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西双版纳傣语地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4:06

  本文关键词:西双版纳傣语地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傣语地名特征 语词特点 历时和共时层次 傣族文化事项 傣语地名规范化


【摘要】: 少数民族地名是中国地名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述了西双版纳傣语地名的特征,语词结构和类型结构,命名理据及其分类,地名的共时状况和历时演变层次,傣语地名与傣族文化(自然环境、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傣语地名规范化的历程,规范化中存在的问题和规范化的原则、措施等问题。全文共有七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简要地介绍了研究傣语地名的意义(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文化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简单地勾勒了地名学的基本理论、傣族历史文化概况和建制沿革等。 第二章首先描述了西双版纳地名概况,然后从跨界性、空间分布差异性、多重性、多样性、混合性以及语词的特殊性等五个角度着重阐述了傣语地名的特征。 第三章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结合起来,详细地分析了傣语地名的语词结构、类型结构及其分类以及傣语地名词汇特点、语音特点和傣语地名的同名现象、傣语地名命名的理据和傣语命名法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傣语地名与同语族、语支的壮语、泰语地名的共性和差异,论述了三种地名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三种变化趋势,并试图从一些通名词的分布特点、频率、意义变化方式探究这些民族历史上的族源关系和迁徙方向。 第四章从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系统地阐述了傣语地名的共时状况和历时发展演变的过程,特别是结合傣语中的汉语和巴利语借词分析了傣语地名通名的历史层次,经过梳理,我们将傣族通名和地名划为六个时间层次,即百越语地名层次、壮侗语地名层次、古汉语借词层次、傣泰语地名层次、西双版纳特殊地名层次和近现代汉语借词层次。 第五章从傣族文化对傣语地名的影响和傣语地名反映傣族文化(傣族居住环境、傣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民族迁徙、族称)两个方面论述了傣语地名与傣族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共分为五节,,第一节用统计的手段论述了傣语地名与傣族居住环境,尤其是傣语地名与傣族村落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傣语地名与傣族生存方式和西双版纳的物产之间的关系,认为一个民族的地名的命名与该民族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关系最为密切;第二节也以统计的手段详细论述了傣语地名与傣族社会制度之间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傣语地名与傣族封建劳役、傣语地名与傣族土地关系、傣语地名和傣族官级制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是本文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以前尚未有相关成果出现。第三节论述了傣语地名与傣族宗教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傣语地名分析了傣族两种宗教间的斗争和小乘佛教的传播路线等问题;第四节我们联系壮语、泰语的常用词和地名通名,论述了傣族的迁徙情况,提出傣族是从两广地区经过越南和云南的边界进入老挝和泰国北部地区,然后再进入云南的观点,这可能是本文最有争议的地方,也是笔者对傣族迁徙问题的一种思考;第六节 则利用傣语中保留的各少数民族或族群的族称考证了几个未识别民族的族属、 迁徙传说、西双版纳几个主要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和回族、景颇族的命名理据。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傣语地名与傣族文化之间以及西双版纳各民族之 间的关系。 第六章从规范化角度着眼,对傣语地名规范化的历程(分为汉族文献记载 阶段、民族调查阶段、文字改革阶段、地名调查阶段)、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傣 语地名非规范现象(语音对应不严格、同音不同译、同译不同音)及地名规范 原则(通名优先原则、三避免原则、名从主人原则、语音对应原则)进行了详 细的论述,指出地名规范化始终存在着两种力量,即自发的规范需要和自觉的 规范努力,这两种力量是地名自身稳定性和语言发展双重因素作用的产物,因 此地名需要人为的规范。文章最后针对傣语的不规范化现象提出了一些具体有 效的规范措施。
【关键词】:傣语地名特征 语词特点 历时和共时层次 傣族文化事项 傣语地名规范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927
【目录】:
  • 绪论14-18
  • 0.1 选题的意义14-15
  • 0.2 傣语地名研究动态15-16
  • 0.3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16
