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吸血鬼侦探李准照片_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捍卫南海诸岛主权的史料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0 07:54

  本文关键词:李准年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伏波舰(资料图)

 

 

《任庵自编年谱》记载:

宣统元年己酉(1909),三十九岁。

查广东之西尚有西沙十五岛,距香港约四百海里,距琼州之榆林港约一百二十海里。经吴敬荣、林国祥、王仁棠先会同粤海关船员往探,当会商安帅亲往探明……安帅极然余说。当调集伏波、琛航两旧兵舰分载前往。

……余带卫兵一排,以学生范连仲率之。木、石、漆、缝补匠若干人,小工百人,测绘生若干人,牲畜食料、格伙、淡水、煤炭亦足敷一月之用。

……始放洋察视各岛,与东沙情形相同,并无高山,不过海中之沙洲而已,大小不一。极大者亦不过三四十里,小者数里而已。每岛均命名刊字于珊瑚石上,建临时椰子树屋及桅杆,于岛上竖黄龙旗以为标记。历二十日,始趁好天气径向香港驶归。

《李准巡海记》记载:

东沙岛之案交涉既终,因思粤中海岛之类于东沙者必不少。左翼分统林君国祥,老于航海者也,言于余曰:距琼州榆林港迤西约二百海里,有群岛焉,西人名之曰怕拉洗尔挨伦(按即Paracel Is.),距香港约四百海里,凡从新加坡东行来港者,必经此线。……。余极欲探其究竟,收入海图,作为中国之领土,因请于安帅,而探此绝岛。安帅极然余说。……。乃以航海探险之事属之林君国祥,乘伏波、琛航两舰。

余带卫队一排,以排长范连仲领之。吴君敬荣为伏波管带,刘君义宽为琛航管带。余乘伏波,以林君为航海之主,悉听其指挥。王君仁棠随行参赞。

1978年2月《科学画报》42页文章《七十年前的一次科学考察——李准巡视西沙的故事》记载:

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的春末夏初,,……。挂着黄龙旗的“伏波”“琛航”两艘军舰升火待发。管带舱里,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同顾问林国祥一起在查阅海图,研究出航的路线……,经过一番周密、紧张的准备,五月二十二日午后,李准下令启椗。船队迎着徐徐的海风,缓缓出港,直朝西南方向的西沙群岛驶去。七十年前,我国对西沙群岛的一次科学考察就这样开始了。

测绘各岛。详测各岛经纬线度、地势高低、广袤若干、面积大小、内外沙线、水泥深浅、附近明暗礁石多寡、大小、形式、潮汐涨落、距水面若干尺、四时潮汐大小尺寸以及每季风候大小,何向为多。各岛出入所经航路、某岛至某岛距离若干,某处系花石底,或砂底。由西沙至三亚、榆林、崖州,轮行往来速率晷刻。以上各节,函商测绘学堂,遴送学生六名,带同前往,逐一详细履勘实测,各绘一图。另绘一总图,并详考注说,以资参考。

《李准年谱》《李准巡海记》等史料较为详细的记载了李准勘察西沙群岛的整个过程,并在巡勘西沙群岛之前就对测绘工作作了充分的准备,《李准年谱》记载“当会商安帅亲往探明,绘成海图,以便呈鱼师、海港、军部、内阁立案”;《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记载,他从测绘堂中遴选了六名优秀学生一同前往,还准备了测绘时所用的工具,绘制成总图、分图。

民国二十二年(1933),天津《大公报》首次刊登了《李准巡海记》,之后《国闻周报》转载这篇文章,文中详细记载了李准勘察西沙群岛的数量及各个岛屿命名的过程。在李准勘察西沙群岛期间,共发现15座岛屿,其中有以“伏波舰”“琛航舰”命名的“伏波岛”“琛航岛”;因在岛上挖掘出淡水而命名的“甘泉岛”;以岛上珊瑚众多而命名的“珊瑚岛”,及以李准为邻水人而命名的“邻水岛”。其他岛屿则依据前往西沙群岛巡勘人员的籍贯而命名。

《李准巡海记》记载:

有名曰霍邱岛者,以余妹倩裴岱云太守为霍邱人也;有名归安岛者,以丁少荪太守为归安人也;有名曰乌程岛者,以沈季文大令为乌程人也;有名曰宁波岛者,以李子川观察为宁波人也;有名为新会岛者,以林瑞嘉分统国祥为新会人也;有名曰华阳岛者,以王叔武为华阳人也;有名曰阳湖岛者,以刘子怡大令为阳湖人也;有名为休宁岛者,以吴荩臣游戎敬荣为休宁人也;有名为番禺岛者,以汪道元大令为番禺人也。尚有一岛距离较远,约六十余海里,其岛长二三十海里,向名林肯,改名为丰润岛,以安帅主持大事也。

《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记载:

此图来源于邻水县史志办

 

