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湖南沅水流域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07:20
  本研究是百浩工作室“长江中游古镇调查与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同时也是武汉理工大学与日本神奈川大学合作研究项目“中日湖北古镇街道共同研究”项目的后续研究项目。沅水流域地处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交汇之处,地形多变,地貌复杂,自古陆路交通困难。沅水是一条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之路,自明清西南大开发以来,沅水成为祖国西南地区对外进行物资交流的交通孔道,在区位上具有北通巴蜀,南抵粤桂,西扼滇黔的优势,该流域地区古代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无一不是以“船来船往,舟楫络绎”的古镇及其码头为中心节点展开。因此,抓住了古镇就抓住了该流域文化的重心,可以说,该流域尚存的古镇为我们展开的是一幅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为难得的是,沅水流域境内居住着汉、苗、侗、瑶、土家等20多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区,给古老的沅水流域古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特点。本研究在对沅水流域地区古镇的多次田野调查和史料收集的基础上,从文化线路的角度对古镇展开系统研究,运用了规划学、建筑学、环境学、历史学、水文地质学、历史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综合的技术路线方法,首次通过“沅水”这条文化带将该流域...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1.3 研究的创新点与可行性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2.3 研究内容
    1.3 既往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沅水流域古镇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2章 沅水流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概述
    2.1 沅水流域概况
        2.1.1 区划范围
        2.1.2 干支流概况
        2.1.3 区位交通
    2.2 流域气候与水文特征
        2.2.1 流域气候
        2.2.2 水文特征
    2.3 地理环境概况
        2.3.1 地貌特征
        2.3.2 山脉与盆地
    2.4 经济发展动力与模式
        2.4.1 得天独厚的水运交通
        2.4.2 娴熟的农耕技术
        2.4.3 独特的山区资源
    2.5 多元文化融合
        2.5.1 多民族杂居文化
        2.5.2 多源流聚合文化
        2.5.3 多时期共存文化
        2.5.4 多地区移民文化
第3章 沅水流域古镇发展的历史沿革
    3.1 古镇的起源
    3.2 古镇的萌芽与孕育
        3.2.1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要地,冶矿强国
        3.2.2 秦汉时期:郡县统属,体系完备
        3.2.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偏安一隅,缓慢发展
        3.2.4 隋唐时期:南进拓疆,暂露新貌
        3.2.5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纷争,凝滞不前
    3.3 古镇的初成
        3.3.1 宋代:开府兴市,格局初定
        3.3.2 元代:"分治"不均,"经制"腾飞
    3.4 古镇的发展与鼎盛
        3.4.1 明代:滇黔开发,高歌猛进
        3.4.2 清代:"改土归流",架构终成
    3.5 古镇的凝滞与短暂兴盛
        3.5.1 鸦片泛滥,畸形兴盛
        3.5.2 军阀割据,战乱频生
        3.5.3 西洋渗透,多元多姿
        3.5.4 抗战后方,短暂繁荣
    3.6 古镇的衰败与复苏
        3.6.1 交通变迁,故损新兴
        3.6.2 大兴水利,风貌受损
        3.6.3 旅游开发,古镇复兴
第4章 沅水流域古镇的类型、分布与选址
    4.1 沅水流域古镇的类型
        4.1.1 按市镇职能划分
        4.1.2 按民族类型划分
        4.1.3 按保护级别划分
    4.2 沅水流域古镇的空间分布特点
        4.2.1 沅水流域古镇的空间分布结构
        4.2.2 沅水流域古镇的空间分布密度
        4.2.3 影响沅水流域古镇分布的因素
    4.3 沅水流域古镇的选址
        4.3.1 选址原则
        4.3.2 选址类型
        4.3.3 选址特点
        4.3.4 选址思想
第5章 沅水流域古镇的空间形态
    5.1 沅水流域古镇空间构成要素
        5.1.1 构成要素
        5.1.2 要素意义
    5.2 沅水流域古镇空间形态的演进
        5.2.1 点状起源——码头
        5.2.2 线性延伸——街道
        5.2.3 面状成长——古镇
        5.2.4 发展演进——新老镇区并置
    5.3 沅水流域古镇形态类型及其特点
        5.3.1 沅水流域古镇形态类型
        5.3.2 古镇与河流的关系
        5.3.3 古镇与山体的关系
        5.3.4 古镇区与新镇区的关系
    5.4 沅水流域古镇的空间序列关系与特点
        5.4.1 空间序列关系
        5.4.2 空间序列特点
    5.5 沅水流域古镇的空间形态组合特征
