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中国海军装备维修技术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03:57
【摘要】: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如何建设一支强大信息化军队,已经成为中国军队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全面开展军队现代化建设不可回避的崭新时代课题。 战争实践证明,装备维修技术保障是最终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维持和恢复战斗力的基本保证。在信息战环境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装备维修技术保障信息化,提高对作战装备的维修技术保障能力,成了装备管理部门和各级维修技术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论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介绍了论题研究的背景,论述了中国海军装备维修技术保障信息化的必要性、可行性。第二部分(第2、3章)系统的阐述了中国海军装备维修技术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框架和内容,并从装备维修信息管理、装备维修资源优化、装备维修辅助决策、装备维修远程支持、装备电子技术手册以及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在2.6节中对装备电子技术手册这一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并结合国内外IETM的建设经验对如何建立数据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部分(第4章)对中国海军装备维修技术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步骤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系统建设提出了不断改进提高的要求。 本论文对中国海军装备维修技术保障信息化建设,从系统设计、资源优化配置、维修远程技术支持、电子技术手册、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系统,旨在能为中国海军乃至其他军兵种的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该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最优地实现中国海军装备维修技术保障工作中维修资源共享,节约人员、经费和时间,提高一线人员的维修水平,对中国海军装备维修技术保障真正实现总揽全局、掌握主动、机动维修、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满足世界新军事变革形势下,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中国海军的需要。
【图文】:

网络结构图,检测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用户级


第二级是设在基层单位的一个监测中心和第一级的DSS,在基层单位范围内构成一个基于军队指挥自动化网的故障诊断局域网。其网络结构图如图2.8所示。~翩撼赢图2.8监测系统用户级网络 Fig2.8User一 levelne七刀 orkmo正 toringsystem第三级是RDSS,它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和第二级的局域诊断网相连接二构成诊断支持系统及检测网络。其中各入网单位的集散式检测诊断系统及诊断管理中心,通过远程服务器通过Intemet网路由器或电信网等技术方法与指挥自动化网或教育训练网的RDSS资源连接。很显然这三级网络体系和军队指挥自动化网已经融为一体,可以充分利用RDss和网上的丰富资源。在互联网通信系统中,,己经有许多数据通信规范和工具可用于多媒体信息的传递,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检测网络及其RDSS,重要的不是

结构图,远程维修,网络信息中心


并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研触b服务器分离的三层体系结构,其结构图如图3.2所示。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黔黔黔 黔黔黔黔黔 .益迸路幽~止止中 中 中中 中中中心诊断“ “露露露 露露 露露露 露 llllllllllllllll图3.2装备远程维修网络信息中心 Fig3.1RernoteequiPmentmaintenaneeNeb万 orkInformationCenter信息中心所采用的局域网结构是以快速以太网交换机为中心架构的交换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是一种使用交换式技术的以太网,其实质是采用智能网桥来实现多个端口之间的信息帧转发和交换。交换式以太网实现了有共享方式到独立方式的转变,大大缓解了冲突的出现,提高了网络效率。由于以太网交换机能同时建立多个专用通道,从而能提供数倍或数十倍于共享式宽带。另外,使用以太网交换机可扩展网络距离,起到中继器的作用。采用以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型拓扑结构,具有简单、可靠、灵活等特点。信息中心联网的计算机应主要包括中心网络管理员工作站、各用户工作站以及辅助决策专家,其中网络管理员工作站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其他用户使用各自的工作站联入网络,并由管理员分别进行授权;专家小组应包括各个专业的专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E2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登峰,周明;含模糊数的模糊多目标多人优选决策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吕瑞强;陈军;赵刚;;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技术保障探析[J];国防科技;2006年01期

3 赵鹏;;基于装备保障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技术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7年07期

4 顾秀君,解洪成;制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标准化要求[J];江苏船舶;2004年05期

5 王学奇,肖明清,周越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2年05期

6 刘晓东,张恒喜,尚柏林;装备综合保障模型及应用综述[J];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刘军;陆军装备技术保障力量建设的若干问题[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葛涛,张玉柱;加快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顾宗磊;;设备维修信息化中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636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636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