西沙岛在琼州陵水县榆林港之东南,星罗棋布,延袤直自纬北一十五度四十六分至纬北一十七度一十七分五秒,横自经东一百一十一度一十四分至经东一百一十二度四十五分。共岛十五处,分为西七岛、东八岛。

 

李准巡勘时,每到一座岛屿,都会将所到岛屿的经纬度、地势高低、面积大小、内外沙线等基本要素记录下来,后绘制成图。除绘制分图之外,还绘制出了一张总图,并详细考定,加以注说,方便以后参考。巡勘结束后,李准回到广东,将所绘之图呈于海陆军部及军机处存案。由于当时政府没有及时开发西沙群岛,民国六年(1917)开始,日本人就开始侵占西沙群岛。民国三十六年(1947)一月三十一日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岂容法人觊觎西沙群岛》,对西沙群岛的侵占进行了严厉的驳斥。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一月三十一日天津《大公报》《岂容法人觊觎西沙群岛》记载:

西沙、东沙及南沙诸岛,向属广东省政府管辖,欲在台湾找点北伐政府治理时期的资料,颇不易得。现在□□关于粤省治理西沙群岛的史实如下:

1907年,清廷曾派副将吴敬荣驾轮查勘诸岛。宣统元年,粤督张人骏复派吴敬荣等率领化验师、工程师、测绘员、医生、工人等一百七十余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兵轮前往复勘,水师提督李准亦偕行,历二十二日始回广州。当时确定各岛名称,绘成总分图,力向清廷奏请及时开发。

四、南沙群岛“李准滩”的确定

南沙群岛位于中国南疆的九段线内的南部,在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椭圆形珊瑚礁群。1945年,“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将侵占中国的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及南海诸岛归还中国。1946年,国民政府派遣海军组织兵舰进驻南海诸岛,进行接收工作。

1947年2月,接收任务完成后,由内政部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等六种,及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一种。从而以国家机构的正式名义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地位,对维护我国领土具有重要意义。在内政部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为了纪念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奉命率领水师巡视西沙群岛,捍卫我国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将原南沙群岛中的“Grainger Bank”更名为“李准滩”,以示纪念。李准滩位于南沙群岛西部,在广雅滩南12海里,北纬7°46′—50′,东经110°26′—31′,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3.7公里。

1975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史棣祖的文章《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11月25日《人民日报》转载此文章,该文指出:

……并于一九〇九年四月派水师提督李准、副将吴敬荣、刘义宽等率一百七十余人,分乘“伏波”“琛航”等军舰前往西沙群岛,查明岛屿十五座,命名勒石,并在永兴岛升旗鸣炮,公告中外,重申南海诸岛为中国神圣领土,当时岛上尚有中国渔民多人。此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已为各国所公认,许多国家多次要求中国政府在南海诸岛设立气象站、无线电台和灯塔,中国政府也多次组织考察团进行资源调查,批准商人经营磷矿,继续开发岛上资源。

1983年4月,由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对南海诸岛各名称进行了标准化的处理,共命名了287座岛礁,其中,仍延用1947年重定的“李准滩”。

“李准滩”的命名,肯定了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在捍卫南海诸岛权利上所作出的贡献,也再次证明了南海诸岛为我国固有领土,不容他人所侵犯。

五、现实意义

从《李准年谱》《李准巡海记》《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等史料的记载中发现,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于1908年收复东沙岛,1909年巡勘西沙群岛,两次宣布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领土,这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争论提供了有力的铁证。

其一,李准驱赶日商,收复东沙岛,在日本人刁难之下,据理力争,用史实证明东沙岛为中国之领土,表现除李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也宣誓了中国对东沙岛拥有的主权。

其二,巡勘西沙群岛过程中,李准每登一岛,必勒石竖碑,挂旗鸣炮,命之岛名,宣誓主权,并将各岛之地形、面积等绘制成图,以为备案。至今西沙群岛中的岛屿还延用李准巡勘西沙群岛时的命名,如“甘泉岛”“珊瑚岛”“琛航岛”等,这一系列行动无不预示着西沙群岛为中国所有,再次重申了西沙群岛自古为中国固有之领土,不仅显示了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可动摇的主权地位,还表明当时中国政府的管辖已不限于巡视,而是强调将开发、经营和建设融入其中。

其三,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罔顾事实的所谓“裁决”,声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清宣统元年(1909),李准《任庵自编年谱》中亲身经历的历史记载,就是对所谓“裁决”的一记耳光。史实证明,中国对南海行使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用铁的证据证明所谓的“仲裁”只是废纸一张。

 

参考文献:

[1](清)李准撰.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M].未刊稿,据何正华所提供复印件.

[2]陈天赐.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M].广东实业厅发行,1928(06).

[3]张良福.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百年纪实[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01).

[4]韩振华: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07).

[5]广东地名委员会编:《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第210页,1987(03).

[6]记者.李准巡海记[N].国闻周报,第十卷第三十三期,1933年.


  本文关键词:李准年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20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