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贵州图书传播研究(1840-1911)
发布时间:2021-05-16 12:38
传播活动作为人类最为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它使社会获得了自身的基础,同时也助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类传播活动中,必然要借助于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活动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技术的发展。晚清时期,图书成为了贵州社会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播活动在贵州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课题以文化传播学的视角,从传播环境、刻书机构、刻书内容、流通方式、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探讨晚清时期贵州的图书传播活动在近代贵州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图书传播活动作为人类的现实活动,它不是孤立的、封闭的社会活动,必然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诸多的传播环境中,图书传播活动与当时以政治、经济、文化所构成的社会环境和以印刷技术、造纸工业、驿传系统构成的媒介技术环境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本文认为,晚清时期的传播环境对当时图书传播活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历时性视角来看,晚清时期贵州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快速发展、宽松的出版制度、媒介技术的改进、驿传系统的建立、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进一步施行等方面都为当时图书传播活动提供良好的传播环境,有利于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形成。...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范围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范围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晚清贵州图书的传播环境
第一节 社会环境
一、“改土归流”对图书传播的推动
二、落后经济对图书传播的制约
三、文化转型对图书传播的影响
第二节 媒介技术环境
一、以雕版印刷为主的印刷技术
二、以小作坊为主的造纸工业
三、以驿道为主的驿传系统
第三节 地理环境
一、“开门见山”的自然地理
二、多民族文化并存的人文地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晚清时期贵州的刻书机构及其刻书内容
第一节 官刻机构及其刻书
一、府、州、县署刻书
二、官书局
三、教育机构及其他官刻书
第二节 私家刻书
一、郑珍家刻本
二、独山莫氏家刻本
三、遵义黎氏家刻本
四、遵义唐氏刻本
五、贵阳高氏刻本
六、贵阳陈氏刻书
七、贵阳颜嗣徽家刻本
八、遵义华氏刻本
第三节 坊刻书
一、家荫堂刻本
二、熊大盛堂
三、黔省大文堂刻本
四、贵阳文通书局
五、遵义坊刻
六、安顺坊刻
第四节 晚清时期贵州刻本的特征
一、历时性视角下的晚清贵州刻本特征
二、共时性视角下的晚清贵州刻本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晚清贵州图书的流通方式
第一节 图书交易
一、刊售合一的书坊、书局
二、专门售书书铺
三、贵州文人的省外购书
四、图书价格
第二节 藏书
一、学宫藏书
二、私家藏书
三、书院藏书
第三节 文人传播
一、文人互赠
二、本地文人的输出
三、客籍文人的输入
第四节 传抄借阅
一、抄书:传统流通方式的延续
二、借阅:现代图书流通形式的开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晚清贵州图书传播的受众分析
第一节 受众类型
一、文人雅士
二、科举士子
三、普通识字家庭成员
第二节 受众动机分析
一、实用性动机
二、仕途晋升动机
三、文化传承和文化再生产动机
第三节 受众特点分析
一、受众分布:主要集中于交通要道一线
二、受众构成:具有多民族性
三、受众籍贯:主要以移民为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晚清贵州图书的传播效果
第一节 受众评价
一、受众的及时性评价
二、受众的延时性评价
三、版本评价
第二节 受众效果
一、知识阶层的崛起
二、经世致用意识的觉醒
三、救亡图存活动的践行
第三节 社会效果
一、加深了知识的社会化程度
二、促进了贵州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
三、推动了贵州社会文化的重大变革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晚清图书传播研究总结
二、晚清贵州图书传播研究的现代启示
三、晚清贵州图书传播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晚清贵州图书出版大事记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锄经堂盛衰考叙[J]. 孙嫄媛,李晋瑞. 图书馆学刊. 2015(08)
[2]论严修整饬贵州教育的举措——基于《蟫香馆使黔日记》的考察[J]. 安尊华. 贵州文史丛刊. 2014(03)
[3]清代贵州书院藏书考略[J]. 雷成耀. 安顺学院学报. 2013(04)
[4]清代贵州私人藏书家黎恂藏书考略[J]. 雷成耀. 贵图学刊. 2013(02)
[5]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建设调查分析[J]. 戴宇丹,钟海珍.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06)
[6]清代图书流通传播渠道论略[J]. 孙文杰. 图书与情报. 2012(06)
