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对滨海空间地域性景观的优化研究 ——以深圳较场尾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1 06:05
本课题为海洋文化对滨海空间地域性景观的优化研究——以深圳较场尾为例。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发展战略,兼顾陆地与海洋,建立在中国既是陆地国家又是海洋国家的历史土壤上,是统筹陆海大格局,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手笔,是国家海洋文明,海洋价值观的集中展现。本文以滨海空间为载体,人作为活动主体,从滨海空间的海洋文化与海洋精神角度出发,对滨海空间的地域性景观进行研究。笔者首先通过文献查阅、导师提供的资料、实地体验调研、展览讲座等多种途径,深入了解滨海空间海洋文化的演变过程、总体特征、区域特征、人文精神等,并将中外海洋文化进行比较,体现区别与共性,凸显中国海洋文化的特色。其次,介绍滨海空间的景观构成要素、发展进程及特征,并从生态景观层面、人为因素层面及历史文化层面分析滨海空间现存问题,如海洋性地域特征不突出、海洋文化与意识薄弱、滨海自然景观被过渡开发、人与环境的恶性相处等;针对目前滨海空间现存问题,为优化人与滨海空间地域性景观的互动性,基于行为与环境互动理论,运用海洋文化元素,提出相应的景观优化策略。最后,结合深圳市滨海空间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与人文环境特征、海洋文化特征及当...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世纪60年代深圳
海洋文化对滨海空间地域性景观的优化研究——以深圳较场尾为例2.滨海空间的特征(1)识别性滨海空间具有可识别性的特征。相比陆域空间,滨海空间有其独一无二的海洋特色,不同区域的滨海空间,其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也是不同的。凯文·林奇所著的《城市意象》中,他说到:“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3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而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国际化,外来事物的不断冲击与中和,本土的地域性文化与特色被弱化,尤其是在旅游业迅速崛起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沿海城市,五湖四海的人们汇集于此,冲击着本地文化,使得最具特色的滨海空间变得越来越千篇一律。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是滨海空间的地域性景观,凸显滨海空间的海洋文化特色与精神文化特征。(2)传承性
海洋文化对滨海空间地域性景观(3)场所性滨海空间具有场所性的特征。场所性体境的生命力与活力。不同区域有不一样的地神,滨海空间的场所性特征源于其公共开放滨海步道等,为人们提供了可以切身感受的决于该空间的形态与品质带给人们的生理感感受到空气中夹杂的一点点咸腥味、海浪拍受、人与海水互动的触感等,这些都深深的空间场所性的认知。(4)历史文化性
本文编号:3112814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世纪60年代深圳
海洋文化对滨海空间地域性景观的优化研究——以深圳较场尾为例2.滨海空间的特征(1)识别性滨海空间具有可识别性的特征。相比陆域空间,滨海空间有其独一无二的海洋特色,不同区域的滨海空间,其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也是不同的。凯文·林奇所著的《城市意象》中,他说到:“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3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而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国际化,外来事物的不断冲击与中和,本土的地域性文化与特色被弱化,尤其是在旅游业迅速崛起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沿海城市,五湖四海的人们汇集于此,冲击着本地文化,使得最具特色的滨海空间变得越来越千篇一律。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是滨海空间的地域性景观,凸显滨海空间的海洋文化特色与精神文化特征。(2)传承性
海洋文化对滨海空间地域性景观(3)场所性滨海空间具有场所性的特征。场所性体境的生命力与活力。不同区域有不一样的地神,滨海空间的场所性特征源于其公共开放滨海步道等,为人们提供了可以切身感受的决于该空间的形态与品质带给人们的生理感感受到空气中夹杂的一点点咸腥味、海浪拍受、人与海水互动的触感等,这些都深深的空间场所性的认知。(4)历史文化性
本文编号:3112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1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