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17:18
【摘要】: 研究目的 了解和掌握驻青海高原武警部队官兵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等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和保障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将青海武警总队以连为单位依次编号,然后随机抽取其中的12个连共530名在编官兵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9月进行现场调查,共发放问卷530份,回收有效问卷516份,有效率为97%。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9.80±1.86岁;平均工作时间:1.80±1.32年。 二、调查方法: 采用健康评定量表和心理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 三、实施方法: 向被试者讲解测试目的、意义,要求独立如实完成各问卷条目,统一填表方式。采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 研究结果 一、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状况的分析 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理领域(64.01±8.85)、社会领域(63.77±11.93)、心理领域(62.58±9.75)、环境领域(57.30±9.61)。 在生理领域,“精力与疲倦”条目得分相对最低,武警官兵感到精力一般及欠佳者占总人数的76.4%。“医药依赖”条目得分相对最高,约87.6%的武警官兵评价好或很好。 在社会领域,“异性交往”条目得分相对最低,对异性交往感到一般及不满的武警官兵占56.2%。“社会支持”条目得分相对最高,77.2%的官兵对自己获得的社会支持感到满意和很满意。 在心理领域,“精神支柱”条目得分相对最低,只有26.5%的武警官兵认为生活比较有意义或极有意义。“消极感受”条目得分相对最高,只有2.9%的官兵经常有或总是有消极感受。 在环境领域,“休闲娱乐活动”条目得分相对最低,武警官兵中认为多数和完全有机会进行休闲活动者只占总人数的9.7%。“社会安全保障”条目得分相对最高,对此条目评价在中等以上的官兵占总人数的99.2%。 二、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与内地武警官兵生活质量状况的比较 将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内地武警官兵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领域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得分低于内地武警官兵得分(P<0.01)。 进一步对青海高原武警官兵与内地武警官兵生活质量四个领域各条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生理领域中除“疼痛与不适”条目外,其他条目均有显著差异;在心理领域,除“自尊”及“消极感受”条目外,其他条目均有显著差异;在社会领域,只有“社会支持”条目有显著差异;在环境领域,除“环境条件”、“获取知识技能的机会”、“休闲娱乐活动”条目外,其他条目均有显著差异。 三、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结果分析 (一)社会支持状况的结果分析 将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社会支持状况按较少、中等及较多三组等级划分。总的社会支持、家庭内支持及家庭外支持较差者分别为18.6%、21.5%和19.1%,较好者分别为19.0%、17.6%和17.4%。 (二)应对方式状况的结果分析 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7±0.48),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0±0.56)。根据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选择应对方式条目的百分比结果,最常采用的方式是条目6“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斗争”(46.12%);最少采用的方式是条目17“依靠别人解决问题”(3.87%)。通过对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种应对方式的平均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发现,青海高原武警官兵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27.4%)。 (三)人格特征的结果分析 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分为(12.80±4.02),神经质维度分为(6.11±4.33)。将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人格特征维度分与军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内外向(E维度)得分高于军队常模(P<0.01),而神经质(N维度)得分低于军队常模(P<0.01)。 四、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一)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各领域的相关分析 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内支持分和家庭外支持分均与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呈正相关(P<0.01)。其中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内支持分与生理领域相关程度最高,家庭外支持分与心理领域相关程度最高。 (二)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各领域的相关分析 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积极应对因子与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呈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因子与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呈负相关(P<0.01,P<0.05),与生理领域和社会领域无显著相关。 (三)人格特征与生活质量各领域的相关分析 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神经质维度分与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均呈负相关,其中与心理领域(r=-0.46)和生理领域(r=-0.41)的相关最为密切。内外向维度分与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均呈正相关(P<0.01),其中与心理领域相关最密切(r=-0.30)。 五、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与生活质量的回归分析 (一)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与生理领域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驻青海高原武警官生活质量生理领域的因素依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分别为神经质维度分、社会支持分和内外向维度分。该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75,决定系数为0.225,解释为生理领域的变异有22.5%是由以上三个因素变化所决定的。 (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与心理领域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心理领域的因素依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分别为神经质维度分、社会支持分和内外向维度分。该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503,决定系数为0.253,解释为心理领域的变异有25.3%是由以上三个因素变化所决定的。 (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与社会领域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社会领域的因素依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分别为神经质维度分、社会支持分和内外向维度分。该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23,决定系数为0.179,解释为社会领域的变异有17.9%是由以上三个因素变化所决定的。 (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与环境领域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环境领域的因素依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分别为神经质维度分、社会支持分和积极应对因子分。该回归方程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32,决定系数为0.287,解释为环境领域的变异有28.7%是由以上三个因素变化所决定的。 结论 1.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在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等四个领域的百分制得分均高于50分,说明他们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生理领域得分最高,环境领域得分最低。 2.将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测量结果与内地武警官兵的结果进行比较,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均低于内地武警官兵的得分。 3.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睡眠与休息、积极感受、获取知识技能的机会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可能影响到官兵的生活质量水平。 4.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促进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的提高。 5.不同的应对方式可影响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状况,采用积极的应对行为,减少消极的应对行为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6.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外向大方、开朗、积极向上、稳定情绪对其生活质量的心理领域有积极正向作用。 7.引导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正确面对挫折,合理选择应对机制,减少消极应对行为,完善个性,保持情绪的稳定性等措施是提高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此外,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少武警官兵训练伤的发生,关注官兵积极情感的培养,适当增加休闲娱乐活动,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等也对提高驻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E2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史开喜,邵晨,龙泳,黄久仪,王波,王安辉;西安地区空军与陆军的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2 蒋洪波;;大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初探[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1期

3 陈宁荣,吴佑安,,牛文忠,李波,宋仕忠;低氧对不同海拔高度移居者行为功能影响的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1994年03期

4 袁延年,马全福,曾祥福,张天先,尹建秋,朱虎魁,尹兴昌,高建国;高海拔地区部队适应类型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5 叶沐昒;孙树林;潘洪峰;许建阳;;武警执行处突任务战士抑郁状况的调查[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杜建英,李学义,庄勇,吴兴裕,王涛;急性轻、中度缺氧对人的短时记忆能力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9年04期

7 李云贵;郑军;吴运辉;鄢娟;张伟杰;;居住模式对军队离退休疗养员生存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8 李素鹏,张志斌,聂孟宽,冀文奎,张春年;某部驻疆武警战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9 程俊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孙建英,刘小龙,季建林;武警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2631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631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