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16:00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可持续发展在各个领域备受关注。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能源、经济领域,城市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婴集中在城市可持续性指标的选取、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可持续性的评价:近年来城市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物质空间领域。本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剖析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探索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经济全球化、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西安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构建将有利于解决西安面临的一系列城市问题,从而改变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是对理想城市空间模式或可持续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一种探求。 (1)依据西安城市当前的发展现状,结合城市空间结构、都市圈空间结构、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互馈、分形城市、紧凑城市等理论,联系西安的实际现状,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课题。 (2)本文系统剖析了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以及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 (3)文章详细剖析了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与西安城市交通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了西安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引导作用,重点探讨西安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地铁时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并提出西安城市绿色交通的发展对策。 (4)文章首先根据陈彦光的相关研究理论运用C-D函数模型验证了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人口——建成区面积的异速生长函数模型判定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为负异速生长的特征。 (5)依据紧凑城市理论构建了西安城市紧凑度测算的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西安城市紧凑度指数,并依据紧凑度指数的变化系统分析了西安城市紧凑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并详细剖析了西安城市人口紧凑度、交通紧凑度、经济紧凑度和用地紧凑度在2001年至2010年间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其主要影响。 (6)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结构可持续性的评价理念和西安城市可持续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 西安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901;F29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9
- 1.1 选题背景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4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14-22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评述22-24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24-25
- 1.3.1 研究目的24
- 1.3.2 研究意义24-25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25-27
- 1.4.1 研究思路25
- 1.4.2 研究方法25-27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27-29
- 第二章 都市圈城市空间结构概述29-39
- 2.1 都市圈形成理论29-32
- 2.1.1 都市圈概念演化29
- 2.1.2 都市圈研究理论29-30
- 2.1.3 都市圈空间结构理论30-31
- 2.1.4 都市圈空间结构模式31-32
- 2.2 典型都市圈空间结构模式形成过程研究32-36
- 2.2.1 东京都市圈空间结构32-34
- 2.2.2 巴黎都市圈空间结构34
- 2.2.3 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34-35
- 2.2.4 长三角都市圈空间结构35-36
- 2.3 都市圈形成过程研究36
- 2.3.1 都市圈的功能定位36
- 2.3.2 都市圈的功能整合36
- 2.4 都市圈形成基础研究36-37
- 2.4.1 城市基础36-37
- 2.4.2 经济基础37
- 2.4.3 设施基础37
- 2.5 小结37-39
- 第三章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研究39-53
- 3.1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39-42
- 3.1.1 西安城市地域特征39
- 3.1.2 西安城市自然基底特征39
- 3.1.3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显现特征39-42
- 3.2 西安四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空间结构定位42-45
- 3.3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45-48
- 3.3.1 空间规模不断扩大45-46
- 3.3.2 空间结构日趋复杂46-47
- 3.3.3 时代特色鲜明47
- 3.3.4 局部规划向全局规划演变47
- 3.3.5 西安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成47-48
- 3.3.6 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显现48
- 3.3.7 城市规划理念演变48
- 3.4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理论研究48-49
- 3.4.1 政府、城市经济组织和居民三大动力主体48-49
- 3.4.2 自组织与被组织相结合的组织过程49
- 3.4.3 基础推动力、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动力的综合作用49
- 3.5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研究49-52
- 3.5.1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确立49-50
