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与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与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线旅游时代的到来正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包括旅游者信息搜索行为、旅游者产品感知、旅游者消费决策行为、旅游地空间感知和活动轨迹以及旅游体验的分享评价行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对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业态与运行机制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遗产旅游地保护、开发和营销成为遗产旅游地政府、投资者和管理者等遗产旅游地利益相关群体关注的焦点。在线旅游时代要做好遗产地保护、开发和营销管理,必须研究在网络环境中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留下的数字足迹,分析其特征和形成机制。本研究以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和杭州西湖为例,开展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研究,旨在探索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分析文化遗产地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数字足迹形成机制和响应机制,提出文化遗产地旅游管理优化策略。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分析是数字足迹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数字足迹特征分析建立在旅游者在线消费行为特征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上。特征分析指标包括旅游者网络感知、在线信息搜索行为、在线预订行为、在线体验行为和在线评价行为等。通过对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地的实证调查,使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文化遗产地旅游者统计特征与在线消费行为事实进行了关联规则处理,发现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具有阶段性、持续性、关联性和独特性等特征。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形成机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决策行为形成机制和分享行为形成机制。决策行为形成机制研究基于遗产地旅游官方网站的实证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信息沟通路径双通道模型,探讨网站设计、网站信息、网站感知、遗产地感知、网站态度、后遗产地态度对在线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涉入程度与旅游决策行为相关;网站高质量的信息和鲜明的设计特色影响旅游决策行为。分享行为形成机制研究是在分析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在线分享行为理论模型,通过测量指标分析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分析,研究发现文化遗产地旅游者出于优质的产品、服务和环境的体验而产生在线分享行为。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响应机制探索数字足迹在遗产地的心理空间响应及地理空间响应。旅游者对遗产地的空间感知会通过网络反映在消费活动的叙述上。本研究通过对网络文字信息的数据挖掘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足迹在空间响应上表现为心理空间响应和地理空间响应。心理空间上表现为“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的响应结构,具体包括遗产地形象、线路感知、景点感知和消费活动感知。地理空间上形成“空间集聚、圈层分布和中心放射状”的响应结构,具体包括热点分布、热区分布和活动轨迹分布。从响应机制来看,遗产地网络旅游形象影响旅游者消费决策和地理空间分布,旅游者在线口碑分享影响遗产地网络旅游形象,旅游者的网络行为影响旅游者的地理空间分布。基于旅游者数字足迹的分析,文化遗产地旅游管理者应当以遗产旅游网站建设为重点,打造优质的网络产品;以网络营销拓展为渠道,构建良好的网络形象;以数字足迹分析为依据,实现高水平的景区管理。
【关键词】:文化遗产地 旅游者消费行为 数字足迹 特征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90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第1章 绪论14-25
- 1.1 研究背景14-15
- 1.1.1 在线旅游时代旅游者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变化14-15
- 1.1.2 文化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机遇15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15-19
- 1.2.1 研究目标15-16
- 1.2.2 研究意义16-19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9-21
- 1.3.1 研究内容19-21
- 1.3.2 研究方法21
- 1.4 研究案例21-23
- 1.4.1 苏州古典园林22
- 1.4.2 南京明孝陵22-23
- 1.4.3 杭州西湖23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3-25
- 第2章 研究综述25-44
- 2.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研究25-31
- 2.1.1 文化遗产地旅游概念25
- 2.1.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动机25-26
- 2.1.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特征26
- 2.1.4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体验26-27
- 2.1.5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信息化管理27-30
- 2.1.6 研究述评30-31
- 2.2 旅游者在线消费行为研究31-40
- 2.2.1 消费者特征32-35
- 2.2.2 网络渠道体验35-38
- 2.2.3 网络产品感知38
- 2.2.4 研究述评38-40
- 2.3 旅游数字足迹研究40-44
- 2.3.1 旅游数字足迹内涵40
- 2.3.2 旅游数字足迹类型40-41
- 2.3.3 旅游数字足迹特征41-42
- 2.3.4 旅游数字足迹研究方法42-43
- 2.3.5 研究述评43-44
- 第3章 理论基础44-66
- 3.1 概念体系44-47
- 3.1.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44-46
- 3.1.2 旅游者在线消费行为46
- 3.1.3 旅游数字足迹46-47
- 3.2 相关理论47-56
- 3.2.1 文化旅游消费理论47-49
- 3.2.2 旅游数字足迹理论49-52
- 3.2.3 在线口碑效应理论52-54
- 3.2.4 沟通路径理论54-55
- 3.2.5 涉入度理论55-56
- 3.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56-66
- 3.3.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传统模式56-62
- 3.3.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模式62-66
- 第4章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分析66-90
- 4.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一般特征分析66-71
- 4.1.1 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66-67
- 4.1.2 文化遗产旅游消费者特征67-70
- 4.1.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70-71
- 4.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挖掘71-84
- 4.2.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挖掘模型71-72
- 4.2.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测量指标72-77
- 4.2.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数据挖掘77-84
