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研究生院_硕士论文下载
本文关键词:华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1页
绪论 华察研究综述第11-18页
一、 华察研究回顾第13-15页
二、 华察研究现状的不足第15-16页
三、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华察生平考述第18-31页
第一节 丈夫志四方一为苍生起第18-24页
第一阶段(1497—1529):读书问学,交游广泛第18-20页
第二阶段(1529—1538):经济治国,崭露头角第20-21页
第三阶段(1538—1543):出使朝鲜,扬名海外第21-23页
第四阶段(1543—1545):执掌南院,广收名士第23-24页
第二节 闾阎多疾苦独抱忧民心第24-31页
第一阶段(1545—1553):侍奉亲老,岩居流芳第24-25页
第二阶段(1553—1568):救济乡民,,重建吟社第25-29页
第三阶段(1568—1574):追怀先贤,纂修宗谱第29-31页
第二章 华察主要文学交往及其影响第31-76页
第一节 华氏家族文人第31-48页
一、 华叔阳(附华仲亨、华师周、华师召)第31-33页
二、 华麟祥、华云父子第33-40页
三、 华夏(附华钥、华泮)第40-43页
四、 无锡华氏家族文化特点第43-48页
第二节 锡山四友:华察与施渐、姚咨、王懋明第48-55页
一、 施渐第48-50页
二、 姚咨第50-52页
三、 王懋明第52-55页
第三节 华察与碧山吟社第55-71页
一、 明代碧山吟社概述第55-63页
二、 禅与碧山吟社第63-68页
三、 华察与顾可久、王问第68-71页
第四节 华察与“唐宋派”、“后七子”第71-76页
一、 华察与“唐宋派”第71页
二、 华察与“后七子”第71-73页
三、 华察“学欧”第73-76页
第三章 缅怀至人理万物皆自然——华察诗歌思想内容第76-90页
第一节 求真任性的自适第76-81页
一、 自适是为求真第76-78页
二、 自适是为独立第78-79页
三、 自适是为自然第79-81页
第二节 以空为有的自在第81-86页
一、 静中独观的苦修第81-84页
二、 空山佛寺的闲游第84-85页
三、 捐资济民的践行第85-86页
第三节 以退为进的自得第86-90页
一、 身“退”心“不退”第86-87页
二、 “忧民”意识第87-90页
第四章 意象欣自得艺圃任无藩——华察诗歌艺术特色第90-105页
第一节 意象的典型性与象征性第90-94页
一、 典型性:以“服食”、“鸣琴”等为例第90-91页
二、 象征性:以“白云”、“水竹”等为例第91-94页
第二节 华察清逸诗风成因第94-99页
一、 自我意识与情景关系第94-97页
二、 冲淡清逸与心学关联第97-99页
第三节 华察与明代“逸”风第99-105页
一、 逸之“双重真实”第100-101页
二、 倪瓒“淡逸”影响第101-102页
三、 明代逸风演变第102-105页
第五章 宁辞塞上风烟苦,须信天涯礼乐同——华察出使朝鲜及其“诗赋外交”第105-124页
第一节 华察诗仙形象与朝鲜尚仙文化第105-112页
一、 华察出使朝鲜及其诗仙形象第105-108页
二、 朝鲜尚仙文化第108-112页
第二节 华察“诗赋外交”第112-124页
一、 邦交私谊:“东君好客情无极,应比溪流百丈深”第112-116页
二、 观风问俗:“殊方习俗劳相问,夹道居人属具瞻”第116-119页
三、 访古探奇:“到处江山俱入品,故园风物几关心”第119-124页
结语第124-125页
附录一:华察年谱第125-169页
附录二:《岩居稿》第169-198页
致谢第198-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04页
本文关键词:华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19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