        5.5.1 组合要素的相似性
        5.5.2 组合方式的趋同性
        5.5.3 组合空间的生态性
第6章 沅水流域古镇的街巷
    6.1 灵活多变的街巷结构
        6.1.1 街巷构成要素
        6.1.2 街与街的结构关系
        6.1.3 街与巷的结构关系
    6.2 宜人的街巷空间与尺度
        6.2.1 街巷空间剖面元素
        6.2.2 街巷空间断面组合
        6.2.3 街巷比例与尺度
    6.3 复合实用的街巷功能
        6.3.1 交通联系功能
        6.3.2 商业贸易功能
        6.3.3 生活休闲功能
        6.3.4 防洪排水功能
        6.3.5 消防安全功能
        6.3.6 调节微气候功能
    6.4 多层交织的街巷界面
        6.4.1 细腻丰富的侧界面
        6.4.2 跌宕起伏的底界面
        6.4.3 开合有度的顶界面
第7章 沅水流域古镇的建筑
    7.1 建筑类型及其特点
        7.1.1 按建筑功能划分
        7.1.2 按空间布局划分
    7.2 建筑空间与典型建筑形式
        7.2.1 建筑空间要素的构成
        7.2.2 建筑空间组合
        7.2.3 典型的建筑形式
    7.3 建筑技术与建构程序
        7.3.1 建筑技术
        7.3.2 建构程序
    7.4 建筑立面、装饰与雕刻
        7.4.1 建筑立面
        7.4.2 建筑装饰
        7.4.3 建筑雕刻
    7.5 建筑材料、色彩与文化特性
        7.5.1 建筑材料
        7.5.2 建筑色彩
        7.5.3 建筑文化特性
第8章 沅水流域古镇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8.1 沅水流域古镇保护的现状
        8.1.1 缺乏流域类群文化整体保护的观念
        8.1.2 缺乏与现代城镇建设的协调
        8.1.3 缺乏有效的保护体系
    8.2 沅水流域古镇保护的对策
        8.2.1 保护原则
        8.2.2 保护内容
        8.2.3 保护方法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沅水作为古代沟通西南的交通孔道是该流域古镇产生的首要因素
    9.2 沅水流域古镇沿"水轴发展方向"展开的空间分布特点
    9.3 古镇形态的"流域决定性"和"码头主导性"
    9.4 建筑的多元文化融合性
    9.5 从流域的范围对该地区古镇的文化形态和物质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
附录1 论文图表来源
附录2 参考文献
附录3 沅水流域古镇概况一览表
附录4 博士期间的主要论著、科研与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湖南的城镇和市墟[J]. 颜晓红.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03)
[2]商品经济与明清民族经济的发展[J]. 王燕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3]从传统民居建筑形成的规律探索民居研究的方法[J]. 陆元鼎.  建筑师. 2005(03)
[4]对乡土建筑的重新认识与评价——解读《没有建筑师的建筑》[J]. 梁雪.  建筑师. 2005(03)
[5]试论清水江木材集市的历史变迁[J]. 万红.  古今农业. 2005(02)
[6]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J]. 赵勇,张捷,秦中.  城市规划学刊. 2005(02)
[7]侗文化圈传统村落及建筑研究框架[J]. 蔡凌.  新建筑. 2004(06)
[8]清代清水江木业“争江案”述评[J]. 单洪根.  贵州文史丛刊. 2002(04)
[9]从湖南的地方志看清代前期湖南商业[J]. 陈曦,阳信生.  中国地方志. 2002(05)
[10]清代怀化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经商活动[J]. 杨安华.  怀化师专学报. 2001(06)

博士论文
[1]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 赵逵.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D]. 张河清.四川大学 2007
[3]湖北古镇的历史、形态与保护研究[D]. 刘炜.武汉理工大学 2006
[4]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 杨宇振.重庆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湖南花垣茶洞古镇研究[D]. 姚顺.武汉理工大学 2009
[2]湖南怀化中方古镇研究[D]. 庞颖.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湘西碗米坡库区移民村镇的历史文化保护研究[D]. 罗婷方.湖南大学 2008
[4]湖南洪江托口古镇研究[D]. 涂荣荣.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闽西汀江流域古村镇的历史考察[D]. 吴建华.福建师范大学 2008
[6]湖南境内沅水流域地质灾害研究[D]. 刘永建.湖南师范大学 2007
[7]基于混沌理论的沅水干支直达货船船型优化论证[D]. 赵家蛟.武汉理工大学 2007
[8]传统集镇商业空间形态解析[D]. 余翰武.昆明理工大学 2006
[9]贵州侗族村寨建筑形式和构建特色研究[D]. 顾静.四川大学 2005
[10]清代长江流域竹木商业研究[D]. 张少庚.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6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506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f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