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基于大数据的中国人口迁徙空间格局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3 13:21
  人口迁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地理过程之一。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高达2.47亿,已成为全球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如此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及其在空间的集疏过程,势必将对集聚的城镇地区、迁出的农村地区和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广泛而强劲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时空大数据使得基于个体粒度的海量轨迹信息观测大规模人口行为的时空特征成为可能,数据中包含的人物、时间、地点的高精度信息为研究中国人口的空间迁徙提供了足量、足精度的数据支撑。本文利用移动大数据构建人口迁徙的关系矩阵,完整刻画出2015年春运期间中国人口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循环流动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过程;基于春运期间人口省际迁徙的显著空间规律性,分别对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336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人口迁入、迁出的规模差异进行计算;在地级行政区划层面对中国人口省际迁徙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口迁徙这一重大社会现象对于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1.论文在省级行政区划研究层面识别了中国14个人口迁入省...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创新性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概念界定
        1.2.2 西方对于人口迁徙流动的基本认识
        1.2.3 中国人口流迁的空间特征
        1.2.4 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迁徙研究
        1.2.5 中国人口流迁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
        1.2.6 中国人口迁徙的空间效应
        1.2.7 人口迁徙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1.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数据和研究对象
        1.4.2 研究视角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中国人口省际迁徙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2.1 省级行政单元下人口迁徙的时空特征与规模等级
        2.1.1 时序变化
        2.1.2 规模等级
        2.1.3 与普查数据结果对比
        2.1.4 地域特征
        2.1.5 网络结构特征
    2.2 地级行政单元下人口迁徙的时空特征与规模等级
        2.2.1 时序变化
        2.2.2 规模等级
        2.2.3 地域特征
    2.3 中国人口迁徙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
        2.3.1 变量选择及其含义
        2.3.2 总体结果
        2.3.3 地级行政单元下回归结果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人口流动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
    3.1 城市网络的研究理论
        3.1.1 传统城镇体系的中心地研究范式
        3.1.2 新时代下中心地理论的局限性
        3.1.3 城市网络研究的兴起
        3.1.4 城市网络的产生背景
        3.1.5 城市网络的研究视角
        3.1.6 城市网络的研究方法
        3.1.7 关系数据的使用
        3.1.8 从中心地到网络化:城镇体系研究的差异
    3.2 基于人口流动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
        3.2.1 整体特征
        3.2.2 基于优势流的结构特征
        3.2.3 城市网络的簇结构
    3.3 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人口流动迁徙的多尺度案例分析
    4.1 东北人口省际迁徙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4.1.1 人口迁徙的规模与空间特征
        4.1.2 人口迁徙的影响因素分析
        4.1.3 迁出流、迁入流、内部迁徙流对比
    4.2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流迁的空间特征
        4.2.1 外部联系性
        4.2.2 内部关系结构
    4.3 重点城市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变化
    4.4 小结
第5章 人口省际流迁对中国城镇化的影响
    5.1 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历程
        5.1.1 改革开放以前
        5.1.2 改革开放以来
    5.2 土地城镇化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5.3 喜忧参半的城镇化进程
        5.3.1 人口主要迁入地建设用地不足
        5.3.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衡的驱动机制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网络等级结构特征及组织模式——基于铁路和航空流的比较[J]. 王姣娥,景悦.  地理学报. 2017(08)
[2]中国春运人口省际流动的时空与结构特征[J]. 赵梓渝,魏冶,庞瑞秋,杨冉,王士君.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8)
[3]基于人口省际流动的中国城市网络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研究——兼论递归理论用于城市网络研究的条件性[J]. 赵梓渝,魏冶,庞瑞秋,王士君,冯章献.  地理学报. 2017(06)
[4]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J]. 蒋小荣,杨永春,汪胜兰,王梅梅,杨亚斌.  城市规划. 2017(06)
[5]基于综合城镇化视角的省际人口迁移格局空间分析[J]. 刘颖,邓伟,宋雪茜,张少尧.  地理科学. 2017(08)
[6]2015年我国春运人口省际流动的时空格局[J]. 赵梓渝,王士君.  人口研究. 2017(03)
[7]近40年来的中国人口地理学——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的进展[J]. 朱宇,丁金宏,王桂新,沈建法,林李月,柯文前.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4)
[8]东北三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于婷婷,宋玉祥,浩飞龙,阿荣.  地理科学. 2017(05)
[9]有向加权城市网络的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测度--以中国春运人口流动网络为例[J]. 赵梓渝,魏冶,王士君,庞瑞秋.  地理研究. 2017(04)
[10]茶园土壤重金属乡镇尺度下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江浙优质名茶种植园为例[J]. 董立宽,方斌.  地理研究. 2017(02)

硕士论文
[1]交通因素对中心地及扩散域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 刘洋.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广东土地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 欧阳文旭.暨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02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02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