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调和立国论》再研究
本文关键词:章士钊儒家特征的民主观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清华大学》 2004年
章士钊《调和立国论》再研究
郑英春
【摘要】:《调和立国论》是章士钊发表在《甲寅》月刊上的一篇重要文章,以它为名的调和论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理论,对此后的五四运动和中国政治思想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调和论越来越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相关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调和立国论》的解释不太准确,本文即尝试重新理解和评估其对象、内涵和意义。 本文第一章证明《调和立国论》针对丁佛言等进步党人的调和言论而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面临新的国际局势,日本以对德宣战为由侵占胶州湾。在此时刻,国内的进步党提出调和的政治主张,希望国民党人停止革命行动,维护国家的基本利益。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东京的革命党人在革命的方略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发生了分裂。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主张发动三次革命,组成中华革命党。以黄兴为首的部分温和派革命党人力主缓进,待机而动,这些温和派人士在世界大战爆发后组成欧事研究会,其部分成员也赞同暂时中止革命。章士钊此时加入了欧事研究会,并主办机关报《甲寅》杂志,他针对上述调和论,发表了《调和立国论》。 本文第二章重新解读《调和立国论》的内涵,揭示此文内容基本围绕调和论而展开。章士钊论证调和论是可行的政治原则,然而他认为丁佛言等人的调和观念是错误的,因而他以近代政治观念重新解释了调和论,指出调和政治是有抵力和让徳政治体制。这实际是要求在国内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政治势力,至少有强有力的反对党,从而建立真正的宪政。借此章士钊和丁佛言等人的调和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章重估调和论的价值,指出章氏表明了他对宪政的一贯信念,在对专制政体的批判中,消除了对袁世凯的幻想。调和立国论貌似妥协的言论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不妥协的革命精神,发挥了坚定革命党人革命信念,捍卫共和制尊严的作用。这说明章氏调和论不像有的研究者认为的是“强调矛盾的平衡,将中庸绝对化、理想化、扩大化”等,而是从思想根源寻找宪政制度在中国没有实现的原因,并寻找在中国建立真正的共和制度的方法。在捍卫共和制的斗争中,章士钊的调和论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深远意义值得后人深深铭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6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双林;;论前期“甲寅派”政治调和的意涵及思想来源[J];晋阳学刊;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丽娟;民初宪政危机中的政治调和思潮[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菲;章士钊政治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含平;;清末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三种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宪明;杨琥;;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勤,朱超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4 黄运丽;邹厚昌;;章士钊“农国论”评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5 马陵合;;民初国会与外债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吕雪飞;;浅析民初奉天省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出现的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朱成甲;;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的人生光辉——纪念李大钊就义80周年[J];北京党史;2007年03期
8 张子沙;李远乐;马纯英;;黄兴体育思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9 方敏;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左玉河;;章士钊“农国论”的民粹主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普莱斯;;同盟会的成立——人事与策略[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3 李智;王安平;;论抗战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潮[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沈晓敏;;陈炯明与致公党[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闫润鱼;;试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1890~1949)[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5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6 余元启;戴季陶的考铨思想及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晓娟;新闻舆论与民初政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秀娟;民国律师执业活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柳楠;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盛满;华侨参政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殷元霞;《正谊杂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韬;论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学;2011年
9 戴炜娜;论罗隆基的法治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肖小笑;民国时期中国致公党政治主张及实践的历史考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华清;从废学救国到苦学救国——青年章士钊在日本和英国的留学经历及其思想转变[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2 周基琛;章士钊的保守主义文化思想[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3 陈铁健;;不以成败说往事 ——白吉庵著 章士钊传》书后[J];百年潮;2004年06期
4 张曙光;论妥协[J];读书;1995年03期
5 邓丽兰;王红霞;;法政学者的宪政诉求——略论《太平洋》派学人的宪政思想(1917—1925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郭华清;章士钊批判封建专制的理论评析[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1期
7 郭华清;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传统文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期
8 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郭华清;调和为国:章士钊在《甲寅》日刊时期的政治思想[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王敏,张继良;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牟正甫;章士钊儒家特征的民主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华清;章士钊与《民立报》[J];安徽史学;1999年01期
2 郑超然;;章士钊与法国史研究[J];成功(教育);2007年06期
3 李怡;《甲寅》月刊: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思想先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4期
4 孙郁;孤桐老影[J];读书;2004年08期
5 章含之;;主席帮我找回父爱[J];爱情婚姻家庭(冷暖人生);2008年03期
6 敬三;异议三则[J];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06期
7 金梅;章士钊与鲁迅之间的历史公案──现代文化史札记[J];文学自由谈;1995年03期
8 汤小薇;;浮世零丁洋上客——章士钊的《澳门四绝》及其他[J];乡音;1999年08期
9 郭华清;章士钊与新文学运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9期
10 姚金果;陈独秀与章士钊的交往[J];党史文苑;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小站;;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认识——章士钊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一个方面[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2 杨琥;;严复与章士钊关于“民约论”的论争[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3 村田雄二郎;唐华全;朱文通;;理与力——李大钊的“平民主义”[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4 王德昭;;秦力山——从改良到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5 杨天石;;对黄兴等人的猛烈抨击——跋“真革命党员”的反黄传单[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6 刘培育;;名辩与逻辑、因明的比较研究——百年回顾与思考[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颜华东;;简评严复译介西方逻辑的历史贡献[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汤仁泽;;“革命言论之枢纽”——《苏报》[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9 邹小站;;民初宪法争衡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10 李廉德;;“泪痕血点垂胸臆”——初读诗人黄曾樾的《慈竹居诗抄》[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 虎 周 婧;[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韩淑芳;[N];中国档案报;2002年
3 启功;[N];人民日报;2000年
4 詹红旗;[N];中国档案报;2001年
5 ;[N];连云港日报;2010年
6 高鸿;[N];中国文物报;2010年
7 李有唐;[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汪德生;[N];江淮时报;2006年
9 李泰荣;[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蒋力;[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日;章士钊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黎红;“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D];南开大学;2003年
3 赵亚宏;《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培军;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建铭;民初(1912-1913)立法与行政关系的论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代莉;五四前后文化调和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朱联平;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党监督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闻丽;辛亥革命时期的政党观念[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路鹏程;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英春;章士钊《调和立国论》再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滕峰丽;从前、后《甲寅》看章士钊的思想转变(1914-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猛;学术与政治话语下章士钊报刊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蒋菲;章士钊政治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江程林;章士钊救国思想研究(1902-1927)[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慧施;章士钊在《民立报》时期宪政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7 董虹江;章士钊的政体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袁甜;《甲寅》杂志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牟正甫;章士钊儒家特征的民主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周逢琴;论章士钊的逻辑文[D];青岛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章士钊儒家特征的民主观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18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