- 4.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分析84-88
- 4.3.1 决策行为数字足迹特征分析84-85
- 4.3.2 游览行为数字足迹特征分析85-86
- 4.3.3 分享行为数字足迹特征分析86
- 4.3.4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总结86-88
- 4.4 本章小结88-90
- 第5章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形成机制90-117
- 5.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决策行为数字足迹形成机制90-102
- 5.1.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决策行为数字足迹影响因素分析90-93
- 5.1.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决策行为数字足迹形成路径构建93-95
- 5.1.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决策行为数字足迹形成路径分析95-102
- 5.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分享行为数字足迹形成机制102-113
- 5.2.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分享行为数字足迹影响因素分析103-106
- 5.2.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分享行为数字足迹测量指标构建106-108
- 5.2.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分享行为数字足迹形成机制分析108-113
- 5.3 本章小结113-117
- 第6章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空间响应机制117-152
- 6.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空间响应形成机制117-126
- 6.1.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空间响应影响因素117
- 6.1.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空间响应形成过程117-118
- 6.1.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空间响应分析方法118-126
- 6.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心理空间响应分析126-133
- 6.2.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语义网络分析126-127
- 6.2.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数字足迹分析127-128
- 6.2.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旅游线路感知的数字足迹分析128-129
- 6.2.4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旅游景点感知的数字足迹分析129-130
- 6.2.5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其他消费产品感知的数字足迹分析130-132
- 6.2.6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心理空间响应分析结论132-133
- 6.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地理空间响应分析133-150
- 6.3.1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空间GIS分析133-136
- 6.3.2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的热点分布136-139
- 6.3.3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的热区分布139-144
- 6.3.4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的轨迹分布144-148
- 6.3.5 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地理空间响应分析结论148-150
- 6.4 本章小结150-152
- 第7章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文化遗产地旅游管理优化策略152-161
- 7.1 以遗产旅游网站建设为重点,提升网络产品的感知质量152-154
- 7.1.1 注重网站信息质量152-153
- 7.1.2 提高网站设计水平153-154
- 7.2 以网络营销渠道拓展为路径,构建遗产旅游的网络形象154-158
- 7.2.1 施行分类网络营销策略154-155
- 7.2.2 发挥在线口碑营销优势155-156
- 7.2.3 策划网络事件营销活动156-157
- 7.2.4 建设成熟网络社区157-158
- 7.2.5 培养遗产旅游地网络意见领袖158
- 7.3 以游客数字足迹分析为依据,提高遗产景区的管理水平158-161
- 7.3.1 加强游客数字化管理158-159
- 7.3.2 构建网络旅游监管机制与反馈平台159
- 7.3.3 设立智慧旅游体验中心159
- 7.3.4 营造良好遗产旅游信息化氛围159-161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161-166
- 8.1 研究结论161-164
- 8.2 可能创新之处164-165
-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165-166
- 附录166-172
- 参考文献172-19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95-197
- 致谢1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兴报;苏勤;;黄山国内旅游者网络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齐莉娜;张毅;田原;杨岸然;师蕾;;基于指称理论的旅游景区网站链接动机分析——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何宗宜;刘政荣;;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初探[J];测绘通报;2006年08期
4 徐健;刘子龙;;网上顾客虚拟社区参与对在线黏度和再购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零售研究;2011年01期
5 高明;;期望不一致、游客情绪和游客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峰,徐建刚;GIS在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中的应用初探[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7 葛坚,外尾一则;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市民参与新形态[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8 柴海燕;;旅游地网络口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营销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张捷,刘泽华,解杼,都金康,张进;中文旅游网站的空间类型及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10 唐文跃;;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特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莉;基于涉入理论的旅游虚拟社区成员购买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杨孟丹;音乐卷入度对广告效果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白文宇;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其在旅游度假区的应用案例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小丽;德国功能目的论对外宣文本汉译英的指导作用[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贞;基于双中介影响模型的事业机会广告效果测评模型研究[D];中山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产地旅游者消费行为数字足迹特征与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5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