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_张斯桂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4 20:16

  本文关键词:张斯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探源古迹汉时夸,继世重乘博望槎;风怒有声云有影,天临无地客无家;水中照怪怀温峤,海上移情忆伯牙;跃浪鱼龙喷沫起,如开万顷白莲花;11月30日,中国首届驻日使团乘坐“海安”号军舰;缥渺仙山路竟通,停舟未信引回风;烟岚万叠波千顷,不在诗中即画中;张斯桂此时也赋诗和之:;小泊长崎两三天,海隅风景也鲜妍;四围山色青浮黛,一镜波光翠贴奁;检点洪炉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探源古迹汉时夸,继世重乘博望槎。

风怒有声云有影,天临无地客无家。

水中照怪怀温峤,海上移情忆伯牙。

跃浪鱼龙喷沫起,如开万顷白莲花。①

11月30日,中国首届驻日使团乘坐“海安”号军舰缓缓驶入长崎港。何如璋对长崎港地理景色有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港势斜趋东南,蜿蜒数十里,如游龙戏海。尽处名野母崎,北则群岛错布,大小五六,山骨苍秀,林木森然,雨后岚翠欲滴,残冬如春夏时。沿岛徐行,恍入山阴道中,应接不暇。古所谓“三神山”,是耶非耶?②他又即兴赋诗一首:

缥渺仙山路竟通,停舟未信引回风。

烟岚万叠波千顷,不在诗中即画中。③

张斯桂此时也赋诗和之:

小泊长崎两三天,海隅风景也鲜妍。

四围山色青浮黛,一镜波光翠贴奁。

检点洪炉添兽炭,往来番船走蛮烟。

停桡借问横滨路,报道前程尚几千。④

长崎炮台此时施放礼炮二十一响,并升起龙旗向中国公使团致敬。中国军舰“海安”号也施放礼炮回敬日方。①第二天,何如璋与张斯桂一起登岸视察了长崎华商居住的“唐馆”,旅日华侨见到中国公使非常亲热,何如璋在《使东杂咏》中写道: ①

④ 参见张斯桂:《使东诗录》,《过黑水洋》,《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42页。 参见何如璋:《使东述略》,《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91页。 参见何如璋:《使东杂咏》,《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10页。 参见张斯桂:《使东诗录》,《泊长崎》,《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43页。

- 47 -

张斯桂研究

八闽两粤三江客,鼓棹相迎谊独亲。

笑问东游各情况,大家都是过来人。②

长崎街道比较繁华,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斯桂在《使东诗录》中有详细的描述:

祓除官道净无暇,白石平铺衬白沙。

画舰低敲金屈戌,歌楼近接玉钩斜。

街横十字车轮滑,路阔三弓屐齿哗。

一阵腥风吹入市,担头盈尺卖龙虾。③

当张斯桂一行前往中国会馆天妃宫进香时,日本人“观者如堵”,因为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官方代表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汉官威仪,东人见所未见”,难怪“观宾国若狂”。他了解到长崎的华侨有近千人,“贸易虽广,获利甚微”。然后,他们参观了长崎市容,并询问西南战争情况。何如璋称赞平乱后明治政府“下令减租,其事甚美”。④

张斯桂等人于12月3日离开长崎,沿海进入平户后港。然后经长门海峡,泊下关,入日本内海。12月7日抵达神户,,又受到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这是因为“汉官威仪,见所未见,日人间有从西京、大阪百十里来观者,西人亦欢携妇孺,途为之塞”。⑤神户市民家家悬挂国旗,两岸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景象。很多儿童也手持彩旗夹道欢迎中国使团。何如璋对此有详细记载:

户户高悬画日旗,连宵华炬列千枝。 ① 何如璋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正是张(旗)入境时,礼行兵舶敬先施。声声祝炮环空响,早见黄龙上大旗。 参见何如璋:《使东杂 参见何如璋:《使东杂咏》,《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11页。

参见张斯桂:《使东诗录》,《游长崎闹市》,《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43页。

参见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36—137页。

参见何如璋:《使东述略》,《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91页。 咏》,《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11页。 ②③④⑤

48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飞觞忘拜东邻赐,错认春灯夜宴时。①

12月9日,张斯桂一行乘火车去大阪,一路风驰电掣,六七十里地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这可能是张斯桂等人第一次做火车,因此他们感到非常新鲜刺激。何如璋此时赋诗曰:

气吐长虹响疾雷,金堤矢直铁轮回。

云山过眼逾奔马,百里川原一响来。②

张斯桂和之曰:

器车一辆独参前,十辆安车节节连。

循轨不虞舆脱辐,御轮直拟箭离弦。

巧争牛马木流上,开到骅骝道路先。

从此飞腾成就日,教人难着祖生鞭。③

张斯桂等人游览了大阪城、天满宫及丰臣秀吉遗迹。12月10日又乘坐火车到京都,参观了日本天皇的皇宫。他们在紫宸殿上看到中国汉唐名臣的画像,深感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中土流风远矣哉”!当日傍晚他们在神户上船,经过懒户内海时曾遇风暴,“阴霿尽晦,海浪如山,机轮震荡,势极危险”。12月15日过骏河境,已能望见日本雄伟壮丽的富士山。④张斯桂此时写诗描写富士山:

将近横滨三百里,雪山高耸出云端。

群峰积翠中峰白,五月严冬六月寒。 ① 参见何如璋:《使东杂咏》,《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18页。此事还可参见1878年1月1日《申 参见何如璋:《使东杂咏》,《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18页。

参见刘雨珍编:《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1880年2月11日,增田贡与张斯桂笔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参见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37页。 报》。 ②③年,第694页。 ④

- 49 -

张斯桂研究

瑶草琪葩开正遍,琼楼玉宇到应难。

此身如在罗浮岭,万树梅花一样看。①

何如璋赋诗和张斯桂:

北峰积雪南峰火,烟絮纷纷逐浙波。

一样孱颜分冷热,山犹如此佘人何。②

12月16日中午,张斯桂等人抵达横滨,受到横滨华侨热烈欢迎。③日本炮台亦鸣礼炮欢迎。神奈川县令己准备好宾馆恭候。12月19日,何如璋派黄遵宪与麦嘉谛先赴东京打前站,面见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12月28日何如璋与张斯桂正式向日本明治天皇递交国书,由外务卿、宫内卿和式部头(皇宫典礼长)导入皇宫,见天皇“西服免冠,拱立殿中”。何如璋当面宣读国书,并由张斯桂向天皇递交国书。天皇双手接受国书,并命宫内卿致答词。④国书全文如下:

大清国大皇帝问大日本国大皇帝好。朕诞膺天命,寅绍丕基,眷念友邦,言归于好。兹特简二品顶戴升用翰林院侍讲何如璋为钦差出使大臣、三品顶戴即选知府张斯桂为副使,往驻贵国都城,并令亲赍国书,以表真心和好之据。朕知何如璋等和平通达,办理交涉事件,必能悉臻妥协。惟冀推诚相信,得以永臻友睦,共享升平,朕有厚望焉。

大清光绪三年七月初五日⑤

⑤ 参见张斯桂:《使东诗录》,《望雪山》,《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45页。 参见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37页。 参见1877年12月22日《申报》。 参见何如璋:《使东述略》,《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00—101页。 参见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清国钦差出使以来照会覆》。转引自刘雨珍编:《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页。

50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书后另附中国首届驻日使馆官员名单一份:

参赞官:黄遵宪

洋员: 麦嘉谛①

正领事官: 范锡朋

副理事官: 余隽

翻译官: 沈鼎钟、张宗良、潘任邦、冯昭炜

随员: 沈文荧、陈文史、廖锡恩、吴广霈、张鸿淇②、陈衍范、何定求、任

敬和、刘坤

亲属: 何其毅③、张子菁④、施积型、张德耀、罗贞意

又共仆役二十八人⑤

1878年元旦,中国驻日使团参加了日本皇宫举行的新年庆典。何如璋与张斯桂一起向天皇祝贺新年,“进退皆三鞠躬”。元旦前后,张斯桂等人还拜访了日本政府要员如太政官三条实美、岩仓具视,参议大久保利通、外务卿寺岛宗则以及前驻华公使柳原前光,并与各国公使来往应酬。何如璋在日记中写道:“东人来者,多自言修旧好之意。西人则以中华遣使为创举,各握手问道途,询风土,意殷殷然。”⑥

中国使团在东京使馆馆址未找妥前暂居于横滨宾馆。1878年1月15日,黄遵宪租下位于东京芝山增上寺内的月界院作为公使馆,并于1月23日自横滨宾馆搬入。虽然① 麦嘉谛是在张斯桂的建议下被聘为使团顾问。参见 Robert E.Speer Edited, A Missionary Pioneer in the Far East : A Memorial of Di vi a Bethune McCartee,New York::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1922, p163.转引自林智素:《走向中国近代化的尝试—张斯桂研究》,2009年浙江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③ 张鸿淇为张斯桂第三子。参见《慈东马径张氏宗谱第八卷》,民国十五年,永思堂木活字刻本,第58页。 何其毅为何如璋之子。参见刘雨珍编:《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戊寅笔话》,第九卷,第五十九话,天津:天津人民 张子菁为张鸿淇之子,张斯桂之孙。参见《慈东马径张氏宗谱第八卷》,民国十五年,永思堂木活字刻本,第115页。参见刘雨珍编: 其中张斯桂的仆役名叫郎升,何如璋童仆名叫范升。参见刘雨珍编:《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参见何如璋:《使东述略》,《走向世界丛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01页 出版社,2010年,第80页。 ④《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戊寅笔话》,第四卷,第三十话,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8页。 ⑤2010年,第31、92页。 ⑥

- 51 -

 

 

下载地址:张斯桂研究 -_图文30.Doc

  【】

最新搜索

张斯桂研究 -_图文

新发展理念公务员读本(试题及答案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习题及答案13

74操作系统期末考试A卷_图文

文秘英语大纲0603

轨迹规划大作业

三亿文库

关于裸婚的反方一辩开篇陈词

17工程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本文关键词:张斯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174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