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传承视角下闽西客家典型传统村落用地形态研究 ——以连城县培田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3 21:15
形态基因是量化解析城镇空间本体形态、延续城镇传统空间特质、准确控制城镇空间发展形态的思维方法和重要手段,可以用于量化传统村落用地形态基因的分化、重组、变异等本质特征,进而客观解析这些传统村落的形态构成、演变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具有基础性研究价值,成为近年来兴起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旨在通过建构规划学主导的传统村落用地形态研究体系,揭示出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用地的形态特征、演化规律和演化机制,进而提炼用地形态基因特征,并尝试性对保护发展的规划策略进行展望。为此,本文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围绕规划学科的核心问题,融贯生物遗传学、城市形态学、景观学等相关理论,建构形态基因视角下用地形态研究体系。基于此,应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闽西客家2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典型甄选,选取培田村为典型案例开展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论证该研究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并探究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的用地形态基因特征,进而提出基因传承优化的规划响应与保护策略。通过研究,得出以下成果:(1)建构规划学主导的用地形态基因研究体系以规划学的用地类型、用地布局和用地指标为核心内容,融合遗传学的基因元、基...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3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978-2011中国城镇化与村庄数量比对图
图 1.2 闽西客家区域范围界定图资料来源:摘自谢重光.闽西客家[M]1.3 闽西客家文化区区位图资料来源:摘自谢重光.闽西客家[M]1.1.4 案例甄选
而形成的组合模式(基因链),并表现出特定的形态性状(性征)。(见图2.1)用地形态基因受到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以及政治制度等内外环境变化,在用地形态的时空演化中,呈现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通过对不同时期用地形态基因成因分析,可以揭示用地形态演化的内在规律和深层机制。图 2.1 基因概念与规划学用地融合推演图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2.1.3 形态研究框架建构1)“描述——分析——解释”:城乡空间形态研究途径一般而言,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具有两种类型,一是分析性研究,二是解释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关注的是空间形态“是什么”,具体包括对空间形态的描述,以及对空间形态特征的规律总结;而解释性研究则关注“为什么”和“如何”,具体包括探究空间形态形成机理与成因[94]。在日益注重经验研究的城市空间形态成因机制研究中,分析性和解释性研究已经成为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分析的结果往往被用来检验或建构关于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假设”[95][96]。栾峰在分析社会科学中的分析和解释性研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不同学科空间形态研究与其哲学基础关系紧密,即不同的研究取向及其对应的哲学基础极大地影响着研究与不同理论流派的形成和演变,同时提出不同研究视角产生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途径,最后解释对于社会学研究中的分析性和解释性研究之间的紧密相关性,认为社会学研究中的解释在本质上是“解释常理世界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他从城市规划专业视角构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分析——解释”的研究途径。但笔者看来,空间形态的分析首先是在对空间形态客观描述基础上的规律总结[97]。当然对于空间形态描述常常会被研究者自身的学科定位和哲学基础所左右
本文编号:3435412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3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978-2011中国城镇化与村庄数量比对图
图 1.2 闽西客家区域范围界定图资料来源:摘自谢重光.闽西客家[M]1.3 闽西客家文化区区位图资料来源:摘自谢重光.闽西客家[M]1.1.4 案例甄选
而形成的组合模式(基因链),并表现出特定的形态性状(性征)。(见图2.1)用地形态基因受到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以及政治制度等内外环境变化,在用地形态的时空演化中,呈现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通过对不同时期用地形态基因成因分析,可以揭示用地形态演化的内在规律和深层机制。图 2.1 基因概念与规划学用地融合推演图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2.1.3 形态研究框架建构1)“描述——分析——解释”:城乡空间形态研究途径一般而言,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具有两种类型,一是分析性研究,二是解释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关注的是空间形态“是什么”,具体包括对空间形态的描述,以及对空间形态特征的规律总结;而解释性研究则关注“为什么”和“如何”,具体包括探究空间形态形成机理与成因[94]。在日益注重经验研究的城市空间形态成因机制研究中,分析性和解释性研究已经成为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分析的结果往往被用来检验或建构关于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假设”[95][96]。栾峰在分析社会科学中的分析和解释性研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不同学科空间形态研究与其哲学基础关系紧密,即不同的研究取向及其对应的哲学基础极大地影响着研究与不同理论流派的形成和演变,同时提出不同研究视角产生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途径,最后解释对于社会学研究中的分析性和解释性研究之间的紧密相关性,认为社会学研究中的解释在本质上是“解释常理世界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他从城市规划专业视角构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分析——解释”的研究途径。但笔者看来,空间形态的分析首先是在对空间形态客观描述基础上的规律总结[97]。当然对于空间形态描述常常会被研究者自身的学科定位和哲学基础所左右
本文编号:3435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3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