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强震山区景观格局脆弱性时空动态与驱动力定量研究——以九寨沟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4-02-14 07:47
  我国是山地大国,而山地又是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矿产资源及水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在调节区域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物种多样性及水源涵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我国山地资源主要位于西南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陡跌的两大地貌单元的过渡地带,该区域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理环境特殊、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运动活跃,近十年来先后发生了3次7.0级以上地震,属于强震多发山区。在地震、降雨等诱发因素下,该区域成为山洪、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山地生态环境系统对自然与人为干扰行为的抵抗力及恢复力较弱,随着区域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该区域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平缓制约的压力日渐突出。景观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景观格局脆弱性反映了景观对外界变化的响应程度,是衡量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认知强震山区景观动态变化与景观格局脆弱性时空过程机制对山区灾后重建、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强震山区脆弱带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已有一定研究和探索,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强震山区内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对景观系统动态变...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山区景观格局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
        1.2.2 山区景观格局脆弱性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 地质构造
        2.2.2 地形地貌
        2.2.3 水文特征
        2.2.4 土壤特征
        2.2.5 气候条件
    2.3 社会经济状况
第3章 研究区景观类型与地质灾害遥感信息提取
    3.1 数据来源
    3.2 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
    3.3 景观类型遥感信息提取
        3.3.1 景观分类体系建立
        3.3.2 研究区景观类型遥感信息提取
    3.4 地质灾害遥感信息提取
        3.4.1 地质灾害解译标志建立
        3.4.2 地质灾害遥感信息提取及野外验证
第4章 研究区景观类型与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4.1 研究区景观类型时空变化分析
        4.1.1 研究区景观类型结构
        4.1.2 研究区景观空间转移矩阵
    4.2 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4.2.1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与计算
        4.2.2 基于斑块类型尺度水平时空过程变化分析
        4.2.3 基于景观类型尺度水平时空变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性时空变化分析
    5.1 景观格局脆弱性评价模型
    5.2 评价单元选择
        5.2.1 评价单元分类
        5.2.2 评价单元确定
    5.3 技术思路及实现
    5.4 景观格局脆弱性等级划分
    5.5 景观格局脆弱性时空变化分析
        5.5.1 不同景观类型脆弱性时空变化分析
        5.5.2 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性分区时空变化分析
        5.5.3 景观格局脆弱性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区各景观格局脆弱性分区空间聚集驱动力分析
    6.1 研究区各景观格局脆弱性分区空间聚集驱动力研究模型
    6.2 驱动力体系构建
        6.2.1 驱动因子选取
        6.2.2 驱动因子来源与处理
        6.2.3 驱动因子空间化
        6.2.4 GIS-Logistic耦合模型构建
    6.3 不同景观格局脆弱性分区空间聚集驱动力分析
        6.3.1 潜在脆弱区空间聚集驱动力分析
        6.3.2 低脆弱区空间聚集驱动力分析
        6.3.3 中度脆弱区空间聚集驱动分析
        6.3.4 高度脆弱区空间聚集驱动分析
        6.3.5 极高脆弱区空间聚集驱动分析
    6.4 景观格局脆弱区生态保护建议
    6.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897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897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