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淮河上游政区的形成
本文关键词:汉唐时期淮河上游政区的形成
【摘要】:淮河上游(今河南东南部)的特殊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其政区格局的形成。从《禹贡》"九州"的理想区划,到东汉十三州刺史部,再到唐前期的道级区划,这一地区无不是荆、豫、扬三州或河南、淮南、山南(东)三道的分界区,大而化之则可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是"山川形便"原则在地方区划中的体现。安史之乱爆发后,淮河一线不再是一级地方区划的天然分界线,上游突破南北界限的政区产物是淮西镇和汝宁府。蔡州与申、光二州是淮河上游政区的基本组成部分,前者与后二者的形成过程又有明显不同。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淮河上游 蔡州 申州 光州 淮西镇 政区
【分类号】:K901.9
【正文快照】: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南阳桐柏县境内),至豫皖两省交界的洪河口为上游1,主要流经河南省东南部的驻马店、信阳两地区。这一地区南倚大别山、桐柏山两大山脉,北连黄淮平原,西接秦岭余脉,是两大南北分界标识秦岭与淮河的交汇地区。淮河上游的特殊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政区格局的形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孟龙;;汉成帝元延三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J];历史研究;2011年05期
2 胡阿祥;;六朝政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3 武强;;区域变迁背景下的唐代藩镇——以淮西节度使为例的分析[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02期
4 石泉,鲁西奇;魏晋南朝义阳郡沿革与地望考辨[J];江汉考古;1996年03期
5 何瑞云;秦颍川郡沿革考——并与谭其骧先生商榷陈郡问题[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6 陈健梅;;魏吴对峙中魏国的攻防体系与战略目标——基于行政区与军事区的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3期
7 后晓荣;;秦统一初年置三十六郡考[J];殷都学刊;2006年01期
8 阎晓君;《奏谳书》所反映的汉初政区地理与司法管辖——张家山汉简研究之三[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胡阿祥;六朝政区增置滥置述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3期
10 李守清;《秦郡新考》辨正[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天改;明代以来河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1368-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2 何慕;秦代政区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周晓陆;秦封泥所见安徽史料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后晓荣;;秦政区地理研究简史[A];中国秦文化研究(2011第1期总第1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明;两汉“州”的司法职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明慧;简牍所见秦汉诉讼制度[D];苏州大学;2007年
3 隋树坤;辛传所载唐才子地理分布初探与地域诗歌关系浅析[D];南京大学;2015年
4 赵振海;渤海地理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梅芳;两《唐书·列女传》与《宋史·列女传》之承续与流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敏;南北交流中的王褒[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孙雅婷;《史记》“寓论断于序事”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薛大林;王鸣盛的唐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朱春雨;《層退,
本文编号:989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98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