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历史层累视角下的地方形成机制探讨——以北京东高村镇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4 00:21

  本文关键词:历史层累视角下的地方形成机制探讨——以北京东高村镇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 地方形成 历史层累 工业空间演替


【摘要】:在工业空间的演替过程中,地方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地理学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多琳·梅西地方历史层累理论,以北京平谷东高村镇为例,采用访谈方法,调查当地不同时期和同时期内各种动力对该镇地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资本作用和提琴技艺传承的能动性是决定东高村镇是否保持地方性的关键。本文认为:第一,一个地方历史层累的过程可以视为资本在当地的积累过程。第二,经济层与文化层的互动,以及多元主体的进入,使得原本不构成地方性的制琴技艺,试图转化成为地方性知识传承创新系统。第三,地方还由层内不同行动者与资本结构的博弈产生,一旦行动者无法突破资本结构的束缚,将导致地方性削弱。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地方 地方形成 历史层累 工业空间演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50114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K901.6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型,由此带来人们对工业空间演替的日益关注。梅西(Doreen Massey)将工业空间的变化视为一种社会的变化过程,认为工业的重振过程就是一个重塑社会关系的过程。她以英国工业为例,认为当地经济结构可以视为一层(layer)一层积累的结果,每一轮投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顺英;周尚意;;浅析文本在地方性形成中的作用——对近年文化地理学核心刊物中相关文章的梳理[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2 周尚意;杨鸿雁;孔翔;;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3 李蕾蕾;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陈孝杨;;人文地理学的课程知识体系与教学定位——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卫华;;论民族文学创作中的空间书写[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4 屈荣英;;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乔伊斯的《小云朵》[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朱z,

本文编号:908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908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