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性的研究免费观看_龚用卿及其《使朝鲜录》探析

发布时间:2016-11-30 16:02

  本文关键词:华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0年

龚用卿及其《使朝鲜录》探析

林琳  

【摘要】: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友好的交往。明朝时期,朝鲜半岛正值李氏王朝统治,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明与朝鲜两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友好交往,双方使节往来不断,龚用卿出使朝鲜即处于这一时期,而《使朝鲜录》则是这一时期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 本文以明代嘉靖时期龚用卿出使朝鲜所创作的《使朝鲜录》为线索进行相关论述,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介绍了龚用卿的生平,对龚用卿出使朝鲜的背景加以概述,并对《使朝鲜录》一书的内容、版本、作者著书动机加以叙述。 第三章主要论述《使朝鲜录》所反映的中朝关系,明代中朝关系处于良好发展阶段,到嘉靖时期两国关系更趋于亲密,从中可以看到龚用卿出使朝鲜对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在对《使朝鲜录》中所反映中朝关系的探析上,作者分别从礼仪制度,地理因素和文学交流等三方面展开论述,从中体现出当时两国宗藩关系的发展。 第四章是对使朝鲜录中所反映的朝鲜社会的风土民情进行的论述。包括自然风情和人文风情两方面。 第五章是对龚用卿出使的意义及《使朝鲜录》的价值的探讨。论述了龚用卿出使对明、鲜两国的意义,还论述了《使朝鲜录》对当今国际关系史研究上的价值,阐述它对今天国际交往的借鉴作用。 《使朝鲜录》作为一部明代使臣的出使笔记,真实详尽的为人们展示了嘉靖时期中朝两国关系和朝鲜王朝的特色,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我们可以通过对《使朝鲜录》内容的研究,探析这段时期的中朝关系和明代时朝鲜王朝的特色,从而总结出龚用卿出事的意义以及《使朝鲜录》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312;K2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 1.2 研究动态述评9-12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2-13
  • 第二章 龚用卿及其著作《使朝鲜录》13-20
  • 2.1 龚用卿的生平简介13-14
  • 2.2 龚用卿出使的背景14-16
  • 2.3 《使朝鲜录》简介16-20
  • 第三章 《使朝鲜录》所反映的中朝关系20-31
  • 3.1 出使的外交礼仪方面所体现的中朝友好关系20-25
  • 3.2 地理交通描写中反映的两国交往25-26
  • 3.3 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出使情况及中朝交流26-31
  • 第四章 《使朝鲜录》中所反映的朝鲜风土民情31-35
  • 4.1 《使朝鲜录》中所反映的自然生态31-32
  • 4.2 《使朝鲜录》中体现的朝鲜民风32-35
  • 第五章 龚用卿出使的意义及《使朝鲜录》的史料价值35-39
  • 5.1 龚用卿出使朝鲜的意义35-37
  • 5.2 《使朝鲜录》的历史影响和价值37-39
  • 第六章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附录4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阳阳;《奉使朝鲜驿程日记》初探[D];延边大学;2012年

    2 牛启芳;明代倪谦与朝鲜的文化交流及贡献[D];山东大学;2013年

    3 王洪;华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李英武,郝淑媛;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探析[J];东北亚论坛;2005年05期

    3 骆安生;龚用卿《使朝鲜录》的史料价值[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4 李云泉;;明代中央外事机构论考[J];东岳论丛;2006年05期

    5 刘玉明;论李朝儒学与事大主义[J];东岳论丛;1994年01期

    6 孙卫国;明代使臣述论[J];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7 陈戍国;论明代外交与相关礼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陈戍国;论明代外交与相关礼制(续)[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孙卫国;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J];南开学报;2002年04期

    10 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J];南开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继武;;《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5 郑红英;;朝鲜民族的起源与原初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梁继;;明代龚用卿、吴希孟、华察、薛廷宠等出使朝鲜及游历千山考述——从千山大安寺罗汉洞刻石谈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8 臧运祜;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与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10 黄素芳;;明代东南沿海闽粤人移民泰国的历史考察[J];八桂侨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7 邱树森;;明武宗与明代回回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陈学霖;;明太祖致高丽国王的白话圣旨[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9 伍跃;;高丽使臣郑梦周的南京之行——朱元璋时代外交的一个侧面[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10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8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义炜;日本国家主义对外扩张战略中的朝鲜半岛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艳华;《四声通解》今俗音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韩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锦;叶向高《四夷考·北虏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永红;日本国家主义与东亚“华夷秩序”的碰撞与冲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廖凯军;明代游记、小说与戏曲中的海外国家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王凌云;上海女大学生“韩版”服装购买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熟村;;对戊午科场案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梁继;;明代龚用卿、吴希孟、华察、薛廷宠等出使朝鲜及游历千山考述——从千山大安寺罗汉洞刻石谈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詹杭伦;杜慧月;;《辽海编》与倪谦出使朝鲜考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董明;明代朝鲜人的汉语学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丛佩远;清代东北的驿路交通[J];北方文物;1985年01期

