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饶宗颐古地理研究的三个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30 14:35

  本文关键词:饶宗颐古地理研究的三个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饶宗颐 历史地理 古史研究


【摘要】:饶宗颐先生观察历史,向来重视地理问题,很早便开始做历史地理研究。饶公历史地理研究有三个特点:注重上古时代的历史地理问题、善于运用"三重证据法"、具有宽广的空间视野。饶公对于上古时代的历史地理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饶宗颐 历史地理 古史研究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地理对于历史来说是舞台,但又不只是舞台,地理也是历史的角色、要素和特征。一件事情是发生在百尺之内还是千里之外,其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空间尺度不可忽略。更何况,大地本不是均匀的一块,山川形势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事件的来龙去脉。讲历史,如果不讲地理,那只是说了一件抽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汉文;;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德言”说[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王志峰;;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冯俊杰先生戏曲研究述评[J];戏曲研究;2008年02期

3 王齐洲;;“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陈荣军;;二重证据法考论[J];求索;2008年04期

5 谢维扬;;徐中舒先生读古史方法的一些启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陈民镇;;清华简《保训》疑UN举例(三则)[J];四川文物;2012年01期

7 熊良智;;战国楚简的出土与先秦“情”与“志”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8 钟之顺;;由清华简《楚居》再论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兼及对楚人始居地的思考[J];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陈民镇;;上甲微史迹传说钩沉——兼说清华简《保训》“微假中于河”[J];史学月刊;2013年04期

10 辛德勇;;谈历史上首次出土的简牍文献——《茂陵书》[J];文史哲;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磊;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朱晨;秦封泥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郭旭东;卜辞与殷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冬冬;20世纪以来出土简牍(含帛书)年代学暨简牍书署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振峰;甲骨卜辞与殷商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付林鹏;两周乐官的文化职能与文学活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代生;考古发现与楚辞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阳;《诗经·唐风》主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韬;夏商周时期长江上、中游族群分布与迁徙[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刘书惠;部分出土文献中的神话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娜;《诗经》图腾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2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2期

3 ;《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出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王有德;再谈唐代轮台问题——兼与林必成同志商榷[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Ki-Suklee;Hae Un Rii;钟;;南朝鲜地理现状[J];人文地理;1988年02期

6 邹逸麟,张修桂;上海港的历史地理[J];自然杂志;1993年02期

7 许德庆;;近十年来国内河西地区历史地理研究概述[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刘正刚;从中原到岭南——陈代光教授的历史地理研究[J];岭南文史;2001年01期

9 蒋晓春;系统深入研究三峡地区历史地理的第一本书——评《长江三峡地区历史地理之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4期

10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元文;;竖沙煮盐历史地理考[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高传棋;;如何重建台湾境内的小区域历史地理[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吴宏岐;王豫北;郭用和;;濮阳地区若干历史地理问题考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昌远;;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的历史地理看偃师商城遗址为汤都西亳[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桥驿;;《中国都城辞典》前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康为民;;《水经注》中的偃师水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郭声波;;宋《蜀川胜概图》成都平原地名考释[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令福;;秦都咸阳兴起的历史地理背景[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陈刚;;六朝时期长江建康河段的历史地理概貌及其变迁——以历史文献中“涛水入石头”及“广陵涌潮”、“牛渚春潮”现象的考察为中心[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强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从“虔诚的时间后代”到“坚定的空间居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供稿;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宏伟;洞悉一座城市的血肉[N];文艺报;2008年

4 记者  梁玉雨 宋李莉;北纬30°线 雅安的魅力线?[N];雅安日报;2006年

5 徐冉;探讨我国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的真实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肖丽;石佛寺、砖塔胡同与《胡同九章》[N];光明日报;2007年

7 早报记者 石剑峰;“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受到很大政治压力”[N];东方早报;2011年

8 徐煜;徜徉于历史与文化的长河[N];文艺报;2007年

9 吴光范;阳关道与南方丝绸之路[N];云南日报;2006年

10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向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N];文汇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凯;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2 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冯文勇;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周运中;苏皖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三峰;2000~2012年中国大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发展[D];扬州大学;2013年

2 朱喜乐;许昌历史地理三论[D];郑州大学;2010年

3 孔艳;明清时期湘江长沙段历史地理问题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红帅;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奥佳(Zakharenka Volha);十七世纪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名考察[D];复旦大学;2012年

6 高一萍;秦汉马邑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肖爱玲;徐州城市历史地理浅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骆一峰;古史山东郡县命名规律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会娟;明清时期桂林城若干历史地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欢;隋唐长安城南地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8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948780.html

上一篇:融入班夫的湖光山色  
下一篇:探秘哀牢山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