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清以降滇中槽子河流域的区际移民与环境变迁

发布时间:2017-09-06 13:17

  本文关键词:清以降滇中槽子河流域的区际移民与环境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区际移民 经济生活 文化行为 环境变迁 槽子河流域 沿河村


【摘要】:本文作为云南省内山区移民与环境变迁的个案研究,以伊懋可、杨煜达提出的西南山地研究可以“中小流域”作为研究单元的理论基础上,选定峨山槽子河流域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实地调查访谈、碑刻文献搜集相结合等方法,从长时段流域内村际移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行为分析山区移民与环境变迁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并透视其背后的文化反应,以便更加全面细致地认识山区移民与环境互动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论文上篇着重移民理论的思考,对区际移民、山区移民等概念进行详实界定,并阐述沿河村的移民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移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理论。中篇从移民的经济行为阐述山区村际移民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变迁的关系。这种因当地民族人口增加而向附近田地宽余的半山区、山区的移民,带来了本地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农业生产和矿业开发等,不断塑造着新的山地景观。他们在改造山地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变和影响着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敲响了环境恶化的警钟。下篇从文化维度研究山区移民文化与环境互动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坝区移民在移居山区的土著化过程中,往往把坝区的风俗及文化活动移植于山区。在强行推广儒家文化时,山区村落存在暂时性的汉文化“间歇期”,直至清末,以儒学为主导的汉文化“反客为主”,在山区聚落占主导地位。这其中区际移民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地方精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我们发现,在移民改造环境的过程中,环境也影响着移民。任何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行为都是移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槽子河流域山区的开发首先是原住民改变环境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是原住民不断变化而适应环境的过程。而区际移民的到来,在短短三百年来的时间里,就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生态景观,使其从河畔的森林景观演变成了现在的农田——聚落——森林交错的农业景观。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文化在流域内的广泛传播与发展,促使着人们的文化行为朝着“汉化”的模式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人造环境。总之,不论是自然环境的恶化,还是人文环境的改变,都是区际移民移迁至山区定居后发生的重大改变。
【关键词】:区际移民 经济生活 文化行为 环境变迁 槽子河流域 沿河村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901.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31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23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23-26
  • 四、研究方法与尺度26-27
  • 五、研究思路与框架27-31
  • 上篇 山区移民与环境变迁理论思考31-67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移民理论的思考32-44
  • 第一节 考察缘起与考察地点简介32-35
  • 第二节 区际移民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的思考35-44
  • 第二章 区际移民与环境变迁的理论探索44-47
  • 第一节 移民与生态环境44-45
  • 第二节 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45-47
  • 第三章 沿河村山区移民与环境变迁47-67
  • 第一节 移民的背景与可能性47-49
  • 第二节 沿河村移民的迁入过程49-58
  • 第三节 移民过程与环境变迁58-61
  • 第四节 流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1-63
  • 第五节 附论:流域内的区际移民与原住民63-67
  • 中篇 移民生产与自然环境变迁67-125
  • 第四章 山区农村聚落与环境变迁69-92
  • 第一节 聚落成因与自然环境71-78
  • 第二节 聚落地名与环境变迁78-88
  • 第三节 聚落土地利用与环境变迁88-90
  • 本章小结90-92
  • 第五章 槽子河流域农业生产与环境变迁92-112
  • 第一节 农业垦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92-99
  • 第二节 水利建设与生态变迁99-103
  • 第三节 野生动植物减少与农业生态系统单一103-109
  • 本章小结109-112
  • 第六章 槽子河流域矿业经济与自然环境变迁112-125
  • 第一节 矿业兴衰与自然环境变迁113-117
  • 第二节 矿业污染与自然环境变迁117-122
  • 本章小结122-125
  • 下篇 移民文化与人文环境变迁125-161
  • 第七章 槽子河流域移民文化环境的构成及其成长126-144
  • 第一节 清代以前山区少数民族的定居127-129
  • 第二节 清代以来的文化发生变迁129-136
  • 第三节 清末以来的文化自觉变迁136-141
  • 本章小结141-144
  • 第八章 山区文化环境变迁的原因144-156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国家控制下的山区开发144-147
  • 第二节 清代民国山地社会的实践以及地方权威的形成147-153
  • 第三节 地方对国家的文化响应153-154
  • 本章小结154-156
  • 第九章 流域内移民生产——文化环境变迁的驱动机制156-161
  • 第一节 变迁概观156-158
  • 第二节 环境变迁的驱动机制158-161
  • 结语161-162
  • 余论162-165
  • 田野考察记165-168
  • 附录168-190
  • 参考文献190-202
  • 后记202-20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度,申元村;坡地过程及退化坡地恢复整治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为例[J];地理学报;1998年02期

2 石岛纪之;;近代云南的地域史[J];读书;2006年04期

3 王建革;人口、制度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变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张芳;;明清时期南方山区的垦殖及其影响[J];古今农业;1995年04期

5 张芳;清代四川的冬水田[J];古今农业;1997年01期

6 曹玲;明清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4年02期

7 李军;段伟;;移民与生态关系——以清代云南为案例[J];古今农业;2009年02期

8 李晓斌;清代云南汉族移民迁徙模式的转变及其对云南开发进程与文化交流的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9 谢万里;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特点[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10 萧平汉;;从《王船山家谱》看清代人口与婚姻[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本文编号:803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803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