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负性应激事件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04:51
【摘要】:军人负性应激事件与自杀密切相关,且急、慢性负性应激事件通过两种独立的机制影响自杀的发生。目前,现有的军人应激事件量表评估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区分急、慢性应激事件的不同影响,难以进行有效、客观的量化评估,也难以进一步探究负性应激事件与军人自杀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目的:(1)编制一个可分别量化急性应激强度和慢性心理压力、符合军人职业特点且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军人负性应激事件量表;(2)探索军人应激的一般特点;(3)探索研究负性应激事件与军人自杀意念的相关关系。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确定与军人自杀相关的负性应激事件类型;并参考国内外信效度较好的生活事件评定量表,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拟定军人负性应激事件量表的初选条目池,继之汇编军人负性应激事件量表初筛条目研究调查表;经过125名军队心理专家按照给定的操作性定义,对每一条目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初筛条目进行分析和删减修改,形成“军人负性应激事件量表”;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进行如下研究:①对1257名军人施测量表,对量表信、效度进行分析;②对1483名军人进行正式施测,将所得评估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现役军人的应激特点及应激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研究的主要结果:1.初步形成“军人负性应激事件量表”,量表包含39条目,分4类,分别是:军事应激事件(12项)、婚恋家庭应激事件(10项)、团队人际应激事件(10项)、其他个人应激事件(7项)。2.本研究编制的《军人负性应激事件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信效度检验:急性应激强度分量表、慢性心理压力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56、0.914;急性应激强度分量表各分类与分量表的相关在0.630-0.848之间,慢性心理压力分量表各因子与分量表的相关在0.779-0.882之间,说明各分类事件较好地反映了量表所测量的内容。贝克抑郁自评量表与慢性心理压力得分的相关显著(p0.01),GAD-7得分与急性应激强度的相关显著(p0.01)。3.最常见的急性负性应激事件来自军事应激事件和团队人际应激事件,最常见的慢性负性应激事件为军事应激事件。说明军人应激与其特殊的职业和团队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4.婚恋家庭应激事件是强度最高的急性负性应激事件,军人职业发展应激事件是强度最高的慢性负性应激事件。说明我军人应激既受我国家庭传统文化影响,又表现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并且在急性应急强度和慢性心理压力层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5.无论是是急、慢性负性应激事件,对军人造成影响的负性应激事件主要以军事相关事件、团队人际关系、躯体症状(个人其他)为主,这符合我们根据文献综述所制定的分类原则,体现了军人应激的特点。6.负性应激事件的频度、强度及造成的应激状态在急性应急强度、慢性心理压力分量表上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验证了急、慢性负性生活事件一般通过两种独立的机制发生作用的理论假设。7.急性应激强度量表在职别和军种因素各水平间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军官得分显著高于士兵(p0.01);空军显著高于陆军(p0.05),陆海空三军得分显著高于第二炮兵(p0.01)。8.慢性心理压力量表在年龄、婚恋状况、受教育程度、职别和军兵种因素各水平间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分类中,17-25岁年龄组显著低于26-35组、36-44组(p0.01;p0.05);婚恋状况中,已婚显著高于单身和恋爱(p0.01;p0.01);受教育程度分组中,大学组明显高于中学及以下组(p0.01);职别中军官组显著高于士官和士兵(p0.01),士官明显高于士兵(p0.05);军兵种分组中,空军和海军明显高于陆军和二炮(p0.01)。9.一般人口学因素对急性应激强度影响不显著,但对慢性心理压力影响显著,这佐证了急性应激强度和慢性心理压力彼此独立。10.婚恋家庭应激事件、团队人际应激事件、个人其他应激事件及军事应激事件发生率在自杀意念军人及无自杀意念军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一年之中经历过负性应激事件、一周内发生过急性应激事件、有严重的慢性应激事件在两者之间也明显具有差异性(p0.01),负性应激事件的各个指标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良好。1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应激强度高、一周内有严重急性应激事件发生、存在严重的慢性负性应激事件会显著的增加自杀意念发生率,而慢性心理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并不显著,区分了急性应激强度和慢性心理压力对于自杀意念不同作用。
【图文】:
图 1 自杀行为的应激易感模型3 军人负性应激事件与自杀3.1 负性应激事件与自杀在我国一项针对 570 例自杀未遂者及其亲友的研究[19]中发现,10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前一年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59.30%在自杀前两天经历了急性生活事件,65.44%经历过对心理影响持续超过一年的慢性生活事件。在这一点上,军人与一般人群十分相似。国外关于法军和挪威维和退伍军人的自杀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婚姻状况、非自愿执行任务等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自杀的风险甚至超过了精神疾病的影响[45, 59]。在已报道的自杀研究中,常见的急性事件包括家庭或情感的冲突、丧亲、法律或纪律问题及军队内部的性创伤[40, 60-64];慢性事件则包括慢性疼痛和躯体疾病等
图 1 自杀行为的应激易感模型3 军人负性应激事件与自杀3.1 负性应激事件与自杀在我国一项针对 570 例自杀未遂者及其亲友的研究[19]中发现,10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前一年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59.30%在自杀前两天经历了急性生活事件,65.44%经历过对心理影响持续超过一年的慢性生活事件。在这一点上,军人与一般人群十分相似。国外关于法军和挪威维和退伍军人的自杀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婚姻状况、非自愿执行任务等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自杀的风险甚至超过了精神疾病的影响[45, 59]。在已报道的自杀研究中,常见的急性事件包括家庭或情感的冲突、丧亲、法律或纪律问题及军队内部的性创伤[40, 60-64];慢性事件则包括慢性疼痛和躯体疾病等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E0-051
本文编号:2672086
【图文】:
图 1 自杀行为的应激易感模型3 军人负性应激事件与自杀3.1 负性应激事件与自杀在我国一项针对 570 例自杀未遂者及其亲友的研究[19]中发现,10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前一年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59.30%在自杀前两天经历了急性生活事件,65.44%经历过对心理影响持续超过一年的慢性生活事件。在这一点上,军人与一般人群十分相似。国外关于法军和挪威维和退伍军人的自杀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婚姻状况、非自愿执行任务等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自杀的风险甚至超过了精神疾病的影响[45, 59]。在已报道的自杀研究中,常见的急性事件包括家庭或情感的冲突、丧亲、法律或纪律问题及军队内部的性创伤[40, 60-64];慢性事件则包括慢性疼痛和躯体疾病等
图 1 自杀行为的应激易感模型3 军人负性应激事件与自杀3.1 负性应激事件与自杀在我国一项针对 570 例自杀未遂者及其亲友的研究[19]中发现,10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前一年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59.30%在自杀前两天经历了急性生活事件,65.44%经历过对心理影响持续超过一年的慢性生活事件。在这一点上,军人与一般人群十分相似。国外关于法军和挪威维和退伍军人的自杀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婚姻状况、非自愿执行任务等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自杀的风险甚至超过了精神疾病的影响[45, 59]。在已报道的自杀研究中,常见的急性事件包括家庭或情感的冲突、丧亲、法律或纪律问题及军队内部的性创伤[40, 60-64];慢性事件则包括慢性疼痛和躯体疾病等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E0-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潘令仪,王祖承;自杀的国内研究概况[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7期
2 李献云,杨荣山,张迟,卞清涛,及惠郁,王玉萍,郑玉新,何凤生,费立鹏;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3 郑延平,杨德森;中国生活事件调查——(一)紧张性生活事件在正常人群中的基本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6期
,本文编号:2672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672086.html