岛大学 2006
[4]健康旅游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 冯仕国.华中师范大学 2006
[5]博物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研究[D]. 李尘.陕西师范大学 2005
[6]福建省滨海旅游开发模式与实证研究[D]. 韩卢敏.福建师范大学 2005
[7]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开发[D]. 胡荔香.福建师范大学 2005
[8]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D]. 谢明礼.福建师范大学 2004
[9]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对策研究[D]. 曲丽梅.辽宁师范大学 2001
[10]西安海外旅游流时空动态分析[D]. 李永军.陕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102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0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