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温泉旅游的历史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20:19

  本文关键词:中国温泉旅游的历史地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代温泉旅游 温泉资源 温泉旅游者 温泉旅游地 时空演化 中国


【摘要】:本文以古代温泉旅游为研究范畴,采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对温泉旅游及其构成要素的发展演化进行了描述与解释,并揭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 中国古代温泉旅游是融观光审美、康体疗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康体疗养是温泉旅游的特色所在。古代温泉旅游萌生于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较大发展,这一时期温泉旅游者主要为帝王和皇室贵族。唐代是古代帝王温泉旅游的巅峰,宋代主要温泉旅游群体实现了由帝王、皇室贵族向文人士大夫的转变,温泉旅游已成为一种观光审美与康体疗养相结合的旅游活动。明清时期是温泉旅游的繁盛期,温泉旅游者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并开始下移至平民百姓,温泉旅游逐渐走向大众化。 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中国开发利用温泉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距今2500—3000年的《诗经》时代。温泉的开发利用状况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关,古代开发利用温泉的主要形式是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和旅游利用。古代见载于文献的温泉数量持续增长,且随时间推移呈现快速增长之势。温泉资源的空间演化具有以下规律:分布地由中原向四周扩展、分布重心东移南迁,东南多于西北;社会需求与区域发展过程是影响温泉资源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 温泉旅游景观是游人观赏的主要对象,它包括温泉景观本身和温泉景观组合。温泉景观是由泉源、泉水运动状态、颜色、温泉生物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古代温泉景区内部景观组合体现为温泉水体与山石、植被、建筑等单体景观的组合,从而呈现出一种流畅柔美、富于自然韵致的古典园林景象。一些优美的温泉景观成为地方著名景观,与其他代表性名胜形成“八景、十景、十二景”等地域名胜组景。古代温泉旅游景观及其组合对现代温泉旅游开发、温泉旅游者的游览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温泉旅游地是温泉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古代温泉旅游地按服务对象分为皇家温泉旅游地和大众温泉旅游地两大类型,二者在旅游服务设施的规模、等级上有很大的差别。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由温泉泉源与服务设施、温泉聚落和温泉旅游地环境三个圈层构成。古代温泉旅游地的开发模式基本是“政府主导型”,它的发展演化过程划分为原始阶段、初步扩张阶段、快速扩张阶段、成熟稳定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在空间上是一种由温泉泉源为中心,温泉旅游设施与活动由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扩散的过程。温泉旅游地的时空间演化反映了温泉旅游活动的空间扩散过程。古代温泉旅游地的空间演化具有以下规律:分布地由北向南扩展、分布重心南移,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藕合关系,近城市性。温泉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以及政府行为是影响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 温泉旅游者是温泉旅游活动的主体。古代温泉旅游者有帝王、文人士大夫、宗教信徒、平民百姓等四种类型,以帝王和文人士大夫为主,并经历了一个从上层群体到下层群体的下移过程。康体疗养和游览观光是温泉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古代温泉旅游者出游集中于秋、冬季节。帝王把温泉旅游作为休闲疗养、避寒的重要方式,在温泉地逗留时间较长;文士的温泉旅游含有较多观光游览的成分,在温泉地逗留时间较短;平民百姓的温泉旅游多是与冶游、岁时节令游乐相结合。古代温泉旅游者的旅游空间范围多为中小尺度,帝王的空间行为主要表现为往返于都城与温泉地之间,文人士大夫的空间行为则是采用线型旅游模式。
【关键词】:古代温泉旅游 温泉资源 温泉旅游者 温泉旅游地 时空演化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928.9;F592.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1. 绪论14-36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4-21
  • 1.1.1 选题缘由14-16
  • 1.1.2 研究意义16-17
  • 1.1.3 基本概念界定17-2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21-2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24-32
  • 1.2.3 研究评述32-33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3-36
  • 2. 温泉资源36-57
  • 2.1 温泉形成原因36-38
  • 2.1.1 阴阳两极说36
  • 2.1.2 矿石燃烧说36-37
  • 2.1.3 性本然说37
  • 2.1.4 火山说37-38
  • 2.2 温泉资源类型38-41
  • 2.2.1 按温度划分38-39
  • 2.2.2 按化学成分划分39-41
  • 2.2.3 按泉水运动状态划分41
  • 2.3 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形式41-45
