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景观中的公共雕塑研究 ——以大连希望广场公共雕塑景观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10 14:18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出现的现象与问题的探讨,以大连市希望广场区域公共雕塑的实例出发,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这里将环境心理学、行为学、建筑学等引入到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研究中,并分析了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适应性的相关问题。首先,论述了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研究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将人性化、人文化作为研究公共雕塑的前提。其次,提出影响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发展的是硬质性构成因素与软质性构成因素,明确公共雕塑于城市广场景观中的意义与作用,强调其是人性化与人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当前中国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出现的种种现象,具体阐述存在问题及相关交叉领域的研究。再次,我们通过实例调研将软质性构成因素进一步具体化,分为物质性感受与非物质性感受,分析公众对公共雕塑的接受感与认同感,探究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建设过程及其软质性与硬质性适应性的变化。最后,提出城市广场景观中的公共雕塑建设应是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试图转变当前公共雕塑建设方式的“临建性”短效模式,而转变为不断添加式的“生长”模式,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创新点
1.4 相关综述研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框架
2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作用
2.1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定义
2.2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构成
2.2.1 硬质性构成
2.2.2 软质性构成
2.3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意义
2.3.1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人文化的实践
2.3.2 对公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实践具有直接意义
2.3.3 城市空间梳理与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
2.3.4 公共雕塑与城市形象品牌的塑造
2.4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作用
2.4.1 美化城市景观
2.4.2 提升城市形象
2.4.3 反映城市文化
2.5 当前中国城市广场中公共雕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5.1 缺乏鲜明的城市个性与特色
2.5.2 历史文化的缺失
2.5.3 对人文环境的破坏
2.5.4 缺乏整体性和长期性规划
2.5.5 公共关系的生硬
2.6 本章小结
3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实例分析研究
3.1 城市广场景观与公共雕塑硬质构成分析
3.2 城市广场景观与公共雕塑软质构成分析
3.2.1 物质性感受分析
3.2.2 非物质性感受分析
3.3 公众与城市广场景观中雕塑的关系
3.3.1 公众与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场所仪式性
3.3.2 公众与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公共性接受
3.3.3 公众与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认同与适应
3.4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适应性分析
3.4.1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建设过程
3.4.2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适应性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广场中公共雕塑建设——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可持续发展
4.1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独创性与公共性实现的三种模式
4.1.1 经典作品
4.1.2 定论作品
4.1.3 争议作品
4.2 对当前城市广场中公共雕塑建设的思考
4.2.1 与城市人文内涵的契合
4.2.2 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结合
4.2.3 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活动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雕塑的区域多元文化表现——以大连市希望广场雕塑景观为例[J]. 温洋,徐湘怡. 美术大观. 2011(11)
[2]城市空间价值的“城市文化资本”意义——中外城市空间文化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下)[J]. 张鸿雁. 中国名城. 2010(11)
[3]白一模型的社会实践[J]. 柳青. 城市环境设计. 2010(01)
[4]城市广场设计中意象元素的分析[J]. 王媚,王瑛,宋力,姜楠. 山东林业科技. 2009(02)
[5]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探析[J]. 赖丁红,程永华,关学瑞,王杰青. 现代园艺. 2008(11)
[6]“白一模型”解构——规划文本的规范意义[J]. 雕塑. 2008(02)
[7]现代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要点归类分析[J]. 毕学锋.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7)
[8]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J]. 段廷峰,郭建伟.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6)
[9]城市雕塑:打造城市名片[J]. 张光明. 中国建设信息. 2007(23)
[10]浅论对城市广场设计的探讨[J]. 朱锦晖.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10)
博士论文
[1]现代社会中的国家与公民[D]. 刘诚.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当代校园景观文化的设计研究[D]. 周梦佳.苏州大学 2011
[2]论“城市共同体”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内涵与价值[D]. 董文卿.复旦大学 2010
[3]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 王明.重庆工商大学 2010
[4]沈阳中街公共雕塑设计研究[D]. 于冰.东北林业大学 2009
[5]城市回族社区更新改造中公共空间的建构研究[D]. 刘静.长安大学 2008
[6]城市形象设计研究[D]. 韩馨.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8
[7]论公共性与环境陶艺[D]. 姜胜杰.景德镇陶瓷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657839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创新点
1.4 相关综述研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框架
2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作用
2.1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定义
2.2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构成
2.2.1 硬质性构成
2.2.2 软质性构成
2.3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意义
2.3.1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人文化的实践
2.3.2 对公众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实践具有直接意义
2.3.3 城市空间梳理与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
2.3.4 公共雕塑与城市形象品牌的塑造
2.4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作用
2.4.1 美化城市景观
2.4.2 提升城市形象
2.4.3 反映城市文化
2.5 当前中国城市广场中公共雕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5.1 缺乏鲜明的城市个性与特色
2.5.2 历史文化的缺失
2.5.3 对人文环境的破坏
2.5.4 缺乏整体性和长期性规划
2.5.5 公共关系的生硬
2.6 本章小结
3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实例分析研究
3.1 城市广场景观与公共雕塑硬质构成分析
3.2 城市广场景观与公共雕塑软质构成分析
3.2.1 物质性感受分析
3.2.2 非物质性感受分析
3.3 公众与城市广场景观中雕塑的关系
3.3.1 公众与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场所仪式性
3.3.2 公众与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公共性接受
3.3.3 公众与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认同与适应
3.4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适应性分析
3.4.1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建设过程
3.4.2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适应性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广场中公共雕塑建设——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可持续发展
4.1 城市广场景观中公共雕塑的独创性与公共性实现的三种模式
4.1.1 经典作品
4.1.2 定论作品
4.1.3 争议作品
4.2 对当前城市广场中公共雕塑建设的思考
4.2.1 与城市人文内涵的契合
4.2.2 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结合
4.2.3 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活动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雕塑的区域多元文化表现——以大连市希望广场雕塑景观为例[J]. 温洋,徐湘怡. 美术大观. 2011(11)
[2]城市空间价值的“城市文化资本”意义——中外城市空间文化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下)[J]. 张鸿雁. 中国名城. 2010(11)
[3]白一模型的社会实践[J]. 柳青. 城市环境设计. 2010(01)
[4]城市广场设计中意象元素的分析[J]. 王媚,王瑛,宋力,姜楠. 山东林业科技. 2009(02)
[5]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探析[J]. 赖丁红,程永华,关学瑞,王杰青. 现代园艺. 2008(11)
[6]“白一模型”解构——规划文本的规范意义[J]. 雕塑. 2008(02)
[7]现代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要点归类分析[J]. 毕学锋.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7)
[8]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J]. 段廷峰,郭建伟.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6)
[9]城市雕塑:打造城市名片[J]. 张光明. 中国建设信息. 2007(23)
[10]浅论对城市广场设计的探讨[J]. 朱锦晖.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10)
博士论文
[1]现代社会中的国家与公民[D]. 刘诚.武汉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当代校园景观文化的设计研究[D]. 周梦佳.苏州大学 2011
[2]论“城市共同体”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内涵与价值[D]. 董文卿.复旦大学 2010
[3]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 王明.重庆工商大学 2010
[4]沈阳中街公共雕塑设计研究[D]. 于冰.东北林业大学 2009
[5]城市回族社区更新改造中公共空间的建构研究[D]. 刘静.长安大学 2008
[6]城市形象设计研究[D]. 韩馨.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8
[7]论公共性与环境陶艺[D]. 姜胜杰.景德镇陶瓷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657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65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