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粤中四邑村镇建成环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07:03
二十世纪初,粤中四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迅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侨乡地域环境景观。其建成环境的一部分“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本文通过系统考察近代四邑村镇物质建设活动,探讨其建成环境景观的整体特征,阐释这种文化景观现象的系统逻辑和形成演进机制。以往诸学科对四邑地区的研究多专注于入选世遗的碉楼建筑及其村落上,而鲜有关注串联城市一样织起村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以及乡村公园等内容,将建成环境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就更少。另外,在一个地域内,三十年左右时间支撑建成这种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景观的模式(经济、组织)是什么?影响一致性建设行为的文化表现的内在机制是什么?以往联系建设与经济组织以及社会力量的研究也比较零散。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学科文献资料,系统地阐述近代粤中四邑建成环境的地域性特色,并结合近代华侨文化、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以及较先进的经济社会组织文化,探索近代粤中四邑村镇体系建成环境的动力机制。文章详细梳理近代粤中四邑地区物质建设的成就。1、对区域内发达的交通体系建设自下而上的特殊形式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揭示出铁路、公路网源于传统村镇区位...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范畴
1.1.1 地理范畴
1.1.2 时间范畴
1.1.3 对象范畴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 立论依据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路线与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创新
第二章 近代粤中四邑村镇建成环境研究的基础
2.1 近代粤中四邑物质建设的区域性条件
2.1.1 独立的地理单元
2.1.2 特殊的经济结构
2.1.3 独特的人文要素
2.2 近代粤中四邑物质建设的时代性因素
2.2.1 主导因素
2.2.2 推动因素
2.2.3 协进因素
2.3 近代粤中四邑物质建设成就的研究进展
2.3.1 近代四邑建筑研究的成果
2.3.2 近代四邑村镇聚落景观研究的尝试
2.3.3 近代四邑城乡建设研究的角度
2.3.4 研究现状反思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吾族道路”:近代粤中四邑村镇体系交通网络建设
3.1 “本邑之铁路”
3.1.1 造路自强
3.1.2 “新宁铁路”
3.1.3 乡村铁路
3.2 “筹筑道路”
3.2.1 省道
3.2.2 省道
3.2.3 乡道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吾乡”:近代粤中四邑集镇社区拓展与更新
4.1 集镇
4.1.1 集镇社区
4.1.2 墟市拓展
4.2 村落
4.2.1 村落土地
4.2.2 新村拓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式建筑”:近代粤中四邑地域建筑传承与发展
5.1 居所
5.1.1 三间两廊楼房化
5.1.2 庐
5.1.3 碉楼
5.2 学校
5.2.1 社学、学堂和学校
5.2.2 学校建设
5.2.3 乡族学校
5.3 公园
5.3.1 近代公园建设背景
5.3.2 四邑近代公园建设
5.3.3 恒美坊的思仁公园
5.3.4 浮石村的兰溪公园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代粤中四邑村镇建成环境的整体特征
6.1 协同创新:区域建成环境的整体特征
6.1.1 道路网络建设与村镇体系的协同创新
6.1.2 村镇拓展更新与集镇社区的协同创新
6.1.3 “新式建筑”与地域传统建筑的协同创新
6.2 文化表现:近代四邑乡村建设行为的动机与作用
6.2.1 主体意志:建造的创造性
6.2.2 情感象征:形式的复杂性
6.2.3 群体记忆:景观的连续性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地域文化景观系统
7.1 现象解释:侨乡文化景观系统
7.1.1 区域性的系统化条件
7.1.2 协同创新的系统衍化机制
7.2 实证借鉴:探讨保护更新历史建成环境的适应性技术理论
7.2.1 建成环境特征比较:建设主体的差异
7.2.2 风貌整体性塑造:情感象征的意义
7.2.3 适应性技术探讨:意愿评价
7.3 本章小结
结语
一、近代粤中四邑村镇物质建设成就
1. 发达的村镇交通网络建设
2. 延续了社会组织结构的集镇社区更新
3. 各种新式建筑和休憩空间发展
二、近代粤中四邑村镇建成环境的整体特征及其成因
三、侨乡文化景观系统