- 3.5.2 城市规划更迭50
- 3.5.3 住房制度改革50
- 3.5.4 基础设施改善50-51
- 3.5.5 开发区建设51
- 3.5.6 大学城推动51-52
- 3.6 小结52-53
- 第四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剖析53-67
- 4.1 分形理论研究53-54
- 4.1.1 分形理论研究53-54
- 4.1.2 城市分形研究意义54
- 4.2 城市空间形态分形计算的理论模型54-59
- 4.2.1 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55
- 4.2.2 城市地理系统异速生长模型55-56
- 4.2.3 城市功能与结构的C-D函数56-59
- 4.3 西安城市分形结构研究及解析59-65
- 4.3.1 基于C-D函数模型的西安市的城市结构分形验证59-64
- 4.3.2 基于人口——建成区面积的异速生长模型研究64-65
- 4.4 分型判定及异速生长分析65-66
- 4.4.1 西安城市分形判定65
- 4.4.2 西安城市的异速生长系数内涵65
- 4.4.3 西安城市的负异速的影响因素剖析65-66
- 4.5 小结66-67
- 第五章 西安城市空间紧凑度研究67-91
- 5.1 紧凑城市理念67
- 5.2 城市紧凑度测算研究67-68
- 5.3 城市紧凑度测算方法68-73
- 5.3.1 单一指标宏观测度法68
- 5.3.2 综合指标测度法68
- 5.3.3 指标体系测度法68-73
- 5.4 西安城市紧凑度的测算73-86
- 5.4.1 西安城市紧凑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73-74
- 5.4.2 西安城市紧凑度指标体系框架74-75
- 5.4.3 指标赋权方法75-83
- 5.4.4 西安城市紧凑度指标数据标准化83-86
- 5.4.5 西安城市紧凑度指标的测算模型86
- 5.5 西安城市紧凑度的测算结果86-89
- 5.5.1 二级指标紧凑度变化格局差异86-87
- 5.5.2 城市紧凑度指数波动上升87-88
- 5.5.3 城市紧凑度的变化的影响因素88-89
- 5.6 小结89-91
- 第六章 西安城市交通与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91-113
-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互动关系研究91-97
- 6.1.1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互动关系综述91-92
- 6.1.2 城市空间城市交通时代性研究92-94
- 6.1.3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的阶段性研究94-95
- 6.1.4 城市空间演化与城市交通演变的阶段性规律研究95-97
- 6.2 城市空间与城市交通互馈演化机制研究97-99
- 6.2.1 研究思路97
- 6.2.2 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演化97-98
- 6.2.3 城市空间演化对城市交通的需求98-99
- 6.3 西安城市交通拥堵现状研究99-103
- 6.3.1 建成区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增加100-101
- 6.3.2 居住郊区化,职住分离趋势增强101-102
- 6.3.3 机动车化水平的提高102
- 6.3.4 道路容量的严重不足102-103
- 6.4 西安地铁规划建设的必要性103-104
- 6.5 西安城市地铁建设现状104-106
- 6.6 地铁时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展望106-110
- 6.6.1 轨道交通与城市轴向发展关系规律106-108
- 6.6.2 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108
- 6.6.3 主轴—网络状城市空间形态108-109
- 6.6.4 城市主副商业中心共存的布局结构109-110
- 6.7 可持续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策略110-111
- 6.7.1 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西安城市交通体系110
- 6.7.2 推广公共租赁自行车110
- 6.7.3 适度和合理使用小汽车110-111
- 6.7.4 重视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111
- 6.7.5 合理布局立体停车场111
- 6.7.6 整合郊区单位班车资源111
- 6.7.7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111
- 6.8 小结111-113
- 第七章 可持续性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探究113-119
- 7.1 可持续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评价理念113-115
- 7.1.1 活力性113
- 7.1.2 感知性113
- 7.1.3 适宜性113-114
- 7.1.4 可达性114
- 7.1.6 效率性114
- 7.1.7 公平性114-115
- 7.1.8 时代性115
- 7.2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可持续模式115-117
- 7.2.1 城市空间结构的可持续概念辨析115-116
- 7.2.2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可持续模式构建的策略116
- 7.2.3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16-117
- 7.3 小结117-119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119-121
- 8.1 主要结论119-120
- 8.2 创新之处120
- 8.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20-121
- 参考文献121-13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33-135
- 致谢1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碧寒;沈凡卜;;北京都市区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及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11年04期
2 牛来颖;;《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读后[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04期
3 王雅君;;城市色彩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闵敏;;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主流文化核心内涵的巨变[J];大家;2011年16期
5 耿波;;超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初的“神奇巴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6 朱君;;浅议大学城对城市文化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7 日野正,
本文编号:412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1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