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肇兴侗寨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1-11-23 03:11
古村落是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保护古村落,就是保存中国农业社会的文明史,保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古村落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其建筑、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保护其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是以村民共同的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文化空间,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从村落选址、建筑选点、村落布局、建筑结构、营造选材、环境氛围等方面都蕴含着世代居民的智慧与实践。古村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多文化空间。古村落承载着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也传递着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文化的历时性、共时性的统一,是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集合体,也是生产、生活节律活动的承载地。古村落,既是一个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体,也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层单位,是一个文化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本文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重新审视古村落(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阐释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提供新的视角。目前在古村落的保护中存在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的状况,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对其产生传承展演的文化...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肇兴侗寨的文化生态示意图
图4一1肇兴侗寨文化空间分布图侗族大歌,被称为“天籁之音”,如果没有鼓楼花桥,侗族大歌就失去了本味,也就不成其为原生态,侗族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学习唱歌、也可以在教室里学习钢琴、美声,但侗族大歌不是在课堂里传授与学习的,失去了村寨、鼓楼,侗族大歌也就不再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而是一门唱歌的艺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化生存实践[J]. 张晓萍,李鑫. 学术探索. 2010(06)
[2]风雨桥:侗族人的脊梁[J]. 杨旭昉. 民族论坛. 2010(08)
[3]民间信仰:和谐社会的文化资本[J]. 高长江.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3)
[4]黎平侗乡:侗族口头文化传承的活态博物馆[J]. 王宪昭.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10(01)
[5]中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分析视野[J]. 刘朝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6]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J]. 赵艳喜. 贵州民族研究. 2009(06)
[7]人类学整体观视野下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J]. 陈兴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05)
[8]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综述[J]. 普丽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9]用民族志方法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的村落关于写文化的对话[J]. 高丙中,李立. 西北民族研究. 2009(03)
[10]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三江侗族大歌为例[J]. 肖静,高艳玲.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硕士论文
[1]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风雨桥[D]. 阙跃平.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3004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肇兴侗寨的文化生态示意图
图4一1肇兴侗寨文化空间分布图侗族大歌,被称为“天籁之音”,如果没有鼓楼花桥,侗族大歌就失去了本味,也就不成其为原生态,侗族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学习唱歌、也可以在教室里学习钢琴、美声,但侗族大歌不是在课堂里传授与学习的,失去了村寨、鼓楼,侗族大歌也就不再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而是一门唱歌的艺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化生存实践[J]. 张晓萍,李鑫. 学术探索. 2010(06)
[2]风雨桥:侗族人的脊梁[J]. 杨旭昉. 民族论坛. 2010(08)
[3]民间信仰:和谐社会的文化资本[J]. 高长江.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3)
[4]黎平侗乡:侗族口头文化传承的活态博物馆[J]. 王宪昭.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10(01)
[5]中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分析视野[J]. 刘朝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6]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J]. 赵艳喜. 贵州民族研究. 2009(06)
[7]人类学整体观视野下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J]. 陈兴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05)
[8]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综述[J]. 普丽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9]用民族志方法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的村落关于写文化的对话[J]. 高丙中,李立. 西北民族研究. 2009(03)
[10]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三江侗族大歌为例[J]. 肖静,高艳玲.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硕士论文
[1]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风雨桥[D]. 阙跃平.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3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51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