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河湟”地理概念变迁考

发布时间:2017-09-07 21:07

  本文关键词:“河湟”地理概念变迁考


  更多相关文章: “河湟” 地理概念 变迁


【摘要】:"河湟"这一地理概念,大致经历了汉代构建时期、唐代扩展时期和宋代以后复原时期三个阶段。汉代,随着中原王朝疆土西拓,"河湟"表述得以构建,但早期"河湟"内涵并不清晰;唐代,由于"河湟"地区本身战略地位的变化,"河湟"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内涵更加的抽象化,指代的地域范围也更加的泛化和模糊;宋代以后,随着"河湟"边防地位的下降,其内涵也趋于向本体回归,最终成为今青海、甘肃两省黄河与湟水交汇区域的普遍代称。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关键词】“河湟” 地理概念 变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两千年来西北地区灾荒与灾害地理研究”(10JJD790035)
【分类号】:K928.9
【正文快照】: 提及“河湟”,一般会理解为今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黄河和湟水交汇的这块区域。在多数论及甘青史地的著述中,此种表述似乎已成为常态。譬如,吕卓民认为,“河湟,即位于今青海省东部的黄河谷地以及其支流湟水谷地”[1];周宏伟认为,“河湟地区,是指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附近的黄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普选;明清河湟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2 杨富学;张海娟;;蒙古豳王家族与元代西北边防[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02期

3 周宏伟;秦汉时期河湟地区的农业开发[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02期

4 吕卓民;明代河西、河湟屯垦区的水利建设[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5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6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7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8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9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10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4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6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7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8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二)[J];敦煌研究;1982年02期

2 耿世民;张宝玺;;元回鹘文《重修文殊寺碑》初释[J];考古学报;1986年02期

3 武沐,王希隆;试论明清时期河湟文化的特质与功能[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段继业;青海小城镇起源的几种类型[J];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5 高自厚;撒里畏吾与蒙古宗王出伯——裕固族源流中蒙古支系的由来、演变及其重大影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巧哲;;河湟艺术家[J];雪莲;2012年01期

2 马建华;;河湟汉族婚礼中的惜别歌[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孔祥馥;;试析河湟“花儿”语言中蕴涵的民俗文化现象[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戴燕;古代河湟区域文化溯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5 彭措;西北汉族河湟支系的形成及人文特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刘会彬;;河湟印象·诗配画[J];雪莲;2014年02期

7 ;“河湟风情”栏约稿启事[J];雪莲;2011年03期

8 王景珊;;河湟百家[J];雪莲;2012年02期

9 王文韬;河湟“少年”音乐探析──兼及“少年”、“花儿”的名与实[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马桂花;;浅谈河湟“花儿”的艺术魅力及其保护与发展[J];青海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宗福;;论河湟皮影戏展演中的口头程式[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宗福;河湟民间文艺资料编纂的多重意义价值[N];青海日报;2014年

2 文华;河湟民族与文化特征[N];青海日报;2011年

3 王海燕;走进河湟文化长廊[N];青海日报;2001年

4 武沐 王希隆;多元共存 兼容并蓄[N];中国民族报;2001年

5 记者 昂欠 斌林 成君;喜看河湟起彩虹[N];海东时报;2012年

6 官文华;河湟早期的人类活动(下)[N];青海日报;2011年

7 马生庆 周灵芝;河湟民俗文化助推海东旅游实现“开门红”[N];西海农民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梅英;河湟特色旅游业撩起绚丽面纱[N];海东时报;2012年

9 蒲生华;祛祟禳灾——河湟汉族的婚礼歌[N];青海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尚众邦;开启旅游发展思路 “金钥匙”加快建设河湟旅游强区[N];西海农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进虎;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会交往特点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向红伟;明代河湟洮岷政治地理结构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生寅;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明清河湟土司[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芳;清代民族贸易与青海河湟地方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曹树兰;明清时期河湟流域寺族的形成与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勉卫忠;清末民初河湟回藏贸易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李玉英;河湟皮影戏的程式与表演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09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809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