  • 2.3.1 医疗保健42-43
  • 2.3.2 工农业生产43-44
  • 2.3.3 旅游利用44-45
  • 2.4 温泉资源的时空分布45-53
  • 2.4.1 秦至南北朝时期温泉资源的空间分布45-48
  • 2.4.2 唐宋时期温泉资源的空间分布48-49
  • 2.4.3 明清时期温泉资源的空间分布49-53
  • 2.5 温泉旅游资源53-57
  • 2.5.1 旅游资源概念辨析53-55
  • 2.5.2 温泉资源与温泉旅游资源的异同55-57
  • 3. 温泉旅游景观及其组合57-71
  • 3.1 温泉景观57-60
  • 3.1.1 温泉泉源57-58
  • 3.1.2 运动状态58-59
  • 3.1.3 温泉颜色59-60
  • 3.1.4 温泉生物60
  • 3.2 温泉景观组合60-67
  • 3.2.1 温泉景区内景观组合60-63
  • 3.2.2 温泉景观与地域名胜组景63-67
  • 3.3 古代温泉旅游景观的借鉴意义67-71
  • 3.3.1 对温泉旅游开发的借鉴意义67-68
  • 3.3.2 对温泉游览活动的借鉴意义68-69
  • 3.3.3 对温泉旅游宣传的借鉴意义69-71
  • 4. 温泉旅游地71-95
  • 4.1 温泉旅游地的类型与空间特征71-76
  • 4.1.1 温泉旅游地的类型71-72
  • 4.1.2 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结构72-73
  • 4.1.3 温泉旅游地的发展演化73-76
  • 4.2 温泉旅游服务设施76-84
  • 4.2.1 沐浴设施76-79
  • 4.2.2 观光设施79-82
  • 4.2.3 住宿设施82-84
  • 4.3 温泉旅游地的时空分布84-95
  • 4.3.1 秦至南北朝时期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84-86
  • 4.3.2 唐宋时期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86-89
  • 4.3.3 明清时期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89-95
  • 5. 温泉旅游者95-132
  • 5.1 温泉旅游者类型95-110
  • 5.1.1 帝王95-102
  • 5.1.2 文人士大夫102-107
  • 5.1.3 宗教信徒107-109
  • 5.1.4 平民百姓109-110
  • 5.2 温泉旅游观110-120
  • 5.2.1 温泉旅游动机111-113
  • 5.2.2 温泉审美观113-117
  • 5.2.3 温泉沐浴观117-120
  • 5.3 温泉旅游者行为120-132
  • 5.3.1 旅游决策行为120-121
  • 5.3.2 旅游时间行为121-128
  • 5.3.3 旅游空间行为128-132
  • 6. 温泉旅游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132-144
  • 6.1 温泉资源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133-137
  • 6.1.1 温泉资源的时空演化规律133-136
  • 6.1.2 温泉资源时空演化的动力机制136-137
  • 6.2 温泉旅游地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137-141
  • 6.2.1 温泉旅游地的时空演化规律137-140
  • 6.2.2 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化的动力机制140-141
  • 6.3 温泉旅游者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141-144
  • 6.3.1 温泉旅游者的演化规律141-142
  • 6.3.2 温泉旅游者演化的动力机制142-144
  • 7. 结语144-148
  • 7.1 结论144-145
  • 7.2 余论145-148
  • 7.2.1 研究展望145-146
  • 7.2.2 不足之处146-148
  • 附表148-167
  • 附表1 秦至南北朝时期温泉分布表148-150
  • 附表2 唐宋时期温泉分布表150-154
  • 附表3 明清时期温泉分布表154-167
  • 参考文献167-179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179-180
  • 致谢180-1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必虎;徐霞客的生命路径(life path)及其区域景观多样性背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刘家信;《唐骊山宫图》考[J];地图;1999年02期

3 陈晓磬;;基于时空视角的旅游地理学内容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1期

4 何林福;论中国地方八景的起源、发展和旅游文化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2期

5 王艳平,山村顺次;中国温泉资源旅游利用形式的变迁及其开发现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6 林岚;许志晖;丁登山;;旅游者空间行为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7 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地理学报;1935年02期

8 周振鹤;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J];地理学报;1993年01期

9 贾文毓;;旅游地理学视域中的中国名胜组景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10 郭来喜,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研究;199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傅广海;四川省甘孜州温泉类型、成因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5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955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