[7]从书籍史到阅读史——关于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 张仲民. 史林. 2007(05)
[8]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J]. 王兆鹏. 江汉论坛. 2006(05)
[9]儒家文化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J]. 韦启光. 贵州社会科学. 1996(03)
[10]陈田“听诗斋”藏书及《明诗纪事》[J]. 刘汉忠. 四川图书馆学报. 1995(01)
博士论文
[1]清代贵州“苗疆六厅”治理研究[D]. 白林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古逸叢书》编刊考[D]. 蒋鹏翔.复旦大学 2011
[3]清代图书市场研究[D]. 孙文杰.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清代书院藏书制度研究[D]. 王志勇.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970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范围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范围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晚清贵州图书的传播环境
第一节 社会环境
一、“改土归流”对图书传播的推动
二、落后经济对图书传播的制约
三、文化转型对图书传播的影响
第二节 媒介技术环境
一、以雕版印刷为主的印刷技术
二、以小作坊为主的造纸工业
三、以驿道为主的驿传系统
第三节 地理环境
一、“开门见山”的自然地理
二、多民族文化并存的人文地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晚清时期贵州的刻书机构及其刻书内容
第一节 官刻机构及其刻书
一、府、州、县署刻书
二、官书局
三、教育机构及其他官刻书
第二节 私家刻书
一、郑珍家刻本
二、独山莫氏家刻本
三、遵义黎氏家刻本
四、遵义唐氏刻本
五、贵阳高氏刻本
六、贵阳陈氏刻书
七、贵阳颜嗣徽家刻本
八、遵义华氏刻本
第三节 坊刻书
一、家荫堂刻本
二、熊大盛堂
三、黔省大文堂刻本
四、贵阳文通书局
五、遵义坊刻
六、安顺坊刻
第四节 晚清时期贵州刻本的特征
一、历时性视角下的晚清贵州刻本特征
二、共时性视角下的晚清贵州刻本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晚清贵州图书的流通方式
第一节 图书交易
一、刊售合一的书坊、书局
二、专门售书书铺
三、贵州文人的省外购书
四、图书价格
第二节 藏书
一、学宫藏书
二、私家藏书
三、书院藏书
第三节 文人传播
一、文人互赠
二、本地文人的输出
三、客籍文人的输入
第四节 传抄借阅
一、抄书:传统流通方式的延续
二、借阅:现代图书流通形式的开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晚清贵州图书传播的受众分析
第一节 受众类型
一、文人雅士
二、科举士子
三、普通识字家庭成员
第二节 受众动机分析
一、实用性动机
二、仕途晋升动机
三、文化传承和文化再生产动机
第三节 受众特点分析
一、受众分布:主要集中于交通要道一线
二、受众构成:具有多民族性
三、受众籍贯:主要以移民为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晚清贵州图书的传播效果
第一节 受众评价
一、受众的及时性评价
二、受众的延时性评价
三、版本评价
第二节 受众效果
一、知识阶层的崛起
二、经世致用意识的觉醒
三、救亡图存活动的践行
第三节 社会效果
一、加深了知识的社会化程度
二、促进了贵州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
三、推动了贵州社会文化的重大变革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晚清图书传播研究总结
二、晚清贵州图书传播研究的现代启示
三、晚清贵州图书传播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晚清贵州图书出版大事记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锄经堂盛衰考叙[J]. 孙嫄媛,李晋瑞. 图书馆学刊. 2015(08)
[2]论严修整饬贵州教育的举措——基于《蟫香馆使黔日记》的考察[J]. 安尊华. 贵州文史丛刊. 2014(03)
[3]清代贵州书院藏书考略[J]. 雷成耀. 安顺学院学报. 2013(04)
[4]清代贵州私人藏书家黎恂藏书考略[J]. 雷成耀. 贵图学刊. 2013(02)
[5]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建设调查分析[J]. 戴宇丹,钟海珍.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06)
[6]清代图书流通传播渠道论略[J]. 孙文杰. 图书与情报. 2012(06)
[7]从书籍史到阅读史——关于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 张仲民. 史林. 2007(05)
[8]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J]. 王兆鹏. 江汉论坛. 2006(05)
[9]儒家文化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J]. 韦启光. 贵州社会科学. 1996(03)
[10]陈田“听诗斋”藏书及《明诗纪事》[J]. 刘汉忠. 四川图书馆学报. 1995(01)
博士论文
[1]清代贵州“苗疆六厅”治理研究[D]. 白林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古逸叢书》编刊考[D]. 蒋鹏翔.复旦大学 2011
[3]清代图书市场研究[D]. 孙文杰.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清代书院藏书制度研究[D]. 王志勇.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9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8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