    6 姜维东;;刘鸿训、杨道寅与《辛酉皇华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孟宪尧;孟小泸;;明代出使朝鲜使臣类型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丘良任;;论海外竹枝词[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9 王克平;;《皇华集》的文学价值[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李英武,郝淑媛;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探析[J];东北亚论坛;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云泉;明清朝贡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李宏伟;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马靖妮;《热河日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刘廷乾;江苏明代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克平;朝鲜与明外交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8 刘春丽;明代朝鲜使臣与中国辽东[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兴;明朝遣往朝鲜使者身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圣苏;明代文化宦官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晶;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对中朝贡道及朝贡使节的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文荣;王慎中年谱[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希国;《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冰;《盛明百家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崔竹山;试论世宗时期朝鲜与中国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7年

    8 李鸣鸣;明代外交使臣出访制度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唐宝水;《漂海录》历史意蕴透析[D];延边大学;2009年

    10 汪惠民;皇甫四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华仙;论明代会同馆与对外朝贡贸易[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1期

    3 张碧波,喻权中;朝鲜箕氏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之;;朝鮮停戰談判的前途[J];世界知识;1951年29期

    2 洪旗;;我看到的真朝鲜[J];东方养生;2006年13期

    3 李训革;叶琳;;日本帝国主义强掳朝鲜人的真相[J];日本学刊;2008年01期

    4 张瑞田;;跨过鸭绿江 美国间谍船[J];美文(上半月);2010年06期

    5 曹绍纬;;美帝挑撥朝鲜内战的阴谋[J];世界知识;1950年01期

    6 倩;;“战果优异”“收效甚微”[J];世界知识;1950年09期

    7 ;世界大事日志[J];世界知识;1950年12期

    8 陈依範;;朝鲜的人民战争[J];世界知识;1950年11期

    9 ;瞭望臺[J];世界知识;1950年23期

    10 郑锺汝,冰蔚;朝鲜造型艺术的发展[J];美术;196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春;;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的斗争和影响[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2 魏志江;;一部研究清朝与朝鲜边界问题的力作——评李花子近著《朝清国境问题研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王宜胜;;朝鲜战争中的冲突管理问题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4 张涛;;朝鲜人线粒体DNA多态性频率分布[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金雄鹤;;论析中国共产党对朝鲜反日独立运动的认识——以“七七事变”前为中心[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6 张涛;;朝鲜人群G1m(3)因子频率分布调查[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Hwang,Y.S;卢承前;;朝鲜食品工业中传统食品的现代发展[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9年

    8 周鸿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辉典范——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9 李战生;;英明的决策 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宣讲提纲[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孙文良;;论明末辽东总兵李成梁[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田春树 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本报特约编译 杨晓天;[N];世界报;2010年

    2 裴军;[N];国防时报;2010年

    3 本报专稿 周邦民;[N];世界报;2011年

    4 记者 赵嘉鸣;[N];人民日报;2006年

    5 宫一栋;[N];新华日报;2003年

    6 关诚;[N];国防时报;2011年

    7 本报驻朝鲜记者 赵嘉鸣;[N];人民日报;2003年

    8 周晶璐;[N];东方早报;2008年

    9 记者 张顺;[N];解放军报;2006年

    10 李有观 编译;[N];中国国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放;朝鲜与女真、满族诸政权关系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辛圣凤;朝鲜人的满洲移民史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3 郑信哲;在日朝鲜人历史及其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王燕杰;清朝前期与朝鲜边务交涉与合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毛吉康;近代朝鲜半岛中立问题研究(1882-1905)[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李根硕;朝鲜的中国想像与体验(从17世纪到19世纪)[D];北京大学;2012年

    7 金英兰;中国朝鲜族小说与在日朝鲜人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任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决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董顺擘;福泽谕吉的朝鲜观与中国观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奎焕;伪满时期在长春的朝鲜人社会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徐丹;近代中国人的朝鲜亡国著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董淋淋;清入关前与朝鲜间“刷还”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弛;1885-1894年间华商赴朝鲜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朴福兰;清朝封禁时期朝鲜人犯越事例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6 陈文丽;试论美国对朝鲜托管政策的演变[D];延边大学;2010年

    7 郑昌焕;预期理论视角下的朝鲜核政策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8 金银华;清、朝两国对“犯越”朝鲜人的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9 高飞;大国卷入朝鲜战争的原因[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刘颖;朝鲜粮食危机与国际社会的援助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华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199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