四、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地理学“情感转向”与情感地理学研究述评[J]. 朱竑,高权. 地理研究. 2015(07)
[2]共同体的命运——从赫尔德到当代的变局[J]. 李荣山. 社会学研究. 2015(01)
[3]兰溪公园:五邑侨乡村落水口园林的近代化[J]. 张波,肖大威,李荣彬. 中国园林. 2014(09)
[4]中国传统村落谱系建立刍议[J]. 罗德胤. 世界建筑. 2014(06)
[5]中国近代公园之始——广州十三行美国花园和英国花园[J]. 彭长歆. 中国园林. 2014(05)
[6]近代铁路兴建与豫北城镇的兴衰[J]. 马义平. 中州学刊. 2013(07)
[7]广东开平侨乡民国建筑装饰的特点与成因及其社会意义(1911-1949)[J]. 谭金花.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8]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转型及规划策略研究[J]. 肖红娟. 现代城市研究. 2013(06)
[9]中国景观集称文化研究[J]. 吴庆洲.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01)
[10]五邑华侨与江门电力工业的开拓发展[J]. 姚婷,梅伟强.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广东开平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D]. 于莉.浙江大学 2013
[2]近代广东四邑侨乡的城镇发展与形态研究[D]. 姜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 郭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4]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 杨星星.华南理工大学 2011
[5]近代闽南侨乡外廊式建筑文化景观研究[D]. 杨思声.华南理工大学 2011
[6]华侨作用下的江门侨乡建设研究[D]. 任健强.华南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人物纪念园规划设计探讨[D]. 黄哲姣.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广府地区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技术研究[D]. 余欣婷.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近代台山庐居的建筑文化研究[D]. 孙蕾.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侨乡宗族研究[D]. 邓玉柱.暨南大学 2011
[5]抗战前胶济铁路沿线市镇研究[D]. 李小燕.山东大学 2011
[6]台山近代城乡建设发展研究(1854-1941)[D]. 何舸.华南理工大学 2009
[7]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D]. 王立明.浙江大学 2008
[8]从自囿走向开放[D]. 赵军.南京农业大学 2008
[9]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D]. 杜凡丁.清华大学 2005
[10]晚清铁路路网规划思想研究[D]. 张松涛.广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3360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范畴
1.1.1 地理范畴
1.1.2 时间范畴
1.1.3 对象范畴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 立论依据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路线与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创新
第二章 近代粤中四邑村镇建成环境研究的基础
2.1 近代粤中四邑物质建设的区域性条件
2.1.1 独立的地理单元
2.1.2 特殊的经济结构
2.1.3 独特的人文要素
2.2 近代粤中四邑物质建设的时代性因素
2.2.1 主导因素
2.2.2 推动因素
2.2.3 协进因素
2.3 近代粤中四邑物质建设成就的研究进展
2.3.1 近代四邑建筑研究的成果
2.3.2 近代四邑村镇聚落景观研究的尝试
2.3.3 近代四邑城乡建设研究的角度
2.3.4 研究现状反思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吾族道路”:近代粤中四邑村镇体系交通网络建设
3.1 “本邑之铁路”
3.1.1 造路自强
3.1.2 “新宁铁路”
3.1.3 乡村铁路
3.2 “筹筑道路”
3.2.1 省道
3.2.2 省道
3.2.3 乡道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吾乡”:近代粤中四邑集镇社区拓展与更新
4.1 集镇
4.1.1 集镇社区
4.1.2 墟市拓展
4.2 村落
4.2.1 村落土地
4.2.2 新村拓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式建筑”:近代粤中四邑地域建筑传承与发展
