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牌坊文化遗迹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本文关键词:中国牌坊文化遗迹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牌坊文化遗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旅游资源,其建筑形制的独特性、建筑景观的可视性、可识别性,景观文化的多样性,同其他文化景观,尤其是建筑景观有着鲜明的差异,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本文通过网络、书籍、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方法,搜集了散布于全国范围内现存的1064座牌坊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归类与分析,分别从不同的空间尺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文化区的牌坊分布四个角度,对中国牌坊文化遗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中国牌坊文化遗迹分布广泛,但从全国和省域范围看,存在着地区集中分布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我国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尤其是华东地区,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苏、山东等省份:主要牌坊分布的省份,也存在着市域范围相对集中的特点。从类型上看,石牌坊数量最多,占71.66%;木牌坊主要分布在北方,以北京、山东、山西为主;华北地区以标志坊、功德坊、庙宇坊为主,华东地区、中南地区以节孝坊、功德坊为主;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的牌坊北方多于南方,省文保单位分布较为广泛,也比较均衡。从不同时期来看,以明清时期的牌坊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这一时期的牌坊占总量的76.88%。不同文化区上,东部农业文化大区集中了99.53%的牌坊分布,并以传统农业文化亚区数量最多,其中又以吴越文化副区、燕赵文化副区、岭南文化副区、闽台文化副区分布为主,其他副区牌坊分布相对较少。进一步从景观基因角度,对我国牌坊文化遗迹的景观价值进行分析,进行基因提取与基因要素的识别。在此基础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我国牌坊文化遗迹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评价,将牌坊文化遗迹旅游资源价值划分为五个分值段,最高分值集中在安徽、浙江、北京、福建,也表明这些地区是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最后初步提出开发的对策建议,为地区牌坊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关键词】:牌坊文化遗迹 空间分布 景观基因 旅游价值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9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相关研究现状12-18
- 1.2.1 不同学科视角研究现状12-16
- 1.2.2 不同区域范围研究现状16-17
- 1.2.3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现状17-18
- 1.2.4 研究现状述评18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8-19
- 1.3.1 研究目标18-19
- 1.3.2 研究内容19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9-21
- 1.4.1 研究方法19-20
- 1.4.2 技术路线20-21
- 1.5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1-25
- 1.5.1 相关概念界定21-22
- 1.5.2 相关理论基础22-25
- 第2章 中国牌坊文化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25-45
- 2.1 不同空间尺度分布特征25-28
- 2.1.1 三大经济地带分布特征25
- 2.1.2 各地区分布特征25-26
- 2.1.3 省域分布特征26-28
- 2.2 不同类型分布特征28-37
- 2.2.1 按建筑材料划分28-30
- 2.2.2 按建造功能划分30-34
- 2.2.3 按等级划分34-37
- 2.3 不同时期分布特征37-38
- 2.4 不同文化区分布特征38-45
- 2.4.1 文化区划分38-39
- 2.4.2 不同文化大区、亚区分布特征39-40
- 2.4.3 不同文化副区分布特征40-45
- 第3章 牌坊文化遗迹旅游资源景观价值分析45-55
- 3.1 景观基因45-46
- 3.1.1 景观基因的内涵45
- 3.1.2 景观基因的判识原则45-46
- 3.2 牌坊文化遗迹景观基因提取46-47
- 3.3 牌坊文化遗迹景观基因识别要素47-55
- 3.3.1 建筑形制因子47-49
- 3.3.2 空间布局因子49-50
- 3.3.3 局部雕饰因子50-51
- 3.3.4 楼顶造型因子51-52
- 3.3.5 文化标识因子52-53
- 3.3.6 参照环境因子53-55
- 第4章 牌坊文化遗迹旅游资源旅游价值评价55-78
- 4.1 定性评价55-67
- 4.1.1 历史文化价值55-60
- 4.1.2 美学价值60-64
- 4.1.3 经济价值64-67
- 4.2 定量评价原则与方法67-74
- 4.2.1 评价原则67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67-73
- 4.2.3 评价方法73-74
- 4.3 定量评价74-78
- 4.3.1 省域牌坊文化遗迹旅游资源评价74-76
- 4.3.2 各文化区牌坊文化遗迹旅游资源评价76-78
- 第5章 结论、对策与不足78-83
- 5.1 主要结论78-79
- 5.2 牌坊文化遗迹旅游开发对策79-81
- 5.2.1 开发原则79-80
- 5.2.2 开发对策80-81
- 5.3 不足与研究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9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90-91
- 致谢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康;张晶晶;马利亚;;浅析中国古代牌坊的造型艺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孙燕京,施彦;牌坊与徽州文化[J];安徽史学;2005年01期
3 宋亚萍;;牌楼建筑历史文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4 胡最;刘沛林;陈影;;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单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5期
5 胡最;刘沛林;申秀英;邓运员;李伯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单元表达机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6期
6 刘沛林;刘春腊;李伯华;邓运员;申秀英;胡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基因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6期
7 胡最;刘沛林;申秀英;刘晓燕;邓运员;陈影;;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9 秦趣;杨琴;冯维波;;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10 孙阳阳;易忠;;形式与意蕴——浅谈徽州牌坊建筑艺术的美学因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牌坊文化遗迹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9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