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黄渤海传统渔村聚落及渔宅空间形制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8 18:51
  北方传统渔村主要分布于黄渤海沿岸与海岛区域,这里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产业结构与交通方式造就了黄渤海渔村之间血脉相容的文化与建筑技艺,其中胶东与辽南渔村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及渔宅的营造方式之间的联系可追溯至几千年。论文以胶东威海、烟台、天津、辽西及辽南长海县等黄渤海海域多个地区渔村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在宏观及中观层面对黄渤海传统渔村聚落的空间定位、空间领域、竖向关系、选址、空间布局特征进行解析,在微观层面对渔宅的平面尺度、空间形态、形制及外部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首先结合社会学、地理学、民俗文化等其他相关学课,根据地理空间、气候条件与文化交融的历史演进背景下分析黄渤海传统渔村多样性与丰富的内连关系,就渔村布局与渔产的因果关系对海洋、渔产场所、人居空间三者的关系进行空间关联探究,论述黄渤海传统渔村海域空间背景融合下的空间形制特征。其次在宏观视角上,探讨黄渤海传统渔村聚落整体形态特征及类型,将对边界形态、聚落单元连接方式、聚落空间坐标、聚落方向性、离散程度、地形空间与产业空间联系等方面进行探究;在中观视角上,对黄渤海渔村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典型化区分。对渔村聚落的选址、布局基本特征、聚落路网关系及...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黄渤海渔村
        1.2.2 渔宅
        1.2.3 空间形制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乡村聚落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渔村渔宅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课题对聚落及民居研究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黄渤海渔村聚落物质及人文环境背景研究
    2.1 自然环境背景下渔村特殊的生存演化环境
        2.1.1 渔村聚落的物质环境背景
        2.1.2 海洋气候特点下渔村特殊的生存条件
    2.2 历史变迁背景下传统渔村的变革
        2.2.1 从游离到居处:渔民徙居的分化
        2.2.2 从区域圈到文化圈:冲突-融合-稳定
        2.2.3 从地缘关系到变革发展:外在原因
        2.2.4 从血缘关系到变革发展:内在原因
    2.3 文化背景下传统渔村聚落文化特点
        2.3.1 信仰多元化
        2.3.2 语言同一化
        2.3.3 区域发展不平衡化
    2.4 本章小结
3 宏观上黄渤海传统渔村类型及特征研究
    3.1 黄渤海传统渔村聚落空间定位
        3.1.1 场与领域:空间认知与方位关系
        3.1.2 聚落空间离散关系
    3.2 空间领域
        3.2.1 环境关系对渔村聚落领域影响
        3.2.2 聚落拓扑围合类型
    3.3 竖向关系
        3.3.1 渔村聚落竖向人口变化趋势
        3.3.2 渔产与海岸距离及竖向关系
        3.3.3 渔村聚落与场地剖面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中观上黄渤海传统渔村典型性空间特征及实例分析
    4.1 黄渤海传统渔村聚落选址依据
        4.1.1 海湾选址
        4.1.2 山间选址
        4.1.3 平原选址
    4.2 黄渤海传统渔村聚落空间布局特征
        4.2.1 沿岸一字布局空间特征
        4.2.2 山谷鱼骨式布局空间特征
        4.2.3 平原网格式布局空间特征
    4.3 黄渤海传统渔村聚落空间形制及构成
        4.3.1 渔村村落边界形态
        4.3.2 渔村村落村口
        4.3.3 渔村村落精神空间
        4.3.4 渔村村落街巷格局
        4.3.5 渔村村落公共元素布局
    4.4 黄渤海渔村聚落整体形态特征实例分析
        4.4.1 旅游+渔产模式——综合式形态聚落分析
        4.4.2 旅游发展模式——生产转型下主动式渔村分析
        4.4.3 产业失活模式——无组织下被动式渔村分析
    4.5 黄渤海渔村形态演化趋势
    4.6 本章小结
5 微观上黄渤海传统渔村渔宅空间形制及特征分析
    5.1 渔宅平面空间形制特征及尺度
        5.1.1 空间诉求—营建尺度与等级关系
        5.1.2 平面组织—轴线关系
        5.1.3 功能结构—正房为主体下庭院的多元化布局
        5.1.4 组合形式—渔宅平面形制
    5.2 渔宅外部空间形制及特征
        5.2.1 形态表征—立面形制
        5.2.2 立身之本—基础构成
        5.2.3 变与不变—屋顶材料
        5.2.4 承上启下—山墙形态
        5.2.5 因时而变—门窗特征
    5.3 渔宅地方性材料的运用
        5.3.1 与海洋的空间连接——海草岩石类
        5.3.2 与丘陵地貌的因地制宜——青石灰砖,灰瓦类
        5.3.3 与渔产发展的装饰之变——红砖、瓷砖、红瓦类
    5.4 渔宅内部生活空间形制及特征
        5.4.1 主厅堂屋的聚合转换作用
        5.4.2 厨房的多功能性
        5.4.3 火炕及灶台的特征
        5.4.4 室内陈设的布局
    5.5 本章小结
6 黄渤海传统渔村聚落及渔宅保护与发展
    6.1 渔村聚落及渔宅保护发展价值
        6.1.1 历史价值
        6.1.2 文化价值
        6.1.3 建筑学价值
    6.2 保护与发展原则
        6.2.1 保护的对象及范围
        6.2.2 基本原则
        6.2.3 保护发展策略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调研渔村案例研究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848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848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2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