5.1 居所
5.1.1 三间两廊楼房化
5.1.2 庐
5.1.3 碉楼
5.2 学校
5.2.1 社学、学堂和学校
5.2.2 学校建设
5.2.3 乡族学校
5.3 公园
5.3.1 近代公园建设背景
5.3.2 四邑近代公园建设
5.3.3 恒美坊的思仁公园
5.3.4 浮石村的兰溪公园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代粤中四邑村镇建成环境的整体特征
6.1 协同创新:区域建成环境的整体特征
6.1.1 道路网络建设与村镇体系的协同创新
6.1.2 村镇拓展更新与集镇社区的协同创新
6.1.3 “新式建筑”与地域传统建筑的协同创新
6.2 文化表现:近代四邑乡村建设行为的动机与作用
6.2.1 主体意志:建造的创造性
6.2.2 情感象征:形式的复杂性
6.2.3 群体记忆:景观的连续性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地域文化景观系统
7.1 现象解释:侨乡文化景观系统
7.1.1 区域性的系统化条件
7.1.2 协同创新的系统衍化机制
7.2 实证借鉴:探讨保护更新历史建成环境的适应性技术理论
7.2.1 建成环境特征比较:建设主体的差异
7.2.2 风貌整体性塑造:情感象征的意义
7.2.3 适应性技术探讨:意愿评价
7.3 本章小结
结语
一、近代粤中四邑村镇物质建设成就
1. 发达的村镇交通网络建设
2. 延续了社会组织结构的集镇社区更新
3. 各种新式建筑和休憩空间发展
二、近代粤中四邑村镇建成环境的整体特征及其成因
三、侨乡文化景观系统
四、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地理学“情感转向”与情感地理学研究述评[J]. 朱竑,高权. 地理研究. 2015(07)
[2]共同体的命运——从赫尔德到当代的变局[J]. 李荣山. 社会学研究. 2015(01)
[3]兰溪公园:五邑侨乡村落水口园林的近代化[J]. 张波,肖大威,李荣彬. 中国园林. 2014(09)
[4]中国传统村落谱系建立刍议[J]. 罗德胤. 世界建筑. 2014(06)
[5]中国近代公园之始——广州十三行美国花园和英国花园[J]. 彭长歆. 中国园林. 2014(05)
[6]近代铁路兴建与豫北城镇的兴衰[J]. 马义平. 中州学刊. 2013(07)
[7]广东开平侨乡民国建筑装饰的特点与成因及其社会意义(1911-1949)[J]. 谭金花.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8]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转型及规划策略研究[J]. 肖红娟. 现代城市研究. 2013(06)
[9]中国景观集称文化研究[J]. 吴庆洲.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01)
[10]五邑华侨与江门电力工业的开拓发展[J]. 姚婷,梅伟强.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广东开平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D]. 于莉.浙江大学 2013
[2]近代广东四邑侨乡的城镇发展与形态研究[D]. 姜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 郭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4]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 杨星星.华南理工大学 2011
[5]近代闽南侨乡外廊式建筑文化景观研究[D]. 杨思声.华南理工大学 2011
[6]华侨作用下的江门侨乡建设研究[D]. 任健强.华南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人物纪念园规划设计探讨[D]. 黄哲姣.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广府地区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技术研究[D]. 余欣婷.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近代台山庐居的建筑文化研究[D]. 孙蕾.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侨乡宗族研究[D]. 邓玉柱.暨南大学 2011
[5]抗战前胶济铁路沿线市镇研究[D]. 李小燕.山东大学 2011
[6]台山近代城乡建设发展研究(1854-1941)[D]. 何舸.华南理工大学 2009
[7]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D]. 王立明.浙江大学 2008
[8]从自囿走向开放[D]. 赵军.南京农业大学 2008
[9]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D]. 杜凡丁.清华大学 2005
[10]晚清铁路路网规划思想研究[D]. 张松涛.广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3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9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