  • 0.4 主要研方法16-18
  • 第一章 地名学基本问题和傣族文化概说18-23
  • 1.1 地名的基本问题18-19
  • 1.1.1 地名18-19
  • 1.1.2 地名学19
  • 1.2 傣族的历史和现状19-22
  • 1.2.1 傣族现状概说19-20
  • 1.2.2 傣族历史文化概况20-22
  • 1.3 西双版纳地理概况与建制沿革22-23
  • 1.3.1 西双版纳地理概述22
  • 1.3.2 历史上西双版纳建制沿革22-23
  • 第二章 西双版纳傣语地名及其特性23-30
  • 2.1 西双版纳地名概况23-25
  • 2.2 傣语地名特征25-30
  • 2.2.1 跨界性25-26
  • 2.2.2 多重性26
  • 2.2.3 空间层次性26-28
  • 2.2.4 混合性28
  • 2.2.5 傣语地名语词上的特性28-30
  • 第三章 傣语地名语词结构和命名法30-55
  • 3.1 傣语地名的语词结构30-39
  • 3.1.1 语法结构30-33
  • 3.1.2 类型结构33-35
  • 3.1.3 傣语地名的构词法和造词法35-39
  • 3.2 傣语地名的语音和词汇39-45
  • 3.2.1 傣语地名中的两个特殊语音现象39-40
  • 3.2.2 傣语地名的语源40-42
  • 3.2.3 傣语地名中的同音词42
  • 3.2.4 傣语地名的同名现象分析42-45
  • 3.3 傣语地名的命名法45-50
  • 3.3.1 傣语地名命名法特点45-46
  • 3.3.2 傣语地名命名法分类46-48
  • 3.3.3 傣语地名命名法的演变48-50
  • 3.4 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与壮语、泰语地名的比较50-55
  • 3.4.1 傣语地名与壮语、泰语地名的比较50-53
  • 3.4.2 同语族语言地名比较所揭示的文化差异和变化趋势53-55
  • 第四章 傣语地名层次分析55-64
  • 4.1 地名层次概说55-56
  • 4.2 傣语地名的共时层次56-58
  • 4.3 傣语地名的历时层次58-64
  • 第五章 傣语地名与傣族文化64-116
  • 5.1 傣族自然生态、物质文化与傣语地名64-72
  • 5.1.1 傣语地名与傣族居住环境64-68
  • 5.1.2 傣语地名与自然环境68-69
  • 5.1.3 傣语地名与傣族的物质文化生活69-72
  • 5.2 傣族社会制度与傣语地名72-82
  • 5.2.1 西双版纳的份地制和等级制度73-74
  • 5.2.2 傣族封建领主制和土地制度与傣语地名74-82
  • 5.3 傣族宗教与傣语地名82-91
  • 5.3.1 傣族原始宗教与地名82-83
  • 5.3.2 小乘佛教与傣族地名83-87
  • 5.3.3 从傣语地名看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传播87-88
  • 5.3.4 《佛祖巡游记》地名研究88-91
  • 5.4 傣语地名与民族迁徙91-110
  • 5.4.1 壮、泰、傣地名比较与傣族的大规模迁徙92-108
  • 5.4.2 傣语地名与傣族的小规模迁徙108-110
  • 5.5 傣语地名与族称考辩110-116
  • 5.5.1 地名中所见的西双版纳民族族称110-112
  • 5.5.2 与族称有关的几个问题112-116
  • 第六章 傣语地名规范化刍议116-132
  • 6.1 地名规范化概述116-118
  • 6.2 傣语地名汉译规范化进程和问题118-121
  • 6.2.1 汉族历史文献中的傣语地名汉语译写问题118
  • 6.2.2 傣语历史调查中傣语地名的汉语译写问题118-119
  • 6.2.3 新傣文的创制客观上为汉译规范化奠定了基础119
  • 6.2.4 傣语地名调查中傣语地名汉语译写问题119-121
  • 6.3 傣语地名汉译中基本原则121-124
  • 6.4 傣语地名规范化的内容和措施124-132
  • 6.4.1 地名自身语音标准化124
  • 6.4.2 傣语地名类型结构规范化124-125
  • 6.4.3 傣语地名汉语译写规范化125-129
  • 6.4.4 傣语通名和常用词汉译表129-132
  • 结语132-133
  • 参考文献133-136
  • 附录136-142
  • 发表论文目录142-144
  • 作者声明14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劲荣;张琪;;澜沧拉祜语村寨名的词汇系统[J];民族语文;2011年06期

2 杨妮妮;;论“勐”[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f3华;;傣族地名在普洱少数民族地名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秀丽;锡林郭勒盟地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琪;澜沧拉祜语村寨名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贺义宏;六安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沈媛;宣威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周倩;沈阳公交车站名称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阿孜古丽·艾山;史诗《玛纳斯》中的地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8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678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